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世界中央廚房車隊加薩遇襲案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 哪一次無人機空襲殺害了由名廚何塞·安德烈斯創辦的人道主義組織的員工?
    世界中央廚房車隊加薩遇襲案條目由Sameboat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為Sameboat討論 | 貢獻),屬於「drone attack」類型,提名於2024年4月3日 14:43 (UTC)。
    • 引起國際關注加薩走廊人道主義危機的空襲事件。 --同舟 · 2024年4月3日 (三) 14:43 (UTC)[回覆]
    • (+)支持--Benho7599 | Talk 2024年4月4日 (四) 08:12 (UTC)[回覆]
    • 強烈(+)支持261026CQ留言2024年4月4日 (四) 09:28 (UTC)[回覆]
    • (+)支持--FradonStar|八閩風雲 2024年4月4日 (四) 11:39 (UTC)[回覆]
    • (+)支持--Shwangtianyuan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2024年4月4日 (四) 13:52 (UTC)[回覆]
    • (-)反對
      1. 問題不當,條目記述的事件固然是以軍的錯誤行動所致,但以軍是否有攻擊平民或人道工作者的主觀惡意則未有定論,「殺害」一詞就顯得不符中立原則,不如讓事實自己說話,將題目改為「哪次襲擊導致某組織7人身亡」等。此外,「由名廚某某創辦」是相對次要的屬性,不宜置入問題中,亦不宜將該名廚與事件無關的照片用作條目推薦的插圖。
      2. 條目有違背中立觀點方針之嫌。條目對以方罪大惡極不得人心失道寡助的渲染用力過猛,好似一篇檄文;對以哈衝突起因及哈方舉動等則毫無着墨。
      3. 序言第二句:加沙地帶正捲入以色列—哈瑪斯戰爭中,加沙平民因為以色列官方截斷加沙的水電供應和封鎖陸路關口妨礙人道主義援助經陸路入境而面臨大饑荒。此句有何意義,是事件的背景還是結果?為何放在首句之後?
      4. 序言末句:半島電視台的調查得出空襲是以軍有意為之的結論。於正文未見與此句對應的陳述。此外,半島電視台發布的內容能被用作可靠來源嗎?
      5. 有個別語句存在翻譯腔問題,如:澳大利亞籍的人道工作者家屬要求調查事件是否涉及戰爭罪行,美加籍的人道工作者家屬則拒絕接受以色列的道歉,他們要求展開獨立調查並停止美國繼續為以色列提供武器。
      6. 多國領袖或外交部長都譴責這次襲擊並要求以方儘快交代調查結果,包括美國、澳大利亞、中華人民共和國、歐盟、西班牙、波蘭、英國和梵蒂岡等。查本句來源,未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梵蒂岡「要求以方儘快交代調查結果」。
      7. 維基百科不是新聞報道,為此類尚需調查、追責的進展中的事件撰寫條目及於首頁推薦都為時過早。綜上,反對。--注荼 2024年4月7日 (日) 03:30 (UTC)[回覆]
        1. 我不認為「殺害」一詞不中立,亦沒有任何方針支持你的觀點。
        2. User:261026CQ已經在背景章節補上哈馬斯的阿克薩洪水行動,我之前不加是因為這次襲擊方是以色列國防軍,哈馬斯壓根沒有任何直接關係或責任。針對以色列的所有句子都有來源作證,難以理解你的「對以方罪大惡極不得人心失道寡助的渲染用力過猛」從何而來。
        3. User:261026CQ已經將之從lede移除,個人不反對。
        4. 半島電視台在英文維基百科被認可為可靠來源,中文維基百科亦沒有將之列為不可靠。
        5. 我完全看不出這裡有任何語法問題,可能是因為我是香港人,如果你堅持這句不通順請直接提出你的修改版本。
        6. User:261026CQ已經將之修改。
        7. 沒有任何方針禁止新聞條目登上新條目推薦。同舟 · 2024年4月8日 (一) 04:56 (UTC)[回覆]
    • (+)支持--葛文王留言2024年4月7日 (日) 06:30 (UTC)[回覆]
    • (+)支持--HYHJKJYUJYTTY留言2024年4月7日 (日) 06:33 (UTC)[回覆]
