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彬 (豐城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彬
大明交趾總兵官
爵位豐城侯
籍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安豐路濠州定遠縣
族裔漢族
字號質文
諡號剛毅
出生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安豐路濠州定遠縣
逝世永樂二十年(1422年)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親屬李福(曾祖父)、李榮昭(祖父)
李信(父)
李賢、李芳、李恭、李寵鈁(子)
李勇、李鉞(孫)
李昺、李旻、李璽(曾孫)
李熙(玄孫)
李儒、李環(來孫)
李承祚(晜孫)
李開先(仍孫)

李彬(1361年—1422年),字質文,諡剛毅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安豐路濠州定遠縣(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明朝軍事將領,豐城侯

生平

[編輯]

洪武建文年間

[編輯]

李彬父親李信早年跟隨朱元璋起兵,累功至濟川衛指揮僉事。李彬後繼嗣其職。之後跟隨潁國公傅友德出塞,多有戰功。之後負責鎮守邊疆[1]靖難之役時,朱棣起兵,李彬歸附,為前鋒,轉戰有功。之後累升至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2]

永樂年間

[編輯]

永樂元年四月,以邱福議,封李彬為豐城侯,俸祿千石,予世券。次年,襄城伯李濬討伐永新叛軍,明成祖命李彬帥軍策應。未抵達,叛軍已平,遂命其統領部隊鎮守廣東[3]。永樂四年,其召還,後抵達南陽皂君山逮捕寇亂。同年七月,以左參將賫征夷副將軍印授沐晟進攻安南(現越南)。十二月,李彬與雲陽伯陳旭攻破安南西都,又在木丸江大敗安南軍。平定後,論功時候,因李彬、陳旭「臨敵稽緩」緣由,不再加封,改加俸祿五百石。尋充總兵官,在海上繼續追討安南軍。此後,李彬改為討伐長沙李法良民亂,並率領浙江、福建部隊逮捕海盜[4]

同年十月,其被命派往甘肅,與西寧侯宋琥經略降酋,李彬與柳升在境內整兵,而命土官李英進行防範。恰逢涼州酋老的罕叛變,都指揮使何銘戰死,李英進行追討,獲得大量俘虜,老的罕逃至赤斤蒙古。明成祖欲發兵,李彬則稱路遇遙遠兵餉難繼,宜從緩而圖之。次年,代替宋琥鎮守甘肅,赤斤蒙古捉捕老的罕、並呈予明朝求和。朱棣嘉獎李彬功勞,賜賚甚厚[5]。永樂十二年,其跟隨朱棣北伐,率領右哨,破蒙古軍於忽失溫,且追奔至土剌河。大軍班師後,受上賞,改鎮守陝西[6]

永樂十五年二月,命佩征夷將軍印,鎮守交阯。抵達後,其即攻破擒拿陸那縣阮貞等人,並派遣都督朱廣等人平定順州北晝諸寨。次年,清化府土巡檢黎利起兵,李彬遣朱廣討破之,黎利藏去。永樂十七年,其派遣都督同知方政襲黎利於可藍柵,獲其將軍阮個立等人。黎利逃至老撾。大軍班師後,黎利再進行起義。都指揮黃誠進行攻擊,後因遇雨季而被迫班師[7]

當時,交趾人各處起義,李彬派遣各將領分道攻破:方政討伐車綿子等於嘉興鄭公證南策丁宗老大灣朱廣討伐興邦等於別部;都指揮徐謜範軟俄樂;指揮陳原瑰陳直誠惡江;都指揮王忠楊恭峽山。均先後獲得勝利。然而,交趾的義兵卻越來越多,李彬於是親自率部征討。當時,中官馬騏虐民,乂安知府潘僚率眾叛變,李彬擊敗其叛變,並追至玉麻州。潘僚逃至老撾,李彬遣都指揮師祐帥師追討。範玉亦率軍在東潮州叛變,李彬亦追討並在東潮捉獲。此外,都指揮陳忠等在小黃江累敗,李彬追討至鎮蠻。至此,各地叛亂遂平,唯獨黎利屢次出沒,之後在徐謜、方政的進攻下再次藏去[8]

