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曹世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曹世英(1885年—1942年7月13日),字俊夫陝西省白水縣劉家卓村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

生平[編輯]

清朝宣統三年九月一日(1911年),張鳳翽宣布陝西脫離清廷獨立。此後,曹世英受井勿幕所派,自同州(今陝西省大荔縣)回到白水縣,同高峻張海清等人於同年九月九日晚殺害了白水縣知縣陳問紳。九月十日,他們通告各州縣,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響應陝西都督張鳳翽的號召,在白水縣成立共和政府。[1]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二年(1913年),他赴日本留學,在日本先後參加了中國同盟會中華革命黨。後來,他奉命回到陝西工作。民國五年(1916年)春,他和高峻等人先後攻克黃龍縣以北的幾個縣,後率部自陝北南下,在三原胡景翼會師,擊敗了陸建章之子陸承武所部,陸建章被迫離開陝西。同年夏,陳樹藩任陝西督軍,任命曹世英為騎兵團團長兼第三守備區司令。[1]

民國七年(1918年)1月,曹世英、胡景翼等人在三原成立陝西靖國軍,曹世英任左翼軍總司令。陝西靖國軍同友軍共同圍攻西安,但因劉鎮華率部開入陝西解圍,靖國軍被迫退守渭北。同年8月,于右任出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曹世英被于右任任命為第三路司令,駐高陵。民國八年(1919年),陳樹藩和劉鎮華邀集奉軍、直軍、甘軍、晉軍八路進攻靖國軍,曹世英在交口、大王店、相橋一帶擊敗了來犯的直軍張錫元旅,使靖國軍的局面獲得穩定。民國十年(1921年),直軍閻相文馮玉祥先後任陝西督軍,曹世英率部接受改編,任陝西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隨馮玉祥出潼關,駐紮在河南禹縣[1]

民國十九年(1930年),楊虎城任陝西省政府主席後,請曹世英返回陝西,並任命其為陝西省政府顧問。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陝西省臨時參議會成立,曹世英任參議員。[1]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13日,曹世英在西安病逝,享年57歲。國民政府授其二等文虎章,加陸軍中將銜。[1]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