    • (-)反對,背景部分缺少對世界中央廚房的介紹。——Aggie Dewadipper 2024年4月7日 (日) 07:59 (UTC)[回覆]
      • 雖然我提出的問題已有解決,但我認為樓下浣熊和UUM指出的問題仍存在,故先不劃票。——Aggie Dewadipper 2024年4月8日 (一) 19:17 (UTC)[回覆]
        • @User:Dewadipper、@User:Kalin8111:我已將User:Interaccoonale指出的問題進行了修改。至於首句是否一定要為定義句我持(=)中立態度,因為維基百科上其他的類似這種具體介紹某一個小案件、事故(而非重大歷史事件)的條目似乎並沒有嚴格遵照這一規則。不過這裡我還是將其改成了定義句。—261026CQ留言2024年4月9日 (二) 04:58 (UTC)[回覆]
        • 提醒一下,您若想改變看法的話請及時處理,提名期限已臨近了。—261026CQ留言2024年4月9日 (二) 14:42 (UTC)[回覆]
          • 就目前來看我堅持先前看法,「整個逃離追殺的過程長達2.43公里」是什麼玩意?按辭典定義,「過程:事物發展所經過的程序」,顯然這裡應該是距離而不是過程。「一名持有槍械的武裝人員被發現混在該貨車中」,令人懷疑主編是否有細讀條目,現代軍事行動中的武裝人員難道不該持有槍械嗎?「被發現」顯然也是對英文「was found」的粗劣翻譯。——Aggie Dewadipper 2024年4月9日 (二) 16:32 (UTC)[回覆]
          • 強烈(!)抗議
            1. 在您先前提出的問題得到修改後,您提到其他編者還有問題未解決,這當然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在其他編者認為問題已經解決的情況下User:Interaccoonale已將自己的問題去除,User:UjuiUjuMandan也已去掉了條目的「翻譯不佳」模板,User:Heihaheihaha等也認為條目經我的修改後翻譯問題確有改善),您仍繼續提出問題,並且您的問題僅僅是咬文嚼字。若您認為這裡用詞有誤,您完全可以花個幾秒鐘自己動手將其更正,而無需花比這多得多的時間查找、引用文獻來論證一個簡單的用詞是否恰當,又跑到這裡來做出大段的解釋(這些解釋您本可以在編輯摘要中提到),這可以明確表明,您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使該條目變得更好。
            2. 再回到問題本身。對於第一個問題,我們承認,「過程」這個用詞確有不當,我們稍後會進行更正;對於「被發現」,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讀者或編者(當然像您一樣細心的編者除外)會對此處提出異議。至於對「持有槍械的武裝人員」一句的意見則是毫無道理、邏輯可言,因為這既不構成病句,也不自相矛盾,更沒有人會覺得用詞冗餘,此處僅僅是為了強調該武裝人員持有槍械而已,您難道指望每個讀者讀文章時還要在這些地方推斷一下嗎?況且持不持有槍械對讀者對以軍態度的推斷有重大影響,是否持有槍械也不影響他是不是武裝人員,提到這一點我認為無可厚非。
            3. 此外,您通過舉上述這一兩個極微小的例子來證明整篇條目是不合格的,我認為不合理,原因上面已經說過了。不過再怎麼樣,還是要感謝您提出的意見。
            4. 又及,我還要抗議User:Kalin8111,該用戶的反對意見是簡單的兩字「同上」,然而該用戶「同上」的理由(即User:Dewadipper最開始提出的理由)已被User:Dewadipper認為是「已有解決」,又自始至終未參與接下來的討論、未提出自己的新觀點,因此我個人認為該用戶的反對無效
            5. 最後提一點,是否修改意見完全由您自己決定,我從未,也堅決不會干涉您的想法(畢竟該條目的主編又不是我),我在上文提到的僅僅是對您提出的問題的一些個人看法。祝編安!—261026CQ 2024年4月10日 (三) 05:25 (UTC)[回覆]
