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T·E·勞倫斯
T. E. Lawrence
1919年的勞倫斯
本名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
Thomas Edward Lawrence
暱稱阿拉伯的勞倫斯
出生(1888-08-16)1888年8月16日
英國威爾士卡那封郡特里馬德格英語Tremadog
逝世1935年5月19日(1935歲—05—19)(46歲)
 英國英格蘭多塞特郡巴溫頓軍營英語Bovington Camp
墓地 英國英格蘭多塞特郡莫爾頓聖尼古拉教堂英語St Nicholas' Church, Moreton
效命
軍種
服役年份
  • 1914年–1918年
  • 1923年–1935年
軍銜陸軍上校
空軍士兵
參與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獲得勳章

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上校(英語:Thomas Edward Lawrence,常稱T. E. Lawrence,1888年8月16日—1935年5月19日),也稱「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是一位英國軍官,也是1916年至1918年的阿拉伯起義中的英國聯絡官。他成為公眾偶像有部分原因是美國旅行家兼記者洛維爾·傑克森·湯瑪斯所寫的關於那場起義的報告文學,還有勞倫斯的自傳體記錄《智慧的七柱》。許多阿拉伯人將他看成民間英雄,推動了他們從奧斯曼帝國歐洲的統治中獲得自由的過程;同樣地,許多英國人也將他視為英國最偉大的戰爭英雄之一。

早期生涯[編輯]

勞倫斯英國陸軍軍裝照

1888年8月16日,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以下簡稱T·E·勞倫斯)出生在威爾士特雷馬多格英語Tremadog,在威爾士、蘇格蘭法國聖馬洛度過了幼年時代。1896年,勞倫斯一家返回英國,在牛津定居。其父親「托馬斯·勞倫斯」的真名叫托馬斯·查普曼英語Sir Thomas Chapman, 7th Baronet,是一個英格蘭裔的愛爾蘭貴族,第7代威斯特米思從男爵。他的婚姻十分不幸,在與妻子生了4個女兒之後,拋棄了妻子、孩子和家產,同女兒們的家庭教師薩拉·瓊納一起私奔,生下了T.E.勞倫斯及其3個兄弟。

1896年,勞倫斯進入牛津公立男子學校英語City of Oxford High School for Boys就讀。1907年,19歲的勞倫斯獲得了牛津大學耶穌學院每年50英鎊的獎學金,主修現代史。1908年夏天,作為現代歷史研究課程的一部分,勞倫斯騎着自行車到法國進行了第一次考古旅行,參觀了英法百年戰爭時代的古戰場遺址克萊西阿金庫爾色當等,並考察了修建於羅馬帝國時代、西哥特時代及百年戰爭時期的眾多古堡,行程達4000多公里。1909年6月18日,勞倫斯前往近東,獨自徒步考察巴勒斯坦敘利亞境內的十字軍古堡遺蹟。1909年10月,勞倫斯回到了牛津大學。他在中東的考察記錄、草圖、照片都寫入了他的畢業論文《12世紀末十字軍運動對歐洲軍事建築風格的影響》。這篇論文讓他在牛津以一等優秀成績畢業。

大學畢業後不久,1911年1月,22歲的勞倫斯以考古工作者的身份返回中東,參加了發掘奧斯曼帝國境內赫梯王國都城卡赫美士遺址的考古行動。1914年春天勞倫斯離開卡赫美士。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為勞倫斯會講阿拉伯語,了解近東地區的風俗和民情,所以從倫敦的總參謀部地理情報分部調派往開羅的英國陸軍情報局工作。

阿拉伯大起義[編輯]

