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榮耀之扈級巡洋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榮耀之扈級的其中一艘
歷史
鄂圖曼帝國
艦級與艦型 魚雷巡洋艦
艦名 Peyk-i Şevket sınıfı
建造者 德意志帝國日耳曼尼亞船廠
概況
建造期 1906-1907年
運行期 1907-1944年
完成數 2
報廢數 2
技術數據
艦型 魚雷巡洋艦
排水量 775長噸(787公噸
全長 80.1公尺(262英尺10英寸)
全寬 8.4公尺(27英尺7英寸)
吃水 4.6公尺(15英尺1英寸)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2軸,三漲蒸汽機英語Marine steam engine#Triple or multiple expansion
速度 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
續航距離 3,240海里(6,000公里;3,730英里)
乘員 105名軍官和水手
武器裝備

榮耀之扈級土耳其語Peyk-i Şevket sınıfı[a]是德國日耳曼尼亞船廠於1906至1907年間為奧斯曼帝國海軍建造的一個魚雷巡洋艦艦級。該艦級由兩艘艦艇組成:「榮耀之扈」號[b]「全能之光」號[c]。兩艦是作為世紀之交奧斯曼帝國艦隊現代化計劃的一部分而訂購的。這兩艦都是排水量僅775公噸(763長噸;854短噸)的小型艦隻,然而艦載武裝卻十分強大,配備了三具魚雷發射管、兩門105公釐(4.1英寸)炮以及一些小型武器。

因為「榮耀之扈」號被扣留在蘇伊士運河,而「全能之光」號則與奧斯曼帝國主力艦隊一起被困在馬爾馬拉海,兩艦均未參與在1911年至1912年的意土戰爭。但兩艦在巴爾幹戰爭中十分活躍,多次為東色雷斯的奧斯曼帝國軍隊提供炮火支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兩艘艦都在黑海服役,執行巡邏任務、護送船隊並襲擊俄羅斯港口。1915年1月,「全能之光」號在博斯普魯斯海峽附近遭水雷襲擊;7個月後,「榮耀之扈」號又在馬爾馬拉海被英國潛艇「E11」號以魚雷擊中。但最終兩艦均在1918年前完成修復並重新投入使用。

戰爭結束後,兩艦仍在新成立的土耳其海軍中服役,並於20世紀20年代中期進行了長期大修。到了1930年代末,這兩艘艦都經歷了廣泛的現代化改造,並一直服役到1944年最終退役。這兩艘艦最終在20世紀50年代初被拆解報廢。

設計[編輯]

榮耀之扈級被奧斯曼帝國海軍歸類為魚雷巡洋艦[3],但有時也被稱為魚雷炮艇[4]。兩艦都在1903年獲得授權,由克虜伯旗下的德國日耳曼尼亞造船廠訂購,作為對老舊鐵甲艦「神眷」號英語Ottoman ironclad Asar-i Tevfik[d]進行現代化升級的交易的一部分。這兩艘巡洋艦是19世紀90年代末開始的奧斯曼帝國海軍重建計劃的一部分,因為在1897年的希土戰爭中奧斯曼帝國艦隊未能發揮積極作用。[7]

常規參數[編輯]

本級艦長80.1米(262英尺10英寸),舷寬8.4公尺(27英尺7英寸),吃水深4.6公尺(15英尺1英寸),在海試期間的排水量775長噸(787公噸)。到1938年,其排水量增加到850長噸(860公噸)。兩艦都裝備有兩根輕制單杆桅英語Pole mast[e],前桅杆位於指揮塔的正後方,主桅杆位於更靠後的位置。艏樓甲板延伸至前煙囪的底部,後甲板自主桅杆後部逐漸下降。兩艦都是鋼殼無裝甲保護的艦艇。建成時配備艦員共計125人,到1915年時已增至145人。[4][9]

本級兩艦的動力系統由兩台垂直三脹式發動機英語Compound steam engine[f]提供動力,每台發動機驅動一具螺旋槳。四台燃煤舒爾茨水管鍋爐由日耳曼尼亞船廠製造,廢氣被集中到兩個煙囪中排出。發動機額定輸出功率為5,100匹指示馬力(3,800千瓦特),設計最高速度21(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但在海試中兩艦達到了22節(41公里每小時;25英里每小時)。到1915年,由於頻繁使用和維護不善,其時速已降至18節(33公里每小時;21英里每小時)。榮耀之扈級艦艇可儲存244公噸(240長噸;269短噸)燃煤,從而提供3,240海里(6,000公里;3,730英里)的巡航半徑達。[4][9]

兩艘榮耀之扈級巡洋艦的主要進攻武器是三具450公釐(17.7英寸)魚雷發射管。其中一具安裝在艦首水線以上,另兩具安裝在艦舯部英語Amidships[g]甲板上的旋轉發射器內。兩艦都配備了兩門40倍徑105公釐(4.1英寸)速射炮,分別安裝在艦首和後甲板的帶防護單炮架上。為了近距離防禦魚雷艇,兩艦裝備了6門40倍徑57公釐(2.2英寸)火炮,其中四門安裝在舷側炮塔內。此外還有兩挺37公釐(1.5英寸)槍和兩挺機槍[4][9]

改裝[編輯]

這兩艘船在1930年代晚期進行了重建,引入了大量改進。艦首艦尾均被重新建造,設計成新的斜插式艦首。其上層建築也進行了重建。舊式火炮裝備被更換為兩門45倍徑88公釐(3.5英寸)火炮和四門40倍徑0.37毫米火炮,「全能之光」號還加裝了布設裝備,可處理25枚海軍水雷。[12][13]

