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小波
出生(1952-05-13)1952年5月1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逝世1997年4月11日(1997歲—04—11)(44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職業作家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體裁小說、雜文、劇本、文學評論
代表作黃金時代
《白銀時代》
《黑鐵時代》
《沉默的大多數》
獎項聯合報》中篇小說大獎
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配偶李銀河
1980年結婚—1997年結束
父母王方名,母 宋華

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祖籍四川渠縣,出生於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家。年輕時在雲南農場當過知青插過隊,做過工人、老師。1978年至198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1984年前往美國留學。1988年獲匹茲堡大學碩士學位。後任教於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1992年後開始成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因心臟病突發逝世於北京。

生平[編輯]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王方名是邏輯學家。1968年-1970年作為「知青」下放於雲南農場。1971年到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插隊,後成為民辦教師。1972年在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做工,1974年在北京西城區半導體廠做工。這段工人生活是他《革命時期的愛情》等小說的寫作背景。

1977年與當時在《光明日報》擔任編輯的李銀河相識相戀,1980年王小波和李銀河結婚。同年發表其處女作《地久天長》。1978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經濟系,本科學歷。就讀於貿易經濟商品學專業。198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任教師,此時王小波開始寫作《黃金時代》,1968年在雲南兵團勞動開始嘗試寫作是《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也是其處女作《天長地久》的靈感來源。1984年就讀於美國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獲碩士學位。開始寫作以傳奇為藍本的小說,其間得到許倬雲先生的指點。王小波在美留學期間,遊歷了美國各地,並利用1986年暑假的時間遊歷了西歐諸國。

1988年回國,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講師。1991年任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講師。1992年後為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入圍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

1997年4月11日逝世於北京(遺體解剖後證實死因是心臟病突發)。其後,他的作品盛行於世,他的文體成為無數青年仿效的目標。

作品風格[編輯]

王小波在白話文敘述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寫作小說的同時他也創作過一些雜文與隨筆文章。並且很多人都是由於精彩而睿智的雜文作品接觸和認識到王小波。王小波的東西方生活與求學經歷,使他成為一個富有自由人文精神和獨立知識分子品格的寫作者。在寫給其老師許倬雲的信中,王小波也表示他嘗試着不裸露卻引人入勝地將性的內容寫入他的小說中。

在他的作品中,貫穿着其特有的黑色幽默,這些也表明了王小波對於生命和生活的態度。王小波的一系列小說都以自己所經歷過的生活作為藍本,如下放到雲南的知識青年,在某個醫院或高等專科學校從事技術工種的工程師等等,作品的年代背景也與王小波的生活與成長時期相重疊,在這些作品中,他刻畫了這樣一種現實:「我看到一個無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個無性的世界,但是性愛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個無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講出來。」(《〈懷疑三部曲〉序》[註 1]:346頁

從雜文作品中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對他思想影響很深,他推崇和提倡科學與理性,並且認為人的生活應該追求未知,他反對進行思想禁錮,主張人們思維應該保持多樣化,使生活變得有意思有趣,去熱愛智慧(見《思維的樂趣》[註 1]:20-30頁等文)。 他的作品在他身後盛行於世,影響了眾多青年,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大學生,他們至今還會常常引用王小波作品中的文字,來表明自己的激昂和犀利。其曾編寫過電影劇本《東宮西宮》,並由此獲得了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1]

王小波現象[編輯]

王小波生前兩獲《聯合報》中篇小說大獎,在海外華人文學界獲得普遍稱譽。但當其期望進入內地文壇體制時,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甚至出版作品都很困難。王小波在其小說集《黃金時代》的後記中坦承:「本書得以面世,多虧了不屈不撓的意志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必須說明,這些優秀的品質並非作者所有。鑑於出版這本書比寫出這本書要困難得多,所以假如本書有些可取之處,應當歸功於所有幫助出版和發行它的朋友們。」[註 1]:334頁

