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薛文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薛文遇(?—?),五代十國後唐官員。

應順元年(934年),潞王李從珂想要起兵反對皇帝李從厚,只有隴州防禦使相里金依附順,派判官薛文遇往來商議聯絡。李從珂即位後,清泰元年(934年)五月十九,以隴州防禦使相里金為陝州節度使[1][2][3]

李從珂常常命令端明殿學士李專美、翰林學士李崧知制誥呂琦、薛文遇、翰林天文趙延等輪換在中興殿庭院值班,有時候同他們談論到深夜。李專美、薛文遇主謀議,韓昭胤房暠劉延朗掌機密。清泰二年(935年)九月十七,李從珂任用宣徽南院使房暠為刑部尚書,充任樞密使,宣徽北院使劉延朗任為南院使,仍兼任樞密副使。從此劉延朗及樞密直學士薛文遇等把持朝中事務,房暠與趙延壽雖然做樞密院的首長,但他們的意見,被採用的不過十分之三四[4][5]。清泰三年(936年)正月十三,以六軍諸衛判官、尚書工部郎中薛文遇為職方郎中、樞密院直學士[6]

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想要勾結契丹國謀反,李崧、呂琦建議李從珂,送回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哥哥耶律倍,一年給契丹十餘萬緡錢,換得契丹不支持石敬瑭。李從珂把他們的謀略告訴了樞密直學士薛文遇,薛文遇回答說:「以天子的尊崇,屈身來侍奉夷狄野人,不是太恥辱了嗎。再者,如果那胡虜按照過去的做法來謀求迎娶公主去和親,用什麼來拒絕他?」接着就誦讀唐人戎昱的《昭君詩》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李從珂於是怒斥了李崧、呂琦[7]

五月初二夜間,李崧因有急事請假在外,薛文遇獨自承值夜班,末帝同他議論河東的事情,薛文遇說:「俗諺說:『作舍道邊,三年不成』,國家之事只能由陛下決斷。以臣看來,河東的事,石敬瑭移鎮也反,不移也要反,只是時間早晚,不如走在前頭,先把他解決了。」李從珂大為高興,說道:「以前,術士說國家今年應該得到賢人輔佐,提出奇謀,安定天下,賢人當由愛卿來應驗。不論成功還是失敗,我決心施行。」命薛文遇寫出封授官職的擬議,交付學士院草擬任命制書,五月初三,任命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任用馬軍都指揮使、河陽節度使宋審虔為河東節度使[8]

閏十一月十四日,李從珂知道石敬瑭已即後晉帝位,楊光遠已經投降。李從珂召喚李崧來謀議。薛文遇不知道也跟着進來,李從珂發怒,變了顏色;李崧用腳踩薛文遇的腳,薛文遇才退去。李從珂說:「我看見這東西肉就發顫,剛才幾乎要拔佩刀刺他。」李崧說:「薛文遇是個小人,出的主意淺薄誤國,殺了他更顯得不光彩。」石敬瑭的後晉大軍兵臨洛陽,李從珂自殺。薛文遇不知其所終[9]

高麗史》記載後周顯德三年(956年、高麗光宗七年)後周世宗將作監薛文遇冊封高麗王王昭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令高麗百官衣冠從華制[10]。前大理評使雙冀跟隨薛文遇抵達高麗,因病留在高麗,成為高麗科舉制度的創建者[1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舊五代史·卷46》
  2. ^ 《舊五代史·卷90》
  3. ^ 新五代史·卷47》
  4. ^ 《舊五代史·卷96》
  5. ^ 資治通鑑·第279·後唐紀八》
  6. ^ 《舊五代史·卷48》
  7. ^ 《新五代史·卷56》
  8. ^ 《資治通鑑·第280·後晉紀一》
  9. ^ 《新五代史·卷27》
  10. ^ 《高麗史·卷2·世家第二·光宗世家》
  11. ^ 《高麗史·卷93·列傳第六·雙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