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南京大學/2004年12月前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Talk:南京大學的歷史存檔,截止2004年12月。--老鼠怕貓,這是謠傳 06:15 2004年12月11日 (UTC)


  • 請問上載後不用的圖片怎麼刪除? Dictioner 18:51 2004年4月19日 (UTC)
請將要刪除的圖片列出來,會有管理員來刪除的。--Wing 19:45 2004年4月19日 (UTC)
  • 謝謝!另外,還是恢復到沒有圖片的時候。其他的圖片有的效果不好,有的管理員可能認為涉及版權問題,所以不用了;另外,上載的這個校徽太模糊,也刪除。 Dictioner 02:18 2004年4月20日 (UTC)
  • 如果可以,請刪除文件名帶有南京大學的所有圖片。謝謝!Dictioner 05:02 2004年4月20日 (UTC)


  • 把「南京大學前身是國立中央大學」移到了下面。另外,科學名世,人文譽遠,表明了南京大學科學和人文並重的特點,現在文理如此,以前也是這樣,這裡有一個來源,北大史學家梁和鈞教授在其《記北大(東大附)》一文中的評論:「 「北大以文史哲著稱,東大以科學名世,然東大文史哲教授,實在不亞於北大。」 東大,就是當時的國立東南大學,現在的南京大學,科學和人文比較有傳統。--Dictioner 09:45 2004年4月20日 (UTC)
科學名世,人文譽遠,這句話好像有違中立原則,並不見得所有人都同意這種看法,這句話過於溢美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11:49 2004年4月20日 (UTC)

關於科學名世,人文譽遠的解釋:

如果在wikipedia評價性的言詞不能使用,那麼,就都不用吧。不過,我剛才查了一下,很多地方都有評價性的語言。

慣例說明可以用評價性的言辭。關鍵是看評價是否夠符合實際。科學名世,人文譽遠,對於南京大學,我覺得也是合適的。


科學名世的說法出在南京高師東南大學時期,我不能確定梁和鈞所說的「名世」是聞名於世界,還是聞名於世人,還是其他意思;不過,我推想,雖然南京高師東南大學時期很多教授來自於國際一流大學畢業的博士,而且很多都是中國現代科學各個領域的奠基人物,但是,應該說,那個時候中國科學的水平還不足以聞名世界。很可能「科學名世」是說這所學校的科學在很多世俗社會上的人中間都很出名。這樣的意思美而不溢。至於現在,中國的科學和世界一流水平差距很十分之大;就南京大學來說,雖然同樣如此,但是相對來說科學方面還是有點名譽的。根據統計,1992--2002年10年間,南京大學化學的國際較高水平論文SCI在世界化學類科研院所中排第41名,物理也是大概這個位置,不僅在國內第一,而且在世界大學中也處在一個比較靠前的位置,有幾個領域,像固體微結構物理,配位化學在國際上還是比較有聲譽的。當然,天文學,地理學,大氣科學,基礎數學,生物化學,分子醫學,南京大學傳統上也是比較強的。雖然水平在國內頂尖,但要承認跟世界頂尖大學差距還很大,還不至於像他們那樣聞名於世界,「科學名世」表明學校的特點還是可以的


人文譽遠,意思是享譽時間長遠,或者距離很遠的地方也有聲譽。享譽時間長遠,可以查一下歷史。距離很遠的地方也有聲譽,可以考察一下南京大學的人文學科的地位

南京高師東南大學的時候起,南京大學辦學就有一個方針「科學和人文平衡」,也是當時辦學的四個平衡方針中的一個。用科學名世、人文譽遠可以說明南京大學的傳統,可以說明目前南京大學以科學和人文為基礎的現狀特點,還是很合適的。 ---Dictioner 13:06 2004年4月20日 (UTC)

追溯學脈

請問這句話有來源嗎?--趙蔚 08:02 2004年4月23日 (UTC)


1902年,清朝實行新學制,所有的舊時府學、書院廢除,新建新式學堂。舊江寧府學也廢,兩江總署在明朝國子監舊址建立三江高等師範學堂。原南京國子監最早始於東吳時期的首都學宮。此後經歷東晉、宋、齊、梁、陳等南朝時期,在明朝時期最為鼎盛,也有很多名稱,如南京太學、南京國子學、南京國子監等等,在南京不是首都的時候改為府學,最長用的是江寧府學,至1912年,南京最高官學延續一千多年,在朝代更替時稍有中斷或變更,如民國更替清朝從兩江優級師範學堂改為南京高等師範學堂,人民共和國更替民國從中央大學改為南京大學。英文版可參考,有詳細討論。

Dictioner 16:38 2004年5月9日 (UTC)


關於「追溯學脈古為源自公元258年的南朝太學」,我已經在英文版上面說過了,不想再說了。 該校的英文版面也是一樣。我覺得作者不是在寫百科。該校自己的網站都沒有如此「考據」。---肚臍遊艇 20:58 2004年5月9日 (UTC)



的確,共產黨統治大陸以前,民國的時候,是這樣追溯的。有很多證據。有些文章可以參考,如著名歷史學家柳詒徵的五百年前南京之國立大學南朝太學考等。民國以前的確是這樣追溯的。