永樂十九年,李彬以饋運不繼,請令官田與民田參錯屯用,後得到批准。之後,李彬發兵進入老撾索要黎利,老撾恐懼,請自己逮捕後獻上,而恰逢李彬得病而罷。次年正月,李彬去世。繼任者孟瑛陳智李安方政均因領兵討伐不得,由王通代任總兵官。而安南民變日益加劇,交趾遂無法鎮守了[9]。李彬去世後,贈茂國公,謚剛毅[10]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史》(卷154):「李彬,字質文,鳳陽人。父信,從太祖渡江,積功為濟川衛指揮僉事。彬嗣職。從潁國公傅友德出塞,斬獲多。還,與築諸邊城。」
  2. ^ 明史》(卷154):「成祖起兵,彬歸附,為前鋒,轉戰有功。累遷右軍都督僉事。」
  3. ^ 明史》(卷154):「永樂元年四月,以邱福議,封豐城侯,祿千石,予世券。明年,襄城伯李濬討永新叛寇,命彬帥師策應。未至,寇平,命以所統鎮廣東。」
  4. ^ 明史》(卷154):「四年召還,捕南陽皂君山寇。其年七月,以左參將賫征夷副將軍印授沐晟,進討安南。十二月,彬及雲陽伯陳旭破安南西都,又大敗賊於木丸江。安南平,論功,與旭皆以臨敵稽緩,不益封,加祿五百石。尋充總兵官,備倭海上。移兵討擒長沙賊李法良,又帥浙、閩兵捕海寇。」
  5. ^ 明史》(卷154):「十年命往甘肅與西寧侯宋琥經略降酋。彬與柳升嚴兵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野馬川。涼州酋老的罕叛,都指揮何銘戰死,英追躡,盡俘其眾。老的罕走赤斤蒙古。帝欲發兵,彬言道遠餉難繼,宜緩圖之。明年代琥鎮甘肅,赤斤蒙古縛老的罕以獻。帝嘉彬功,賜賚甚厚。」
  6. ^ 明史》(卷154):「十二年從北征,領右哨,破敵於忽失溫,追奔至土剌河。師還,受上賞,移鎮陝西。」
  7. ^ 明史》(卷154):「十五年二月命佩征夷將軍印,鎮交阯。至則破擒陸那縣賊阮貞,遣都督朱廣等平順州及北晝諸寨。明年,清化府土巡檢黎利反,彬遣廣討破之。利遁去。十七年遣都督同知方政襲利於可藍柵,獲其將軍阮個立等。利走老撾。師還,復出為寇。都指揮黃誠擊走之,以暑雨旋師。」
  8. ^ 明史》(卷154):「當是時,交人反者四起,彬遣諸將分道往討:方政討車綿子等於嘉興,鄭公證於南策,丁宗老於大灣;朱廣討譚興邦等於別部;都指揮徐謜討範軟於俄樂;指揮陳原瑰討陳直誠於惡江;都指揮王忠討楊恭於峽山。皆先後報捷。而賊勢尤劇者,彬輒自將往擊。潘僚者,乂安土知府也。為中官馬騏所虐,反衙儀。彬擊敗之,追至玉麻州,擒其酋,進焚賊柵。僚竄老撾,彬遣都指揮師祐帥師往。僚以老撾兵迎戰,破之農巴林,悉降其眾。範玉者,塗山寺僧也,反東潮州。彬往討,敗之江中。玉脫走,追獲之東潮。而鄭公證之黨黎侄復起,都指揮陳忠等累敗之於小黃江。彬自將追捕,至鎮蠻,盡縛其眾。於是諸賊略平,惟黎利數出沒,聚眾磊江,屢為徐謜、方政所敗,復遁去。」
  9. ^ 明史》(卷154):「十九年,彬以饋運不繼,請令官軍與土軍參錯屯田,並酌屯守征行多寡之數以聞。帝從之。將發兵入老撾索黎利。老撾懼,請自捕以獻,會彬疾作而罷。明年正月卒。繼之者孟瑛、陳智、李安、方政,皆不能討。王通代鎮,賊勢益盛,交阯遂不可守。」
  10. ^ 明史》(卷154):「彬卒,贈茂國公,謚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