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豫師(1825年—1906年),字錫之,號矩門,本姓,內務府漢軍鑲黃旗[1]。晚官員,進士出身。

生平[編輯]

豫師為咸豐元年(1851)辛亥恩科舉人,咸豐二年(1852年)進士,歷任內閣中書國史館校對等職。咸豐九年(1859年)出任山東道監察御史,改陝西道監察御史。同治元年(1861年)代理蘭州知府。三年(1864年)升任平涼知府。五年(1866年)升為安肅道道尹,又調蘭州道。九年(1870年),升任西寧辦事大臣,協助左宗棠鎮壓河湟回族反清運動。光緒四年(1878年)調烏魯木齊都統。[2]廿五年(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企圖為光緒皇帝收繼義子溥儁己亥立儲,徐桐力主支持,其實幕後為豫師之謀劃。[3]以講學而被徐桐賞識,曾協助己亥立儲事件。《清史稿:列傳二百五十二》卷465有傳。

著有《四書解會》、《漢學商兌贅言》、《豫師青海奏稿》、《險異錄圖說》(支恆榮序)、《周易研幾》等。

豫師故居在北京西城石駙馬後宅(今文華胡同)。

家庭[編輯]

  • 祖父劉淳,內務府郎中兼回子佐領。
  • 敏惪,嘉慶己巳恩科進士。
  • 胞叔敏遜,乾隆四十八年(1783)癸卯科武舉人。其子道光壬午恩科進士豫益
  • 胞叔敏和,乾隆四十八年(1783)癸卯科武舉人,與兄敏遜同榜。
  • 胞叔銘慎。其子豫堃,內務府正黃旗旗鼓佐領、咸安宮總管、蘇州織造、廣東粵海關監督。
  • 姑母劉佳氏,嫁宗室綿爵(父宗室永化,祖父散秩大臣、鑲藍旗漢軍都統宗室弘暟,曾祖恂勤郡王允禵即康熙帝第十四子)。
  • 胞兄豫震,圓明園苑丞。
  • 嫡堂兄豫晉。妻郝氏(父鑲黃旗漢軍郝寧安,曾祖吏部尚書郝玉麟)。

參考資料[編輯]

  1. ^ 一說內務府漢軍出身
  2. ^ 清史館傳稿,7197號. [2010-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清史稿》列傳二百五十二:有豫師者,字錫之,內務府漢軍。進士。官至烏魯木齊都統,以講學為桐所傾服。方太后議廢帝,立端王載漪子溥俊為「大阿哥」,桐主之甚力,實皆豫師本謀也。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