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昭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昭懿

馬昭懿(1876年—1951年)字念仁,別號小灌園者浙江省石門縣城(曾稱崇德縣城,今桐鄉市崇福鎮)人,中華民國官員、律師。[1]

生平[編輯]

馬昭懿是崇德馬氏家族成員。崇德馬氏的先祖原籍為河南,隨宋朝皇室南渡浙江,在崇德西郊馬家漾居住。明朝嘉靖年間,始祖考「愛月公」遷居崇德城內,到昭字輩已是十六世。清朝道光年間,建立馬家祠堂,設祠產,編宗譜。[1]

清朝光緒二年(1876年),馬昭懿生於石門縣城(今桐鄉市崇福鎮)一個富商家庭。17歲中秀才,但多次鄉試未中。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自翌年起停止科舉。同年秋,馬昭懿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法科。在上海長崎的輪船上,結識了同到日本留學的沈鈞儒。三年學成後歸國,獲公舉為石門縣商務分會總理。[1]

馬昭懿少年時家住在石門縣城崇福橫街中段半爿弄西側,家中開有益豐衣莊,其家斜對面為善長典當鋪。1891年,14歲的湖州陳英士到善長典當鋪當學徒。馬昭懿和陳英士成為好友。陳英士的信件、托上海親友買的書報都經馬昭懿家的益豐衣莊轉交。1903年,陳英士離開崇福到上海工作,也勸馬昭懿赴上海。但馬昭懿因家中上有四位老人,下有兒女,故沒有答應,但兩人一直保持友誼與聯繫。[1]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中國同盟會上海分會負責人陳英士、姚勇枕先後到杭州,和軍界、警界人士策劃浙江起義。11月7日,浙江軍政府成立,浙江宣告光復。其間,馬昭懿和陳英士等人聯繫,並聯絡石門縣城士紳徐乃宣、石門縣勸學所所長馬昭祥、中國同盟會會員徐自華的堂弟徐景卿、教育界人士郭念規、楊圭章、朱紹濂等各界人士,向石門縣知縣衙門施壓,準備光復石門縣城。1911年11月12日,馬昭懿率浙江軍政府的兩艘炮船,自杭州沿運河來到石門縣城,清朝最後一任石門縣知縣胡玉澤率僚屬手執白旗,親自到石門縣城南門外迎接。石門宣告光復。[1]

馬昭懿

1911年11月14日,石門縣公署成立,馬昭懿任民政長(石門縣的行政長官)。1912年4月,馬昭懿調任浙江省新登縣(今屬富陽市)知事,他領着比他小5歲的楊圭章到新登縣就職,任命楊圭章主管新登縣教育。馬昭懿在新登縣大力禁賭,有一次下鄉時,其官轎還被賭徒砸毀。[1]

1914年3月,馬昭懿的新登縣知事任滿,到北京參加北洋政府的縣知事考試,考試後被任命為山東省歷城縣知事。此後十年,馬昭懿在山東濟陽鄒平臨沂等地當官,其間還曾到黑龍江出差。[1]

離開官場後,馬昭懿在杭州白蓮寺路、崇德縣(民國三年即1914年,石門縣改稱崇德縣)崇福橫街開設律師事務所。自此任律師十年,在杭州、崇德之間來往。馬昭懿的人脈很廣,例如海寧許行彬、已去世的杭辛齋都是他的朋友。馬昭懿的長子馬義述(贊明)自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歷任上海、浙江、湖南高等法院推事、庭長等職。馬昭懿的女兒馬璞的丈夫曹傑(士彬)是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大律師史良的助手。這些人脈對馬昭懿當律師很有幫助。他成了杭州不少錢莊、商家的法律顧問,在崇德縣更是知名人士。[1]

除了當律師,他還兼任浙西水利議事會議員,並興辦實業。1928年7月,馬昭懿、孫茂才等人集資15000元籌辦電廠,購買英國產60馬力煤氣引擎及350千瓦發電機組各一台,在崇福南門外開辦「永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於1930年12月12日發電,崇福鎮上第一批安裝25瓦電燈600盞,每月收取1.4元電費。這是崇福電力的開端。[1]