勞倫斯在阿拉伯半島的考察及作戰路線,1909-1918年

1914年10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為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的盟友宣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1月4日,鄂圖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五世以全世界穆斯林領袖——哈里發的名義,宣布保衛伊斯蘭國家,對協約國進行聖戰。鄂圖曼軍隊襲擊俄羅斯帝國黑海的海軍,並封鎖了俄羅斯黑海出口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俄羅斯海運只得通過北方封凍港,貨流量銳減僅剩百分之五,這對俄羅斯繼續戰鬥影響很大,協約國擔心俄羅斯退出而輸掉戰爭。奧斯曼土耳其參戰後,中近東戰線出現了對英國不利的形勢。1915年2月19日,在時任海軍大臣丘吉爾的主導下,英法軍隊對奧斯曼帝國發動了加里波利之戰,試圖在加里波利登陸,攻下其首都伊斯坦布爾,為俄羅斯帝國打開博斯普魯斯海峽,結果在加里波利海岸灘頭與土軍僵持了11個月;到1915年下半年,奧斯曼土耳其軍隊進攻了英國的保護國埃及王國,圍困了亞丁保護地,英軍在美索不達米亞達達尼爾海峽相繼失利,在阿曼蘇丹波斯灣地區還面臨一些酋長發動的「聖戰」;至1916年初,加里波利海岸灘頭50萬協約國士兵戰死6-7萬,補給及後援也難以為繼,被迫於1月9日悄然撤退,遭遇慘敗,丘吉爾也因此被迫辭去海軍大臣職位。

在這種情勢下,英國駐埃及高級專員麥克馬洪向來自哈希姆家族麥加謝里夫(Sharif,意為「聖裔」)侯賽因·伊本·阿里提供現金和武器,並允諾在戰爭結束後成立一個統一的以大馬士革為首都的阿拉伯國家,承認他為阿拉伯之王。雙方的談判以1915年6月至1916年3月間,往來文書形式的麥克馬洪-侯賽因協定記錄在案。1916年6月5日,1500名阿拉伯騎士在麥地那對空鳴槍,宣布阿拉伯獨立。6月10日,侯賽因的長子阿里英語Ali of Hejaz和三子費薩爾聯合指揮的漢志(今沙特阿拉伯一帶)戰士包圍了聖城麥加,土耳其的漢志總督加里布帕夏帶着親衛隊逃往漢志山脈中的避暑勝地塔伊夫。經過20多天的圍困,麥加守軍向漢志軍隊投降。在這裡,侯賽因向全世界穆斯林發表宣言,公開譴責土耳其當局迫害和屠殺阿拉伯民族主義者,背離伊斯蘭教精神,並宣布阿拉伯脫離奧斯曼帝國而獨立。

同期1916年5月16日,英國的中東專家馬克·賽克斯英語Mark Sykes和法國外交官弗朗索瓦·皮科又簽訂了賽克斯-皮科協定,以圖獲得法國在非洲和中東軍事力量的協助。

1919年的阿拉伯半島政治地圖[5]

阿拉伯起義爆發後,駐開羅的英國中東事務大臣羅納德·斯托爾斯勳爵英語Ronald Storrs於1916年10月動身前往漢志拜訪侯賽因,勞倫斯奉命陪同他前往阿拉伯地區執行這一外交使命。斯托爾斯答應從開羅為起義軍隊提供金錢和給養,勞倫斯中尉則被留下來對漢志戰爭的形勢進行評估。

1916年10月16日,勞倫斯從英軍中東總司令部所在地伊斯梅利亞乘船抵達吉達港。他在那裡與侯賽因的次子阿卜杜拉進行了會晤,不久又見到了阿卜杜拉的兄弟阿里和費薩爾,很快成為費薩爾的摯友和軍事顧問。在勞倫斯的建議下,阿拉伯起義軍北上奔襲奧斯曼帝國腹地,破壞漢志鐵路,占領了延布瓦季亞喀巴等城市。

1919年巴黎和會期間,費薩爾一世率領的代表團在凡爾賽。從左到右:魯斯圖姆·海達爾努里·賽義德費薩爾親王、皮薩尼(費薩爾身後)、T·E·勞倫斯、代表團成員身份不明、塔辛·卡德里。

