康寶忠
康寶忠(1884年—1919年11月1日),字蝶庵,一字心孚。祖籍陝西城固,生於四川。中國民主革命家、法學家、社會學家、記者。
生平
[編輯]因康寶忠的父親在四川做官,所以康寶忠兄弟均出生於四川。做過四川彭山知縣(後來定居成都),據縣誌記載,在彭山還有他的紀念碑。當時主張維新的,所以他把四個兒子都送到日本留學。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夏,他到日本留學,入經緯學校,任陝西留日學生同鄉會幹事長。光緒三十一年七月(1905年8月)他加入中國同盟會。光緒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他被推舉為總部評議員,後來介紹井勿幕、于右任加入中國同盟會。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1906年初),他參加中國留日學生反對《關於許清國人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程》的鬥爭,任留日學生會總幹事,後遭到清政府下逮捕令。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初,他受中國同盟會派遣回國到四川策動起義,事機敗露。四川總督錫良當面責令康寶忠的父親交出康寶忠,後來幸虧錫良調離四川,康寶忠才免入獄。他回到日本後,隨章太炎學習國學,入早稻田大學經濟科。光緒三十二年十月十七日(1906年12月2日) ,黃興主持在東京神田錦輝館舉辦《民報》創刊一周年慶祝大會,孫中山在康寶忠、景梅九的陪同下進入會場並且發表了演講。
宣統元年(1909年)康寶忠從日本回國,參加了清廷舉行的留學生考試,中舉人,授七品京官,分到郵傳部,歷任大清銀行學堂教習、監學、代理教務長。宣統二年三月初七(1910年4月16日),汪精衛謀刺攝政王載灃而被捕,康寶忠被清政府懷疑並受到跟蹤,康寶忠遂借年假以省親的名義回到四川成都。宣統三年正月(1911年),因父親逝世,康寶忠居喪於家。
四川保路運動時,革命黨人以康寶忠家為聚會地點,密謀反清。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康寶忠赴重慶,到達重慶時,張培爵等已宣布獨立,請康寶忠任內務部部長,康寶忠推辭未就任。隨後他到南京,任臨時大總統府秘書處文牘科負責人。後他任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不顧孫中山建都南京的主張,力主遷都北京。後經臨時大總統府交通部次長于右任勸說,康寶忠放棄遷都北京之見,但未出席參議院會議。此後,他通電辭去議員職務,和朋友成立圖書公司,兼任《民主報》記者,又和章士釗創辦《獨立周報》。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康寶忠被袁世凱政府猜忌。1913年,他擔任吳淞中國公學教務長。1915年辭去教務長職務後,他到北京,歷任北京大學講師、教授,北京法政專門學校教員,講授中國法制史。1916年,北京大學在中國首設社會學班,請康寶忠講授社會學,他也被譽為中國首位社會學家。1919年五四運動中,他被選舉為北京大學教職員幹事會幹事,北京教職員聯合會總務幹事、主席。1919年11月1日,他在北京法政專門學校講課時,於課間突發急病去世。
著作
[編輯]- 社會學講義
- 社會政策
- 殖民政策
- 倫理學
- 中國法制史
- 寥居雜記
- 寥居文學
- 高仲和輯,康寶忠撰,政黨史
家庭
[編輯]二哥康心如,著名金融家、四川美豐銀行總經理、陪都參議會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