而1997年王小波遽然逝世,成為了王小波現象的開端。其作品被空前的傳播和接受,在民間與知識界都引起巨大反響,作品的發行量至21世紀仍為90年代小說家中的佼佼者。各種形式的王小波紀念會,作品研討會層出不窮,一時間王小波現象席捲文壇、文藝界與文學批評界。

王小波現象的爆破點在於其雜文,值得一提的是,其雜文在生前就曾經受到關注。評論界有把王小波熱比作陳寅恪熱之後,自由主義浪潮在中國的第二次勃興。

關於王小波小說價值的技術性討論,主流批評界保持了異常的緘默。關於王小波小說價值的討論,在主流文學批評界一直處於邊緣化的地位。可以說,王小波現象的主要焦點在於其雜文以及其所宣揚的自由主義思潮。而其小說在文壇的地位,端在於其所引發的有關小說藝術的討論。例如《關於幽閉型小說》:「文學事業可以像科學事業那樣,成為無邊界的領域,人在其中可以投入澎湃的想像力。」[註 1]:367頁,又如《小說的藝術》:寫小說「需要深得虛構之美,也需要些無中生有的才能;我更希望能把這件事做好。」[註 1]:328頁

王小波在《智慧與國學》一文中這樣寫過:「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後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裡就很高興。」[註 1]:110頁

主要作品列表[編輯]

長篇小說[編輯]

  • 《黃金時代》1997花城出版社
  • 青銅時代》1997花城出版社
    • 《紅拂夜奔》
    • 《萬壽寺》
    • 《尋找無雙》
  • 《革命時期的愛情》

中篇小說[編輯]

  • 《白銀時代》1997花城出版社
  • 《2010》
  • 《2015》
  • 《未來世界》
  • 《我的陰陽兩界》

短篇小說集[編輯]

  • 《綠毛水怪》1977
  • 《夜行記》
  • 《唐人秘傳故事》1989山東文藝出版社
  • 《似水柔情》1998今日中國出版社

雜文集[編輯]

  • 《我的精神家園》1997文化藝術出版社
  • 《沉默的大多數》1997中國青年出版社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2000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書信集[編輯]

  • 《愛你就像愛生命》與李銀河合著,2004朝華出版社

未竟稿集[編輯]

  • 《黑鐵時代》1998時代文藝出版社

電影文學劇本[編輯]

社會學著作[編輯]

  • 《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與妻李銀河合著)

文集[編輯]

  • 《王小波文集》4卷,1999中國青年出版社
  • 《王小波全集》10卷,2006雲南人民出版社
  • 《王小波全集》10卷,2009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王小波全集》10卷,2012譯林出版社

評價[編輯]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評點王小波說:「王小波是個很有思想的人,我對他充滿哲理的散文、論文都很有興趣。但是對於他的小說,說老實話,我沒有讀完,因為他的風格不大對我的胃口。」[2]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青年評論家黃平:「(王小波)戲謔美學,一代絕唱」[3]

高曉松把他當成「神一樣的存在」;

馮唐說他是「一個奇蹟」、「一個好得不得了的開始」。

《南方周末》評價:"如果人們覺得王小波特立獨行,那麼也許是這個社會太不正常了。同樣可以粗暴地說,王小波的意義不在於特立獨行,而在於人性的正常。"

家庭[編輯]

  • 父親: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縣,邏輯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 母親:宋華(原籍山東省牟平縣教育部幹部)
  • 大姐:王小芹
  • 二姐:王征
  • 兄:王小平
  • 弟:王晨光
  • 妻子:李銀河

參考文獻[編輯]

  1. ^ 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Wikipedia. 2020-05-26 [2020-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0) (英語). 
  2. ^ 常江. 《王蒙点评当今诸作家》. 文摘報. 2011-10-20 [2012-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7). 
  3. ^ 作家王小波去世15周年:戏谑美学 一代绝唱. 中華網. 2012-04-12 [2012-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5). 

注釋[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見《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雜文隨筆全編》(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ISBN 7-5006-2709-2)。

外部連結[編輯]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