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約翰四世 (奧赫里德大主教)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約翰四世
大查士丁尼和全保加利亞大主教
原文名Ἰωάννης Δ΄
教會正教會
總教區奧赫里德大主教
當選1139/42
卸任1163/64
前任米海爾·馬克西莫斯
繼任君士坦丁一世 (奧赫里的大主教)
個人資料
本名阿德里安諾斯·科穆寧
出生1088
逝世1163/64
父母伊薩克·科穆寧 ,阿蘭的伊琳娜
兒女狄奧多拉以及一位名稱不詳的女兒

阿德里安諾斯·科穆寧希臘語Ἀδριανός Κομνηνός; 1088 – 1163/64)是科穆寧王朝的一位王子,後成為奧赫里德大主教,是為約翰四世,其任期開始於1139年至1142年間。約翰大主教於1163年至1164年間去世。

他的生平的細節並不是十分清晰。阿德里安是拜占庭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的侄子,他由此接手了高等的教育和軍事訓練。他曾擔任哈爾迪亞軍區的總督,根據為他而寫的一篇頌歌,阿德里安在任期間施行了善政。他曾一度結婚並育有兩名女兒,然而其子女的情況鮮少見於史冊。最終,阿德里安落髮為僧,稱約翰。1136年至1138年間,他陪同參與了其堂兄弟約翰二世·科穆寧的戰事,隨後前往聖地朝聖。1142年至1143年間,他已經成為了奧赫里德大主教。約翰是第一位使用「大查士丁尼和全保加利亞大主教」頭銜的奧赫里的大主教,此後,這一頭銜成為了該主教座的標準頭銜。

早年

[編輯]

阿德里安諾斯·科穆寧生於約1088年,為阿萊克修斯一世之兄弟至尊者伊薩克·科穆寧和阿蘭的伊琳娜的第四子。[1][2] 其生平記載多見於修辭學家尼基弗魯斯·巴西拉刻斯的頌詞。[3]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以及軍事訓練,其中包括馬術、標槍術以及弓術。[3]

阿德里安的叔父賜予了他「顯貴」的稱號並任命其為軍事將領(小亞細亞東北部的哈爾迪亞總督),據巴西拉刻斯所言,阿德里安在任期間以真誠、廉潔、低調以及愛民聞於世,他讓領民免於帝國稅務官的苛政。[4]

作為僧侶和大主教

[編輯]

1136年10月前不久,阿德里安在與妻子商量後落髮為僧,[5] 僧名為約翰,[6] 但他保留了顯貴的品階。[7] 1137年,他陪同堂兄弟約翰二世皇帝前往參與西里西亞和敘利亞的戰事。在與約翰二世一同勝利驅入安條克城後,他繼續南行,向耶路撒冷和聖地進發朝聖。1138年5月,他加入了帝國軍返回君士坦丁堡的行列並一同歸鄉。[8][9]

1139年之後的一段時期,他當選並被祝聖為奧赫里德大主教。他的當選日期應不遲於(terminus ante quem)1143年10月,由於當時他的侍從正在帝國主教會議作為判官譴責兩名追隨波格米派的主教。[10][11] 然而如果哲學家米海爾·意大利科斯致約翰大主教的信件正如保羅·戈蒂埃判斷所言是寫於1142年聖誕節的話,其當選日或許更早[12][13] 意大利科斯也不吝於讚揚約翰大主教的美德,特別強調了他的寬仁和慷慨。[12] 之後,根據記載約翰參加了1156年1月的主教會議和1157奶奶5月的布拉基奈公會議,在該次會議中,教會譴責了新當選的安提阿牧首索特利霍斯·潘特夫傑諾斯以及兩名修辭學家:塞薩洛尼基的米海爾和尼基弗魯斯·巴西利刻斯。這也是拜占庭文獻最後一次提及約翰大主教。[14][15]

然而,根據君特·普林辛,約翰就是根據勞倫特編年史在1163年夏與羅斯托夫蘇茲達爾主教利奧二世在曼努埃爾一世面前爭論的那名「保加利亞主教阿德里安」。[16]這名主教約於1164年2月10日之前一段時間去世,他在當時斯特魯米察誕神女憐憫修道院的亡者名單中出現過。[17][18]他的著作中僅有一部教法集和一篇布道文存世。

約翰是第一位使用「大查士丁尼和全保加利亞大主教」頭銜的奧赫里德大主教,他在1157年的一個簽名中使用了這一教座頭銜。大查士丁尼大主教區是由查士丁尼一世於6世紀創設的,[19]但之後便沒有繼續傳承下去,可能是來自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壓力造成了這一情況。13世紀早期,季米特里奧斯·霍瑪忒諾斯在與普世牧首爭奪權力時復興了這一頭銜,1261年後普世牧首最終承認了大查士丁尼大主教為奧赫里德大主教頭銜的一部分。[19]

參考來源

[編輯]
  1. ^ Stiernon 1963,第180–181頁.
  2. ^ Varzos 1984,第159頁.
  3. ^ 3.0 3.1 Varzos 1984,第160頁.
  4. ^ Varzos 1984,第161–162頁.
  5. ^ Varzos 1984,第162–163頁.
  6. ^ Varzos 1984,第165頁.
  7. ^ Varzos 1984,第163頁.
  8. ^ Stiernon 1963,第190–191頁.
  9. ^ Varzos 1984,第163–166頁.
  10. ^ Stiernon 1963,第179–180, 191–192頁.
  11. ^ Varzos 1984,第166頁.
  12. ^ 12.0 12.1 Varzos 1984,第167頁.
  13. ^ Prinzing 1988,第554–555, esp. notes 8 and 9頁.
  14. ^ Stiernon 1963,第181頁.
  15. ^ Varzos 1984,第168頁.
  16. ^ Prinzing 1988,第552–557頁.
  17. ^ Varzos 1984,第168–169頁.
  18. ^ Stiernon 1963,第189–190頁.
  19. ^ 19.0 19.1 Prinzing 2012,第363–364頁.

參考文獻

[編輯]
  • Prinzing, Günter. Wer war der "bulgarische Bischof Adrian" der Laurentius-Chronik sub anno 1164?. Jahrbücher für Geschichte Osteuropas. 1988, 36 (4): 552–557. ISSN 0021-4019. JSTOR 41048163 (德語). 
  • Prinzing, Günter. The autocephalous Byzantine ecclesiastical province of Bulgaria/Ohrid. How independent were its archbishops?. Bulgaria Mediaevalis. 2012, 3: 355–383. ISSN 1314-2941. 
  • Stiernon, Lucien. Notes de titulature et de prosopographie byzantines: Adrien (Jean) et Constantin Comnène, sébastes. Revue des études byzantines. 1963, 21: 179–198. ISSN 0771-3347. doi:10.3406/rebyz.1963.1306 (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