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鄭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鄭楈
越南鄭主宗室
太保
國家越南
時代阮朝
姓名鄭楈
封爵靈郡公
祖籍清華處永福縣槊山鄉、屋汴上鄉
出生1775年
逝世1819年
親屬
父親晏都王鄭槰
鄭檍

鄭楈越南語Trịnh Tư鄭楈;1775年—1819年8月9日),越南黎中興朝時期鄭主宗室王親,裕祖順王鄭槓之孫,晏都王鄭槰第四子。1786年,晏都王嗣位,鄭楈受封為太保、靈郡公。1802年阮朝統一北河後,阮世祖阮福映任命鄭楈為槊山鄭族的族長,鄭主家族陵廟的監祀官

生平

[編輯]

早年經歷

[編輯]

鄭楈,字敦樸,號安循先生[1],祖籍清華處永福縣槊山鄉、屋汴上鄉。景興三十六年(1775)出生,其父為琨郡公鄭槰,鄭王家族嫡派,母為次妃,安樂縣永姥社人[2]。景興四十七年(1786),西山朝入侵北河,端南王鄭棕戰死於安朗縣夏雷社。九月,隱匿於彰德縣的鄭槰在鄭氏舊臣的支持下,率軍進入升龍城。在與昭統帝黎維祈的政治博弈中,鄭槰占據上風,遂於十九日入主王府,進封為元帥、總國政、晏都王。鄭槰長子鄭栻受封節制府太宰憲郡公、次子鄭槏封太傅槏郡公、三子鄭𣓉太尉𣓉郡公、四子鄭楈進封太保靈郡公。由於鄭槰與昭統帝不和,帝王交惡、朝局動盪,已經歸附西山朝的阮有整趁機以扶黎的名義大舉入衛。十二月,阮有整攻入升龍,晏都王兵敗出走,鄭主政權覆滅。在此後數年中,鄭楈的父兄在抵抗西山朝的戰爭中先後陣亡,只有鄭楈倖存於世。

受封監祀官

[編輯]

阮朝嘉隆元年(1802年),阮福映率軍平定北河,統一越南。為了安撫黎室鄭王的後裔與支持者,阮福映下詔冊封黎後、鄭後,以及後黎朝的功臣勛舊。六月,阮福映多次下詔,訪求鄭後,但是鄭氏後人心存疑慮,擔憂被阮朝加罪,未敢響應號召。七月初,阮福映再次下詔,宣稱阮家與鄭家本是姻親關係,將要擇取族長一人,主持鄭祀,以敦世誼。[3]最終,藏匿於民間的鄭楈選擇與阮朝合作。八月,以黎維𬓋、鄭楈為代表的黎後、鄭後以及黎朝文武舊臣上表勸進,阮福映謙讓不許。[4]九月,阮福映冊封黎維𬓋為延嗣公,管理黎室廟祀。鄭楈則任命為監祀官,以鄭族族長的身份掌管鄭祀,賜予鄭族祀田五百畝,免除鄭氏族人247人兵徭身稅。[5]鄭楈差人將其父鄭槰的骸骨安葬於豐祿縣登場社[6]

嘉隆六年(1807),孝康皇太后阮氏環七旬壽誕,鄭楈與黎維𬓋一同前往順化朝賀。[7]嘉隆十三年(1814)五月,因鄭楈身體抱恙,阮朝改由鄭棈監守鄭祀。[8]鄭棈是僖祖仁王的鄭棡之孫、嚴郡公鄭𣏜的長子。[9][10] 嘉隆十四年(1815)四月,鄭楈又將鄭槰的遺骸遷回到汴上社安葬。[11]

去世

[編輯]

嘉隆十八年(1819)六月二十日,鄭楈去世,壽45歲。鄭楈生有四子,長子鄭檍,奉祀。妾黎氏生子鄭植、鄭樑,鄧氏生鄭欖。[12]鄭植後為監祀官,明命十六年(1835)六月受黎維良起義的影響,明命帝下令廢除監祀官。[13]

注釋

[編輯]
  1. ^ 佚名:《鄭王世家(續)》,載《南風》第125期:「太保靈郡公,諱楈,字敦樸,號安循先生,晏都王季子,乙未年生。皇朝壬戌嘉隆元年三月,有詔求不至,欽頒監守祀事;娶黎氏女,生鄭植、鄭樑,次娶鄧氏女,生鄭欖。己卯年六月二十日卒,壽四十五,今長支鄭檍奉祀。」
  2. ^ 鄭楈:《金鑒續編》(VHv .373):「炅郡公諱楈,次妃安樂縣永姥社」。
  3. ^ 阮朝國史館:《大南寔錄正編第一紀》卷十八,第2頁
  4. ^ 阮朝國史館:《大南寔錄正編第一紀》卷十八,第18頁。
  5. ^ 阮朝國史館:《大南寔錄正編第一紀》卷十八,第24—26頁。
  6. ^ 鄭霑、鄭燦:《金鑒集抄》,第101頁。
  7. ^ 阮朝國史館:《大南寔錄正編第一紀》卷二二,第11頁。
  8. ^ 鄭楈:《金鑒續編》:「甲戌年抱恙,再頒次派鄭棈權守鄭祀」。
  9. ^ 阮朝國史館:《大南寔錄正編第一紀》卷四八,第17頁。
  10. ^ 鄭霑、鄭燦:《金鑒集抄》,第101頁;佚名:《鄭王世家》,載《南風雜誌》第125期:「長子鄭青,奉嘉隆欽頒權守奉祀」。
  11. ^ 鄭楈:《金鑒續編》。
  12. ^ 佚名:《鄭王世家》,載《南風雜誌》第125期。
  13. ^ 阮朝國史館:《大南寔錄正編第二紀》卷一五四,第10—12頁。

參考文獻

[編輯]
  • 阮朝國史館:《大南寔錄正編第一紀》,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
  • 鄭楈:《金鑒續編》,編號VHv. 373。
  • 鄭霑、鄭燦:《金鑒集抄》,編號VHv. 1756。
  • 佚名:《鄭王世家》,載《南風》合刊第22卷、第125期。
鄭楈
前任:
鄭槰
槊山鄭族族長
1802年-1814年
繼任:
鄭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