馬昭懿的祖上在萬歲橋西側有祖宅,太平天國時期被毀。馬昭懿從事律師職業後,收入頗豐,乃購買了祖宅舊址旁的空地,重建為馬家新宅。1933年新宅落成,連片大宅中有三間西式洋樓,還設有一大一小兩座花園,新宅取名為「晴旭堂」。新宅剛落成,馬昭懿的元配程鈺病逝。馬昭懿和程鈺37年的婚姻走到終點。馬昭懿用營齋營奠省下的700元錢,在崇福北門外六里橋運河塘畔造了一座小涼亭「營營亭」,紀念程鈺,同時也為行人提供休憩場所,馬昭懿的朋友、杭縣人王藝為此撰寫《營營亭記》。馬昭懿為程鈺寫下了許多悼亡詩,還將詩文和照片印製為小冊子贈給親友。[1][2]

馬昭懿六十壽辰收到儀禮二千多元,全部捐給崇德縣修志館。1935年,馬昭懿從上海的「甲戌全浙救災會」募得善款法幣2000元,用來改善本地水利及賑濟災民,以工代賑(每工發兩升米),疏浚羔羊至靈安段的河道。[1]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馬昭懿離開睛旭堂,逃到浙西碧湖,後來舉家遷居上海。馬昭懿在上海法政學院任教。在上海期間,馬昭懿和老朋友朱紹濂(茂溪)、沈純常(蕙蓀)、楊圭章(競存)、徐小淑(雙韻)、呂在廷(肖夔)、馬達生(無塵)、譜弟吳徵(待秋)常通書信,以詩詞唱和。[1]

1943年秋,馬昭懿回到崇福。馬宅已遭日本人及汪精衛政權人員占用,馬昭懿只好住在原用來堆放柴草和雜物的兩間老屋。老屋位於馬宅大花園西側,前面臨着橫街,原來屬永秀屈家,後被永秀屈家當作律師代理費抵給馬昭懿。馬昭懿回鄉後,有人勸他出山做事,被他藉口老病謝絕。但他患上嚴重失眠。經長輩和朋友勸說,娶彭志豪為繼室。[1]

馬昭懿

1945年4月,中國國民黨方面的崇德縣政府仍在鄉村游擊,馬昭懿下鄉和崇德縣長關震東會晤。1945年5月,關震東調往平湖,馬昭懿賦詩送別。1945年日本投降,馬昭懿喜而賦詩。馬昭懿為崇德馬氏家族的族長。1946年12月,馬昭懿召集全族30戶,借崇福寺西清房舉行會議,整頓全族的規約。[1]

1946年10月,崇德縣商會正式成立,馬昭懿當選為常務理事。同月,崇德縣信用合作社成立,馬昭懿為主要發起人之一。1947年1月,崇德縣社會救濟事業協會成立,馬昭懿任理事長。馬昭懿還參與發起修理呂晚村祠墓募捐、修建崇德簡師校舍募款等慈善活動。[1]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馬昭懿的女婿曹傑民盟成員,有一段時期受到中國國民黨當局騷擾,曹傑便來岳丈馬昭懿家避難。馬昭懿的三個孫女馬問蕊、馬問池、馬問青以及外孫曹奇峰在上海先後秘密加入中共地下黨組織。1949年5月,馬昭懿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進崇德縣城。[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馬昭懿深居簡出。長子馬義述全家住在上海,次子馬義廉全家住在江西玉山。馬昭懿在家享受清靜。1951年初,馬昭懿接到當地人民政府通知,馬家新宅「晴旭堂」將被政府接管作為崇福鎮人民政府駐地,要馬昭懿限期搬遷。馬昭懿聽從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第二司司長的女婿曹傑的意見,和妻子彭志豪遷居上海的長子馬義述家。1951年農曆十二月十九日,馬昭懿在上海病逝,享年75歲。[1]

晴旭堂被政府接管後,先為崇福鎮人民政府駐地,後成為崇福旅館的高檔客房,文革結束後產權歸還給馬昭懿的後代。其嫡孫馬問遙住在這裡,門牌號是橫街20號。[2]

家庭[編輯]

  • 元配:程鈺
  • 繼室:彭志豪,貴州人,1903年生,其父在杭州當小公務員,故早年隨父親居杭州,有文化。抗日戰爭結束後,曾任崇福鎮中心小學教師。
  • 長子:馬義述
  • 次子:馬義廉
  • 女兒:馬璞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