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揚·涅梅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揚·涅梅茨
Jan Němec
1967年的楊·涅梅茨
導演
出生(1936-07-12)1936年7月12日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
逝世2016年3月18日(2016歲—03—18)(79歲)
 捷克布拉格
死因癌症
語言捷克語
母校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
配偶埃斯特·克倫巴喬娃捷克語Ester Krumbachová
1963年結婚—1968年結束)

瑪爾塔·庫碧索娃
1970年結婚—1973年結束)

Veronika Baumanová
1984年結婚—2003年結束)

Iva Ruszeláková
2003年結婚—2016年結束)
活躍年代1960–2016

揚·涅梅茨捷克語Jan Němec,1936年7月12日—2016年3月18日)是一名捷克電影導演,其最重要的作品可追溯到1960年代。 電影歷史學家彼得·哈姆斯(Peter Hames)將他形容為「 捷克新浪潮中驚世駭俗的一位」。[1]

生平[編輯]

涅梅茨的電影生涯始於1950年代末期,當時他進入了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 。 那個時候捷克斯洛伐克蘇聯的共產主義國家盟國, 藝術和公共表達都受到審查。 然而,得益於50年代初只有宣傳機器作用的電影院倒閉,以及電影業中例如楊·普羅哈茲卡這樣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的出現,19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電影因為捷克新浪潮而廣為人知,這其中涅梅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職業生涯[編輯]

涅梅茨的畢業作品改編自阿爾諾什特·盧斯蒂格根據自己在大屠殺中的經歷而寫的一個短篇小說。涅梅茨後來執導的《夜之鑽》(Démanty noci)同樣改編自盧斯蒂格集中營題材小說。 [2] 那部電影講述了兩個男孩的命運,他們從駛向集中營的火車上逃脫。 猶太集中營背景使這部電影具有戲劇化的主觀性,大量的實驗性技術,包括閃回,現實與虛幻的模糊以及開放式的雙線結局都讓觀眾對主角們的命運產生疑惑。 這是他的第一個重大成就,它不僅通過了審查員的審查,也為即將到來的政治運動奠定了基礎。 此後,這部電影被稱為在極端條件下探索人類經驗的美學和技術里程碑。

涅梅茨最著名的作品是1966年的《一個都不能走》(O slavnosti a hostech,直譯:聚會上的報告與嘉賓)。 它的情節圍繞着一群正在野餐的朋友,這些朋友被邀請參加由伊凡·維斯科切爾飾演的一個超凡魅力的虐待狂組織的一場盛大宴會,他最終欺負了大多數人,使他們盲目配合和殘酷對待彼此,而那些反抗者則被抓起來了。 這部電影受到了當局的批判,因為電影中維斯科切爾的角色與列寧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儘管據彼得·哈姆斯說這是偶然的。 此外,演員陣容包括當時的持不同政見的捷克斯洛伐克知識分子,包括約瑟夫·史克沃萊茨基。 這部電影被認為對共產主義國家具有顛覆性,以至於時任總統安東寧·諾沃提尼在觀看電影時「極為不快」,並考慮將涅梅茨以顛覆罪名抓捕。

然而,在其政治生涯得以被影響之前,他設法拍完《殉愛者》(Mučedníci lásky)。 也許考慮到他以前遭受的麻煩,這部電影完全是非政治性的,但是其超現實主義的抒情風格並沒有引起當局的注意。 1967年,涅梅克在阿姆斯特丹電影節上用三天時間完成的短片《母與子》。 這部電影在奧伯豪森電影節上獲獎。

華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發生時,他正在為美國製片人拍攝一部關於布拉格之春的紀錄片。 他將入侵的影片偷偷帶到維也納,並在奧地利電視台播放。 後來他將這段影片與布拉格之春紀錄片剪輯在一起,並以《布拉格清唱劇》(Oratorium pro Prahu)為名發行。 1968年秋天,它在紐約電影節上受到廣泛好評。 涅梅克的影片最終被無數國際新聞機構使用。 菲利普·考夫曼的電影《布拉格之戀》(英語: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也使用了影片中的鏡頭,涅梅茨還擔任過此片顧問。 [1]

