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2系列賽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09年11月11日) |
![]() | |
類別 | 單座位開放式輪胎賽車 |
---|---|
國家或地區 | 國際 |
首屆開幕 | 2005 |
車手 | 26 |
車隊 | 13 |
賽車製造商 | Dallara |
引擎供應商 | 雷諾 |
輪胎供應商 | 倍耐力 |
車手冠軍 |
![]() |
車隊冠軍 |
![]() |
官方網站 | gp2series.com |
![]() |
GP2是一項由FIA認證的方程式賽車賽事,於2005年首次舉行。所有參賽賽車的底盤由意大利Dallara提供,4.0公升V8引擎則是由雷諾供應。
2005年,為F1培養了許多車手的F3000比賽停止舉辦,GP2此時應運而生。GP2馬力達到600匹,比不足500匹的F3000更加接近F1的性能,更加配合車手的培育需要。
2017年,該賽事被重塑為國際汽聯二級方程式錦標賽。
比賽日程安排[編輯]
- 星期五:30分鐘練習賽+30分鐘排位賽,排位賽成績將決定周六比賽時的發車次序。
- 星期六:180公里的比賽。必須停站,至少要換2個輪胎,稱為正賽或主賽(Feature Race)。
- 星期日:120公里的比賽。發車次序由周六成績決定,但前8位的次序顛倒。所以周六獲得冠軍的車手,周日將在第8位發車,而周六獲得第8名的車手,周日在頭位發車。周日的賽事稱為衝刺賽(Sprint Race)。
積分制[編輯]
- 正賽(Feature Race):杆位2分,前8名分別獲得10-8-6-5-4-3-2-1個積分。
- 衝刺賽(Sprint Race):前6名分別獲得6-5-4-3-2-1個積分。
- 最快圈速:每場比賽1分。創造最快圈速的車手必須完成90%以上的路程。2008年,獲得這1分的車手必須獲得前十。
歷屆車手冠軍[編輯]
- 2005:
尼科·羅斯伯格
- 2006:
劉易斯·漢密爾頓
- 2007:
提摩·格洛克
- 2008:
喬吉奧·潘塔諾
- 2009:
尼克·霍肯伯格
- 2010:
帕斯托·馬爾多納多
- 2011:
羅曼·格羅斯讓
- 2012:
達維德·瓦薩奇
歷屆車隊冠軍[編輯]
- 2005:
ART Grand Prix
- 2006:
ART Grand Prix
- 2007:
iSport International
- 2008:
Barwa International Campos Team
- 2009:
ART Grand Prix
- 2010:
Rapax
- 2011:
Barwa Addax Team
- 2012:
D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