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福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福清
出生(1932-09-07)1932年9月7日
蘇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列寧格勒
逝世2012年10月3日(2012歲—10—03)(80歲)
俄羅斯莫斯科
國籍 蘇聯 俄羅斯
母校安·亞·日丹諾夫命名的列寧格勒國立大學(1955年)
職業漢學家
獎項蘇聯國家獎

鮑里斯·利沃維奇·里夫金(俄語: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Рифтин),漢名李福清,1932年9月7日—2012年10月3日)是蘇聯/俄羅斯語言學家、漢學家。在中國民間文學、古典文學民間藝術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

生平

[編輯]

出生於列寧格勒,伯父是東方學家,研究巴比倫語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報考了列寧格勒國立大學東方學系的中國文學專業[2]。大學裡,他聽過瓦西里·阿列克謝耶夫三個月的課,也上過弗·雅·普羅普的民間文學課程和謝爾蓋·雅洪托夫的漢語課程[3]

大一的時候,他對回族人,特別是東干人產生了濃厚興趣。1951年夏來到蘇維埃吉爾吉斯盟國米糧川回族村,一邊在建築隊幹活,一邊學習那裡東干人的甘肅方言,被民間故事深深吸引。1953和1954年又去了中亞,繼續學習模仿甘肅話、陝西話,專心搜集民間文學口頭資料。大四完成畢業論文《東干人民歌初探》[4]

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蘇聯科學院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工作。後擔任亞非文學研究組主任,專門從事中國民間文學和中國俗文學的研究。1961年以論文《萬里長城的傳說與中國民間文學體裁問題》獲語文學副博士學位。1965至1966年在北京大學進修,1970年獲語文學博士學位。1987年12月23日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成為俄國漢學界文學領域學銜最高的人士。1989年11月應香港嶺南學院梁錫華之邀,作三場公開演講,原擬訪港後赴台,但因遇上嚴重車禍,治療後回蘇,並未赴台[5]

1990年以「中國神話研究」獲得蘇聯國家獎;1992年至1995年在台灣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6]

2003年獲得中國政府教育部授予的「中國語言文化友誼獎」,是俄羅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學者。2008年5月29日晉升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是俄國史上專以研究「中國文學」榮膺院士的第三人[7]

2006年2月來華訪問,與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領導舉行了座談會[8]

2012年10月3日在莫斯科逝世。

主要作品

[編輯]
  • 《萬里長城的傳說與中國民間文學的體裁問題》,莫斯科:東方文學出版社,1961
  • 《中國的講史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莫斯科:科學出版社,1970。
  • 《從神話到章回小說·中國文學中人物形貌的演變》,莫斯科:科學出版社,1979。
  •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在蘇聯》,田大畏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
  • 《紫玉》(漢魏六朝小說,編譯),莫斯科,文藝出版社,1980。
  • 《西伯利亞、中亞及遠東諸民族民間文學中的共同主題與情節》,收入《東方各國與各民族》第13集,莫斯科:科學出版社,1982。
  • 《中國神話故事論集》,馬昌儀編,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年;台北學生書局,1991年(台灣版)。
  • 《蘇聯藏中國民間年畫珍品集》(與王樹村、劉玉山合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年(中文,俄文兩版)。
  • 《漢文古小說論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 《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集三種》(與李平合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 《〈三國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ISBN 9787532521708
  • 《李福清論中國古典小說》,台北:洪葉文化公司,1997。
  • 《關公傳說與〈三國演義〉》,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台北:漢揚出版社,1999。
  • 《神話與鬼話──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 《中國諸族民間故事選》(編譯),莫斯科,2002。
  • 《俄羅斯國家圖書館藏中國年畫圖錄》,《東方收藏》,莫斯科,2002。
  • 《古典小說與傳說(李福清漢學論集)》(李明濱編選),中華書局,2003。
  • 《康·安·斯卡奇科夫所藏漢籍寫本和地圖題錄》(A. N. 麥爾納爾克斯尼斯著,張芳譯,王菡注釋,李福清審訂),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
  • 《東干民間故事傳說集》 (李福清編著,海峰轉寫,連樹聲翻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ISBN 9787532139101
  • 《神話與民間文學——李福清漢學論集》(李福清編著,張冰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9月,ISBN 9787301284988

注釋

[編輯]
  1. ^ 李修建(2017年),第285頁
  2. ^ 劉亞丁(2006年),第71頁
  3. ^ 劉亞丁(2006年),第73頁
  4. ^ 劉亞丁(2006年),第72頁
  5. ^ 華僑日報, 1989-11-08, 頁九;龔鵬程《出走銅像國》,頁300
  6. ^ 陳友冰(2011年)
  7. ^ 李明濱(2012年)
  8. ^ 王錦強(2006年),第11頁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