1917年6月艾倫比將軍被調往中東戰場,取代作戰不利的陸軍上將「阿奇博爾德·默里爵士」出任英國埃及遠征軍的統帥。1917年10月到11月間,英軍中東總司令艾倫比將軍向土耳其防線發動總攻;勞倫斯及阿拉伯部隊奉命配合,對敘利亞展開進攻,實際熟悉當地的阿拉伯馬和駱駝輕騎兵選擇土軍弱點成為了主攻。1918年9月30日,費薩爾的阿拉伯軍先頭部隊進入大馬士革。費薩爾在這裡宣布自己為敘利亞國王。但隨即阿拉伯部落即發生爭執,艾倫比將軍在大馬士革城外靜觀其變,待各部落爭奪未果疲憊之際,占領了大馬士革重要設施樞紐,各部落予以默認。

1918年10月28日,勞倫斯返回英國。1919年召開巴黎和會時,他與費薩爾一道前往凡爾賽,為爭取阿拉伯國家獨立做最後的努力,試圖達成原先允諾的,成立一個統一的以大馬士革為首都的阿拉伯國家。但在阿拉伯部落的紛爭中,和英法政府高層的策略下,勞倫斯在談判桌上一己之努力以失敗告終。敘利亞轉歸法國委任統治,法國驅逐自任敘利亞國王的費薩爾,英國隨後安排費薩爾成為伊拉克國王;其兄阿卜杜拉成為外約旦埃米爾。1920年,國際聯盟委託英國託管餘下的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屬地,包括外約旦(今約旦),和內約旦巴勒斯坦地區(今巴以地區)。

戰後歲月[編輯]

勞倫斯與他的Brough Superior機車
勞倫斯機車戰後存放於帝國戰爭博物館

由於深感自己爭取阿拉伯獨立的事業被政客出賣,勞倫斯在戰後不僅拒絕英國國王授予的爵位,還拒絕出任總督等職位而選擇隱居生活。[6]勞倫斯以陸軍上校軍銜退伍,1922年8月,在一些地位很高的朋友的幫助下,勞倫斯卻以「約翰·休·羅斯」(John Hume Ross)的假名加入英國皇家空軍擔任士兵。兩星期後由於被記者發現真實身份而被迫退出空軍。不久他又化名「托馬斯·愛德華·肖」加入英國陸軍坦克軍團,在此期間完成了有關阿拉伯戰爭的回憶錄——《智慧的七柱》。1925年,勞倫斯因在陸軍並不愉快而又離開,重新返回皇家空軍,以操作救生快艇為樂。

勞倫斯有很多著名的朋友,包括丘吉爾,著名作家肖伯納托馬斯·哈代龐德,以及著名軍事歷史學家利德爾·哈特,還包括他以前在中東英軍司令部的同僚們。《智慧的七柱》出版後,勞倫斯成了一個富翁[來源請求],但是不久他將版權及其收益全部捐給了一個慈善組織。為了彌補微薄的收入,勞倫斯替一個美國書商翻譯了荷馬史詩《奧德賽》,還撰寫了一部描寫皇家空軍生活的小說《鑄造》。

1935年2月25日,勞倫斯達到46歲的法定退役年齡,不得不從皇家空軍退休,隱居於多塞特郡的鄉間農莊「雲霧山」。1935年正值英德交惡之際,勞倫斯在英國外交部的一個叫亨利·威廉森的朋友認為,曾經受到希特勒公開稱讚和欽佩的勞倫斯也許是唯一能夠勝任與希特勒進行談判的人,於是邀請他去倫敦商討此事。5月13日清晨,熱愛摩托車的勞倫斯騎摩托車去郵局拍發電報。回來的路上為了躲避兩個騎自行車的男孩,勞倫斯失去了控制,猛然摔到地上,頭部嚴重受傷,六天以後在醫院去世,被安葬在多塞特郡莫頓鎮英語Moreton, Dorset聖尼古拉斯教堂墓園裡。