涅梅茨被巴蘭多夫製片廠解僱,隨後僅在1972年製作了一部關於救護車的名為《4至5分鐘之間》的簡短紀錄片。 他於1974年移民。 政府警告他:「 ...如果他回來,他們會找到一些法律藉口將他判入獄。」 [3] 從1974年到1989年,他住在德國, 巴黎荷蘭 ,瑞典和美國。 他在美國呆了十二年。 由於無法在傳統電影院工作,他是使用攝像機錄製婚禮的先驅,包括記錄瑞典王室的婚禮。 [2]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共產主義垮台後,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國,在那裡拍了幾部電影,包括《代號:紅寶石》(Jméno kódu: Rubín,1997年)和《與母親深夜長談》(Nocní hovory s matkou,2000年),後者在盧加諾贏得了金豹獎

自1996年以來,他一直是母校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的教授。

2014年,他通過歸還捷克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頒發的獎牌,以抗議捷克共和國總統米洛什·澤曼[4]

私人生活[編輯]

1963年,他與服裝設計師兼編劇艾斯特爾·科倫巴赫喬娃結婚。他們於1968年離婚。 1970年,他與歌手瑪爾塔·庫碧索娃結婚;他們於1973年離婚。 1984年,他與捷克語老師的第三任妻子維羅妮卡·鮑曼結婚;他們於2003年離婚。 此後不久,他與電影編輯伊娃·魯斯切拉科娃結婚。 2003年5月,涅梅茨成為父親。 [5] 涅梅茨於2016年3月18日死於疾病,終年79歲。 [6]

影視作品[編輯]

導演[編輯]

  • 《一片麵包》(1960)短片
  • 《夜之鑽》(1964)
  • 《底層的珍珠》(合拍片,其段落名為「騙子」,1966年)
  • 《一個都不能走》(1966)
  • 《殉愛者》(1967)
  • 《布拉格清唱劇》(1968)
  • 《皇家愛戀之光》(1990)
  • 《代號紅寶石》(1996)
  • 《與母親深夜長談》(2001)
  • 《我心中的風景》(2004)
  • 《脫燕》(2005)
  • 《女孩法拉利·迪諾》(2009)
  • 《心跳3D》(2010)
  • 《皇家葡萄園街之狼》 (2016)

演員[編輯]

  • 《沒有入口》(1960)-年輕的邊防警衛
  • 《魔鬼先生謀殺案》(1970)
  • 《布拉格之戀》(1988)-在布拉格拍攝坦克的攝影師
  • 《68》(1988)-德佐·霍瓦斯
  • 《犯罪主體》(1991)-求婚者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Jan Nemec – Enfant terrible of the New Wave. CE Review. 14 May 2001 [16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9 June 2012). 
  2. ^ 2.0 2.1 Kinoeye: An Interview with Czech Film Director Jan Nemec. CE Review. [16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March 2016). 
  3. ^ Buchar, Robert. Czech new wave filmmakers in interviews. Jefferson, N.C.: McFarland. 2004: 25 [29 November 2015]. ISBN 9780786417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2). 
  4. ^ Režisér Němec vrátil medaili. Nelíbí se mu Zemanova ‚arogantní politická zvůle‘. Lidové noviny. 29 October 2014 [2020-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1). 
  5. ^ Levy, Adam. Jan Nemec: An enfant terrible at 67. Monroe Luther. The Prague Post s.r.o. 21 August 2003 [28 Nov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8 December 2015). 
  6. ^ Tizard, Will. Czech Director Jan Nemec Dies at 79. Variety (Michelle Sobrino). Penske Media. 20 March 2016 [20 March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0).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