艦隻[編輯]

艦名 建造者[13] 開建[13] 下水[13] 服役[13] 退役[13] 結局[13]
「榮耀之扈」號
土耳其語Peyk-i Şevket
日耳曼尼亞船廠 1906年2月 1906年11月15日 1907年11月 1944年 1953–55年間拆解報廢
「全能之光」號
土耳其語Berk-i Satvet
1906年12月1日

服役歷史[編輯]

1914年奧斯曼帝國海軍主要軍艦的輪廓;榮耀之扈級是第二排的第四艘艦

1907年11月之後,榮耀之扈級兩艦在奧斯曼帝國海軍艦隊中服役了十年。1909年,兩艦參加了艦隊成立二十多年來的首次演習。意土戰爭爆發時,「榮耀之扈」號被扣押在受英國控制的蘇伊士運河[14],而「全能之光」號則被部署於馬爾馬拉海的預備艦隊中,無法與強大的意大利艦隊相抗衡[15]。1913年,兩艦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參戰,主要為東色雷斯的奧斯曼帝國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此後還在奧斯曼帝國軍隊守衛恰塔爾賈防線時提供艦炮火力[16]。「全能之光」號還曾兩次參加與希臘海軍發生的短暫衝突[17]

奧斯曼帝國於1914年11月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榮耀之扈」號和「全能之光」號主要被配屬在黑海對抗俄羅斯黑海艦隊。兩艦經常在奧斯曼海岸巡邏,特別是在博斯普魯斯海峽附近,並護送船隊前往安納托利亞西部。在1915年1月的一次護航行動中,「全能之光」號意外觸雷,導致艦尾嚴重受損。該艦因此被拖回君士坦丁堡進行修理,並於1918年重新服役。「榮耀之扈」號在1915年的達達尼爾海峽戰役期間返回馬爾馬拉海,運送彈藥給駐守的奧斯曼帝國部隊。8月6日,該艦被英國潛艇「E11」號發射的魚雷擊中,受損嚴重導致修理工作一直持續到1917年。戰爭的最後一年,兩艘艦船都被用作黑海的護航艦。[18]

一戰結束時簽訂的《塞夫爾條約》將奧斯曼帝國海軍部分艦艇分給葡萄牙作為戰爭賠償,但隨後的土耳其獨立戰爭使該協議作廢。最終在1924年簽署的《洛桑條約》允許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國保留其艦隊[19]。這兩艘巡洋艦被新成立的土耳其海軍保留,並分別更名為「榮耀」號(Peyk)和「全能」號(Berk)。1924至1925年「榮耀」號進行了長期檢修,1927至1929年「全能」號也進行了檢修。「榮耀」號和「全能」號分別在1936至1938年和1937至1939年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兩艦一直服役到1944年後被從海軍名冊中除籍,並擱置在格爾居克海軍船廠英語Gölcük Naval Shipyard,最終於1953年被拆解。[4][13]

腳註[編輯]

注釋[編輯]

  1. ^ 譯名參考自《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1871—1918年》[1]
  2. ^ 譯名參考自《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1871—1918年》[1]
  3. ^ 譯名參考自《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1871—1918年》[2]
  4. ^ 譯名參考自《戰艦世界 世界海軍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 1880-1990》[5],另有來源記載為「聖眷」號[6]
  5. ^ 「pole mast」譯名參考自《英漢艦船科技詞彙》[8]
  6. ^ 譯名參考自《英漢艦船科技詞彙》[10]
  7. ^ 譯名參考自《新編英漢科技大詞典》[11]

出處[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 Beehler, William Henry. The History of the Italian-Turkish War: September 29, 1911, to October 18, 1912. Annapolis: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1913. 
  • Erickson, Edward J. Defeat in Detail: The Ottoman Army in the Balkans, 1912–1913.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3. ISBN 978-0-275-97888-4. 
  • Fleets of the World: 1915. Philadelphia: J. B. Lippincott Company. 1915. OCLC 8418713. 
  • Langensiepen, Bernd & Güleryüz, Ahmet. The Ottoman Steam Navy 1828–1923.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5. ISBN 978-0-85177-610-1. 
  • Lyon, Hugh. Gardiner, Robert ,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需要免費註冊.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388–394. ISBN 978-0-85177-133-5. 
  • (英)艾丹·多德森. 德国主力舰图解百科:1871—1918年 = The Kaiser's Battlefleet: German Capital Ships 1871-1918. 指文海洋文庫L005. 由劉楊翻譯. 北京: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21-05. ISBN 978-7-5139-3493-0 (中文(中國大陸)). 
  • (英)艾丹·多德森. 大巡洋舰图解百科:1865——1910 BEFORE THE BATTLECRUISER: THE BIG CRUISER IN THE WORLD'S NAVIES, 1865-1910. 由金文杰翻譯.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22-09. ISBN 978-7-5472-8901-3 (中文(中國大陸)). 
  • 《英漢艦船科技詞彙》編輯組.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北京: 國防工業出版社. 1975-09. CSBN 17034·25 (中文(中國大陸)). 
  • 王運. 新编英汉科技大词典 a new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88. ISBN 7-5023-0064-3 (中文(中國大陸)). 
  • (英)布魯斯·泰勒 (編). 战舰世界:世界海军强国主力舰图解百科:1880-1990. 由邢天寧翻譯. 南京: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1-02. ISBN 978-7-5594-5404-1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