對後世的影響[編輯]

勞倫斯對後世的影響,後人的評價也如其一生的經歷一樣爭議起伏不斷。一方面,勞倫斯對於阿拉伯民族主義解放事業的貢獻被大多數人所承認和接受。但另一方面,在一些阿拉伯國家和前社會主義國家也有觀點認為,他是為英國效力的情報軍官及間諜,其工作是為了使英國從奧斯曼帝國手中接管阿拉伯世界的統治權。阿拉伯學者認為,今日巴勒斯坦地區之所以產生紛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當年勞倫斯幫助英國人占領了那裡,使其成為英國治理下的「猶太人家園」。不過,今日中東世界戰火不斷,有意見認為這其實是英國政府當年中東政策的失敗而埋下的禍根,而這樣的結果也是勞倫斯本人根據英國一戰後的中東政策所預言的。[7]

勞倫斯的事跡經過史詩化之後已經成為英國軍事歷史上的著名傳奇之一。希特勒對勞倫斯十分敬佩,日本特務機關頭目土肥原賢二也因別人稱其為「遠東的勞倫斯」而自得。

同性戀的疑問[編輯]

勞倫斯作品中的一些章節,以及他在軍中同事的回憶,反映出他有性受虐狂傾向,喜歡鞭打和肉體的痛苦。1917年12月,勞倫斯曾在漢志鐵路沿線的德拉被土耳其軍抓獲並遭雞姦和鞭打[8]。勞倫斯另一個引人爭議的話題是其性取向。《智慧的七柱》一書署明「致S.A.」的序言,被認為是寫給一個叫達霍姆(Dahoum全名為塞利姆·艾哈邁德,Selim Ahmed)的14歲阿拉伯男孩的情詩(見引文)。達霍姆曾於1914年和勞倫斯一起在卡赫美士考古工地工作,兩人關係密切,勞倫斯拒絕澄清兩人有肉體關係的傳言,並在返回英國時將達霍姆帶回國與其同居。1916年,勞倫斯將達霍姆派往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阿拉伯北部聯繫阿拉伯民族主義分子,1917年,達霍姆因斑疹傷寒去世。勞倫斯後來在《智慧的七柱》中說,他的夢想——為阿拉伯人民贏得政治自由——本意就是想作為一份禮物送給達霍姆的。

  • 《智慧的七柱》序言:
英語原文 中文翻譯
To S.A.

I loved you, so I drew these tides of men into my hands and wrote my will across the sky in stars
To earn you Freedom, the seven-pillared worthy house, that your eyes might be shining for me
When we came.

Death seemed my servant on the road, till we were near and saw you waiting:
When you smiled, and in sorrowful envy he outran me and took you apart:
Into his quietness.

Love, the way-weary, groped to your body, our brief wage ours for the moment
Before earth's soft hand explored your shape, and the blind worms grew fat upon
Your substance.

Men prayed me that I set our work, the inviolate house, as a menory of you.
But for fit monument I shattered it, unfinished: and now
The little things creep out to patch themselves hovels in the marred shadow
Of your gift.

致S.A.:

我愛你,因此我將這些如潮的人流拉進我的手中
在繁星燦爛的天空裡寫下我的心願
去為你贏來自由——那有七根支柱的智慧之屋
你的眼睛會為我而閃耀
當我們來的時候

死神似乎是我征途上的僕人,直到我們走近你
看見你在等待
當你微笑時,悲戚地嫉妒時,他追上了我
並把你拉走
帶入他無言的寂靜之中

愛,是勞累的旅程,為了尋求你,拿出我們微薄的報酬
我們眼下的所有
當大地柔軟的手觸摸你的身體之前,當這盲目的蠕蟲
長肥之前,靠着
你的血肉

人們懇求我開始工作,將這不可侵犯的房子
作為對你的紀念
但是為將它建作紀念碑,我在完成之前毀掉它
這些小小的碎屑之物壘起來綴成的小屋
在你的贈禮
毀壞的陰影裡

著作[編輯]