            • 我認為,DYK乃至GA、FA的評選是為了遴選一批條目向讀者展示,因此語言必須通順流暢,否則豈不丟人現眼。當然DYK條目完全沒有硬性標準,其他人認為「這樣就足夠」並投支持票我也尊重他們的意見,但私以為這兩處用語顯然不甚通順流暢:「被發現」是相當扎眼的歐化中文,至少以我拙見中文語境下很少有稱某人或某物「被發現」而「持有槍械的武裝人員」中「武裝人員」應該來自英文的armmed personnel一詞,該詞基本等於軍人因此讀者自然會默認其為持械人員,無須強調,因此在此處「持有槍械」和「武裝人員」冗餘。當然,我這些理由確實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挑毛病,你完全可以說我是在挑刺,但你要以此來說明我的目的不是為了改善條目就純屬污衊了。首先,這篇條目上不上得了首頁對我完全無關,我不會因為成功阻止這篇條目登上DYK拿到一分錢,更不會嫉妒主編的內容創作獎又提升了五分之一級;其次我認為仔細推敲用詞遣句對文章質量有利無害,畢竟傳統的百科全書出版前也會對文字進行仔細審閱(事實上,我在本站最滿意的作品之一美麗突額隆頭魚背後就有洛普利寧君在文字方面相當細緻入微的指點),我也非常歡迎你對我下方正在評選的條目貝氏隆頭魚進行同樣的評審;至於說我完全可以自己花時間讓這條目變好,確實是這麼個理,但我一般無意這麼做。因為調整文字後重心可能改變,為了不歪曲原意我還得閱讀原本的參考來源,費時又費力,還不如指出問題並讓熟悉來源內容的主編親手處理。——Aggie Dewadipper 2024年4月10日 (三) 06:15 (UTC)[回覆]
    • (-)反對:同上。--素菓霖留言2024年4月7日 (日) 14:10 (UTC)[回覆]
    • 已協助補充背景介紹,U:注荼的意見毫無邏輯,強烈反對,沒有任何來源證明這次事件與哈馬斯有任何關係。
條目存在明顯的粗劣翻譯,例如「停止美國繼續為以色列提供武器」,「停止」顯然不能這樣使用,應改為「阻止/制止美國繼續為以色列提供武器」;「1人具有美國和加拿大雙重國籍和3人來自英國」顯然是對「xxx, xxx and xxx」的粗劣翻譯。Interaccoonale留言2024年4月8日 (一) 07:19 (UTC)[回覆]
確實沒有來源證明此次事件與哈馬斯有直接關係,但是我寫出反對意見時,世界中央廚房車隊加薩遇襲案的版本82178729的背景章節並未提及以色列—哈馬斯戰爭的起因,亦沒有提及對哈馬斯及其追隨者偽裝、混雜於各種國際組織的手段的指控,如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工作人員被指控參與哈馬斯對以色列的襲擊,我認為加入相關內容會使條目更符合方針WP:比重的要求。--注荼 2024年4月8日 (一) 08:59 (UTC)[回覆]
人類歷史起源於2023年10月7日是吧?Interaccoonale留言2024年4月8日 (一) 09:19 (UTC)[回覆]
對於Unwra有成員參與10/7襲擊完全就是以色列單方面的說辭,美國情報部於2月22日也說了對以色列的指控沒有太大信心[2]。還是老話,只因為3萬多人中的10多名員工被單方面指控就要在所有以巴衝突加入Unwra遭控訴一事完全無法接受。--同舟 · 2024年4月8日 (一) 14:18 (UTC)[回覆]
    • (-)反對。翻譯質量不佳。條目首句就已經不自然了。不文不白,不通順。而且一般而言條目首句應該是定義句,這裡不是。英文條目首句不是定義句但勉強可以接受,翻譯到中文之後更糟糕了,不能接受。需要改寫。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4月8日 (一) 14:20 (UTC)[回覆]
      我查看你的條目貢獻紀錄後,我不認為你的文彩精湛到可以批評他人的文筆是否通順的程度,例如你在網絡交換子系統作出的這次編輯。 如有冒犯請多多包涵。 同舟 · 2024年4月8日 (一) 14:50 (UTC)[回覆]
      還請就事論事吧--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4月8日 (一) 17:10 (UTC)[回覆]
      很感謝您對我過去的筆誤給出指正。人都是會犯錯誤的,我過去寫錯了,改正就是了。重要的是,您但凡讀過您所指摘的這個網絡交換子系統條目,就該知道這個條目內容陳舊,缺乏來源引用,本身就是質量不佳的,我在上面稍加修改,只是讓這個條目略微可讀一點,但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網絡交換子系統條目的質量不值得別人評審。然而您是寫了個新條目,條目的翻譯質量還這麼糟糕,兩者並不能相提並論。
      所以很顯然您對條目質量不夠關注,而且還試圖通過人身攻擊(具體而言是「你也寫過質量差的文字」所以「你這個人沒資格批評我」)的詭辯手段應付我。我只能說,如果您不改正這種惡習,還是儘早離開維基百科比較好。--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4月9日 (二) 01:28 (UTC)[回覆]
