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莎莉 (1964年)
颱風(日本) | |
---|---|
五級超級颱風(美國) | |
形成 | 1964年9月3日 |
消散 | 1964年9月11日[1] |
最高風速 | 10分鐘持續: 280公里/小時(175英里/小時) 1分鐘持續: 315公里/小時(195英里/小時) |
最低氣壓 | 895百帕(毫巴);26.43英寸汞柱 |
死亡 | 至少200人 |
損失 | > $137萬(1964年美元) |
影響地區 | 馬里亞納群島 呂宋島 巴丹群島 巴布延群島 台灣 香港 韓國 |
1964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超級颱風莎莉 (英語:Typhoon Sally, PAGASA:Aring) 為1964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熱帶氣旋之一。在香港,天文台懸掛七號風球、五號風球及六號風球(即現今之八號東北、西北及西南信號)[2],造成5死56傷4失蹤[3]。
概述
[編輯]一個熱帶低氣壓在9月3日早上於關島東南偏東約1660公里形成[4],它初時向偏西方向移動,並在當日增強為熱帶風暴,並被命名為莎莉,莎莉其後在9月4日增強為颱風,並在9月6日清早增強為強烈颱風(三級颱風),到了9月6日下午,莎莉更進一步增強為四級颱風,莎莉的強度在9月7日下午達至巔峰[5],一分鐘中心平均風力達115節(215km/h),中心氣壓更低至900HPA[6],莎莉其後開始緩慢減弱,在9月9日晚上減弱為強烈颱風,總計莎莉保持了3日半超級颱風的強度[5],與此同時,莎莉亦在9月9日橫過巴林坦海峽,於下午進入南中國海[4],因此天文台在9月9日,早上11時懸掛一號風球,隨著莎莉在9月10日進入香港附近400公里,天文台9月10日早上2時懸掛三號風球,莎莉進一步抵達香港附近300公里時,天文台在9月10日早上10時30分懸掛七號風球(即現今之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5],(根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資料,莎莉進入南海後,中心氣壓回升至970HPA左右,中心風速約85節)[6],到了中午時份,莎莉已進入香港附近200公里,隨著風向漸由東北轉為西北,天文台在下午4時40分改掛五號風球(即現今之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受地形阻擋影響,天文台在此時只吹和緩程度的西北偏北風,到了晚上9時,莎莉已移至香港天文台東北偏東約70公里,隨著風向轉為偏西,地形阻礙頓時消失[4],天文台在2小時內由清勁程度增至烈風程度,烈風只持續約40分鐘[5],風力便開始減弱,在午夜前約下午11時,莎莉最接近香港,約在香港東北約60公里掠過,天文台的風力已再次減弱至清勁程度,隨著風向轉為西南,天文台在下午11時30分改掛六號風球(即現今之八號西南烈風或暴風信號),由於莎莉在清晨移至香港160公里外[7],本地烈風又已經減退,因此天文台在9月11日早上3時20分改掛三號風球,而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更在早上5時10分除下[7],莎莉雖然比數日前襲港的露比更強(生成位置比露比更東而且進入南海時沒有登陸呂宋)[6],但因在南海採取較西北路徑而在香港東面登陸[8],令香港處於熱帶氣旋的可航半圓內,香港只受烈風影響[9],沙莉對香港的破壞主要是登陸後引進的西南氣流而產生的暴雨,9月11日上午約6時,筲箕灣聖十字徑村附近生山泥崩瀉[7],摧毀了兩間屋,共造成8死,2傷的慘劇[9][10][11]。
參考資料
[編輯]- ^ Digital Typhoon:Typhoon 196418 (SALLY). 國立情報學研究所. (英文)
- ^ 熱帶氣旋警告及信號資料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天文台
- ^ 一九六零年以來熱帶氣旋在香港所造成的人命傷亡及破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天文台
- ^ 4.0 4.1 4.2 Climatological Data: National Summary (Annual 1964) (PDF). Climatological Data (Asheville, North Carolina: United States Weather Bureau). 1965, 15 (13) [June 12, 20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June 12, 2020) –透過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5.0 5.1 5.2 5.3 1964 Super Typhoon SALLY (1964247N09159). IBTrACS - 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for Climate Stewardship. Asheville,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Asheville. 2018 [June 28,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6.0 6.1 6.2 Cassidy, Richard M. (編). Annual Typhoon Report, 1964 (PDF) (報告). Annual Typhoon Report. Guam, Mariana Islands: Fleet Weather Central/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February 15, 1964 [June 12, 20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6-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7.0 7.1 7.2 Woon-Pui, Kwong (April 1974). "Tropical Cyclone Rainfall In Hong Ko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Hong Kong, China: Hong Kong Observatory. Retrieved July 3, 2020
- ^ Essoyan, Roy (September 11, 1964). "Typhoon Sally Hits Hong Kong". The Oregon Statesman (168). Salem, Oregon. Associated Press. p. 26. Retrieved July 4, 2020 – via Newspapers.com.
- ^ 9.0 9.1 Shing, Pun Kwok. A Survey of the Climatological Phenomena of Typhoons of Western N. Pacific Oce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 Special Preference to Hong Kong (學位論文).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y 1966.
- ^ 工商晚報, 1964-09-12 第1頁
- ^ 華僑日報, 1964-09-14 第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