名言[編輯]

丘吉爾對勞倫斯的評語:

"I deem him one of the greatest beings alive in our time... We shall never see his like again. His name will live in history. It will live in the annals of war... It will live in the legends of Arabia."
「我認為他是我們這個年代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我們再不會見到同樣的人了。他將會名垂千古……他的名字會永存戰爭史上……永存於阿拉伯的傳說中。」(暫譯)

摘自《智慧的七柱》的一段章句:

  • "All men dream, but not equally. Those who dream by night in the dusty recesses of their minds wake in the day to find that it was vanity: but the dreamers of the day are dangerous men, for they may act their dream with open eyes, to make it possible."
    「人皆做夢,但有所不同。那些在夜裡夢見其內心骯髒深處的人,日間醒來發現那不過是虛幻;但日間做夢的人則是危險的,他們睜開眼睛,將夢中才能做的事付諸實際。」

參見[編輯]

參考鏈接[編輯]

  1. ^ 第30222號憲報. 倫敦憲報 (Supplement). 7 August 1917: 8103 [23 June 2010]. 
  2. ^ 第30681號憲報. 倫敦憲報 (Supplement). 10 May 1918: 5694 [23 June 2010]. 
  3. ^ 第29600號憲報. 倫敦憲報. 30 May 1916: 5321. 
  4. ^ 第30638號憲報. 倫敦憲報 (Supplement). 16 April 1918: 4716 [23 June 2010].  - p4715 has "Decorations and Medals presented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FRENCH REPUBLIC."
  5. ^ 1916年,英國與法國簽訂《賽克斯-皮科協定》,秘密劃分戰後兩國在土耳其所屬的阿拉伯領土上的勢力範圍。《賽克斯-皮科協定》規定巴勒斯坦、外約旦、伊拉克為英國的勢力範圍,其中巴勒斯坦的zh:海法地區和伊拉克的美索布達米亞由英國直接統治;巴勒斯坦以北的地中海東岸為法國直接統治的區域,內陸則為法國勢力範圍。 1919年,英法按照《賽克斯-皮科協定》的精神對兩國在阿拉伯半島北部的勢力範圍進行了劃分。英國獲得對巴勒斯坦、外約旦、伊拉克的委任統治權力,法國獲得對敘利亞、黎巴嫩、安塔基亞和亞歷山大勒塔的委任統治權。 1919年至1925年間,阿拉伯半島的政治邊界進行了多處調整:法國在敘利亞南部建立了自治的德魯茲國家;敘利亞東部盛產石油的摩蘇爾地區歸伊拉克;漢志王國被內志王國佔領後,英國獲得了亞喀巴地區,將其併入外約旦;亞西爾國和也門的北部地區被內志王國吞併;1922年在伊拉克和內志的邊界、以及科威特與內志的邊界上劃定了兩處中立區(科威特與內志之間的中立區在1914年之前即已存在,但沒有法律上的條文作為其存在依據)。
  6. ^ 戰爭、謊言與帝國愚行:阿拉伯勞倫斯的中東情仇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7-01-02 [2017-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中文(臺灣)). 
  7. ^ 阿拉伯的劳伦斯:现代中东的形成与冲突的源起. [2017-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1). 
  8. ^ 《帝國》,尼爾·弗格森,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267頁
  9. ^ 存档副本. [2011-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4). 
  10. ^ "The Young Indiana Jones Chronicles" Young Indiana Jones and the Curse of the Jackal (TV Episode 1992) - IMDb. [2019-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11. ^ "The Young Indiana Jones Chronicles" Palestine, October 1917 (TV Episode 1993) - IMDb. [2019-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12. ^ "The Young Indiana Jones Chronicles" Paris, May 1919 (TV Episode 1993) - IMDb. [2019-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