      如果你認為這是人身攻擊我只能感到遺憾,但我不會收回我的言論。我完全不認同你將我的香港式中文文筆形容成翻譯糟糕。--同舟 · 2024年4月9日 (二) 01:42 (UTC)[回覆]
      當然是人身攻擊啊。您通過孤例、極端例子,並且忽略條目具體的情況和評審的場景,通過否定我的評審資格的手段來迴避我的具體意見,這是典型的人身攻擊場景。--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4月9日 (二) 02:06 (UTC)[回覆]
      你不要因為評審的身份就將自己的意見看成金科玉律,我反對你的意見不代表我藐視維基百科方針,我引用你的編輯只是就事論事而已。--同舟 · 2024年4月9日 (二) 02:13 (UTC)[回覆]
      您所做的不是反對我的意見,而是通過人身攻擊的詭辯手段來反對我的意見,所以是對評審的擾亂。看懂了嗎?--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4月9日 (二) 02:19 (UTC)[回覆]
      您看下之前的版本:
      2024年4月1日晚上於加薩走廊中部城市代爾拜萊赫,以色列國防軍對正在加薩提供人道糧食援助的世界中央廚房車隊進行連續3次無人機空襲,車隊上的7名人道工作者全員身亡。
      這句話作為首句,它不是一個定義句。您是不是不知道維基百科條目的首句一般應當是定義句?英文條目的首句也不是定義句,但好歹句子一開頭作為主語的「The World Central Kitchen drone strikes」讓讀者知道這大概是個「strikes」事件。而您這樣翻譯成中文之後,就完全沒有在第一句里告訴讀者這個條目說的是什麼,什麼應當是條目的內容,什麼不應當是。
      我最初提意見的時候沒有說這麼細,但我有說不是定義句的問題吧?你為什麼要無視這個具體意見,而要把我的意見歪曲為對你中文文筆的批評?至於您說的「香港式中文」,我只能說,非常遺憾地,香港的書面中文教育並不是粵文,而是書面官話。中文維基百科並不認同「香港式中文」的存在,只認同地區用詞之類(甚至「一起」這個數量詞都因為有香港使用者不認同,而在社群里被一定程度上避免使用),語法和一般的文體,並沒有香港不香港的區別。--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4月9日 (二) 02:12 (UTC)[回覆]
      如果您還是不懂的話,簡單地說,別人給你寫的條目提意見,你完全不理會,反而質疑別人有沒有資格提意見。您已經在擾亂評審了。知道嗎?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4月9日 (二) 01:40 (UTC)[回覆]
    • 條目翻譯質量確有待提高。我已將全文的病句、翻譯腔和長難句都儘可能作了修改,請各位過目。如若覺得尚可,上面提到的幾個問題就都基本解決了。—261026CQ留言2024年4月8日 (一) 16:23 (UTC)[回覆]
      簡明很多了(+)支持--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4月8日 (一) 17:07 (UTC)[回覆]
    • (?)疑問「存活下來的人員移動到第二輛車上逃跑並用無線電向以軍呼救」所引用的來源(BBC的)中沒有找到能支持這段事實描述的內容。是標註錯了嗎?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4月9日 (二) 03:21 (UTC)[回覆]
      BBC的那條來源上確實沒有相關內容,但以色列《國土報》有提到,不過其英文網站上寫通知的是「負責人」(the people responsible),而中國媒體,如新華社等則寫的是「上級」(都是引述的《國土報》的消息),我在此也用「上級」一詞替代,來源也換成了《國土報》。—261026CQ 2024年4月9日 (二) 15:58 (UTC)[回覆]
    • 現在的版本看起來基本達到DYK標準了,投一票(+)支持Interaccoonale留言2024年4月10日 (三) 08:5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