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徵信的含義主要包括徵信系統徵信服務徵信系統是指以信用系統(包括社會信用系統及金融大數據信用系統等)為數據源,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社會自然人、企業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作為數據,並通過標準化評分模型對數據進行處理的系統。徵信服務是指徵信機構通過徵信系統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諮詢等服務。

徵信的主要目的是解決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

徵信(Credit Checking或Credit Investigation)或稱「授信」,可以簡單視作為「對公司或個人的信用驗證工作」。但是由於中文使用的意義延伸,在台灣提到徵信,一般人都會想到徵信社

在工商社會的環境中,正確使用徵信這個字眼,主要是銀行或企業對於另一家公司或個人,由於要提供有擔保或無擔保的貸款或受信額度,因此,必須要先針對貸款申請者或是申請受信的公司進行信用調查,也就是所謂的徵信

一般人常見的徵信工作包含申請信用卡貸款時的銀行審核(聯徵中心,就是專門提供銀行相關的個人資料,以便於銀行評估個人的信用卡額度或貸款額度)、公司和公司交易過程中,由A公司先提供B公司一定的信用額度前的審核工作(中華徵信所中華信評主要是提供這個部份的服務,但前者提供的是短期信用狀況評估,後者提供的是中長期信用狀況評估,有些許差異),都是徵信工作的一種。

徵信的審查內容[編輯]

最常被徵信提出來的架構就是5C[1]、3F或5P。

  • 5C指的是:
  1. 品格(Character)
  2. 能力(Capacity)
  3. 資本(Capital)
  4. 擔保品(Collateral)
  5. 經營條件(Condition)
  • 3F指的是:
  1. 個人因素(Personal Factor)
  2. 財務因素(Financial Factor)
  3. 經濟因素(Economic Factor)
  • 5P指的是:
  1. 借款戶因素(People)
  2. 資金用途因素(Purpose)
  3. 還款財源因素(Payment)
  4. 債權保障因素(Protection)
  5. 授信展望因素(Perspective)
  • 5原則是:
  1. 安全性
  2. 流動性
  3. 收益性
  4. 成長性
  5. 公益性

參考資料[編輯]

  1. ^ 簡安泰,授信評估五原則,銀行對企業授信規範,第10版,台北: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1990年

相關條目[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