現在中國大陸的人很多的確對中國傳統十分無知。聽說韓國要把端午節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人就開始着急了。什麼清明節、重陽節、中秋節,中國大陸全不放假,倒是五一節之類的放假,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感恩節很隆重,不過好像感西方人的恩。有些中國人以為西方的文明上萬年,西方的大學幾千幾百歲,而中國以前都沒有,都不能算,文明荒蕪至第而已。

也是政府責任,新中國以後,毛澤東認為知識分子是最需要改造的,頓時孔夫子為人人批判,馬克思、斯大林成為中國人的精神偶像。那種專制的統治,誰還敢提中國輝煌的古代傳統文化?不過,鄧小平改變了這種局面。改革開放以後,自然有回歸,比如新中國早期共產黨消滅掉的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現在都恢復了。只是可惜了吳定良、宗白華、孫本文、潘菽、吳景鈞這些精英。南京大學新的校歌,也不是什麼「東方紅,太陽升」了,而是回復了「千聖會歸兮, 集成於孔」,所謂孔,就是以前共產黨所稱的孔老二,我們把他奉為集成千聖。以前的中國領導人開口閉口意識形態,現在呢?溫家寶、胡錦濤出去,都開始說中國的古代文明,儒家文化。這就是一個民族應有的傳承精神。

當然,作為現代學堂,南京大學還是從1902年開始算起,畢竟古代大學現代大學,可以追溯,但有所差別。

這共產黨改變傳統中國以前的一些實事,現在的人都遺忘了,希望今後能夠恢復記憶,不要連自己的老祖宗都忘了,不管他們有多麼輝煌,還是多麼敗落

Wikinu 03:47 2004年5月10日 (UTC)



  • 我覺得該條目寫的有點誇張了,像是以南京大學官方的角度、南大人的角度來寫的,而不像是在百科全書中準確地介紹南京大學。知名校友中就列了一百多個人的名字是不是有點誇張啊,我認為列幾個有世界影響力的校友就可以了。而且我認為應該多寫些南京大學目前的狀況,而不是總是它的歷史和過去。Eastsea 16:58 2004年5月9日 (UTC)
  • 學科院系欄裡面的內容我不知道寫出來的目的是什麼,看了之後還是不知道南京大學學科院系的狀況如何。Eastsea 17:27 2004年5月9日 (UTC)

哪裡不符合事實,可以給別人指出來就是了。知名校友中就列了一百多個人的名字怎麼就誇張了?什麼叫做世界影響力?希特勒?斯大林?也沒有吧,也只是歐洲一帶。學科院系的狀況我看很清楚啊,說明了有些在中國成立最早,也有傳統,也列出了目前有哪些院系。當然,這裡恐怕沒有篇幅作詳細介紹吧,而且也沒有必要。要了解隨時的最新情況,還是要看學校的新聞網站,或者到bbs上去打聽,那個場合比較合適。這個條目寫得相當不錯。百科全書還是把歷史事實、來龍去脈概要地說清楚,就可以了。以為如何

Wikinu 05:32 2004年5月10日 (UTC)

  • 對一般人來說這些校友大多都不認識,那列出有什麼意義呢,Eastsea 07:46 2004年5月10日 (UTC)
  • 不是說是事實就可以往裡面寫,一個條目的篇幅有限,要提供給對所有中文使用者來說最有價值的東西。而且我說的是寫的角度的問題,看起來覺得是以南京大學的角度寫的,以南大好為前提心態寫的,有點宣傳南大的心態寫的,像是南京大學官方網站裡對南大介紹的頁面,並沒說這裡面的內容有什麼不符喝事實的,但這並不是面向全世界的百科全書所要的,如果想看這樣的頁面直接通過外部連接到南大主頁看就行了。

關於寫的角度問題,我認為如果角度不同就可能存在不中立,而且事實還有選擇性的。就像伊拉克戰爭時期,同一天同樣是關於伊拉克的新聞,CNN在播着伊拉克人民看着薩達母倒台歡心鼓舞的畫面,而CCTV在播着伊拉克人民的哭泣和對美軍的厭惡的畫面。但這兩個畫面都是真實的。如果只是選擇性的播出一面那就是不中立。Eastsea 07:37 2004年5月10日 (UTC)

事實、中立與宣傳


什麼叫這些校友大多都不認識?誰是大多?不管是誰,只要他做的工作有意義,對社會而言有值得記述的事跡,都可以在百科全書裡寫出來。況且別人出的知名校友有那麼多,怎麼辦呢,還只是列里一些代表。 至於說肯定介紹的心態,這個條目已經不錯了。下面貼幾個收集的帖子,所謂真正的宣傳性介紹,即使是宣傳,也是述實。這些很多倒是不適合放到百科全書裡面,而且也侵犯版權。


Cookin 03:58 2004年5月12日 (UTC)



英才搖籃的學府聖地南京大學

作者:國子


南京大學座落在鍾靈毓秀、虎踞龍蟠、「衣冠文物,盛於江南;文採風流,甲於海內」的六朝文化古都南京。自古為學府聖地,南京太學一千七百年前就已經建立,到明朝國子監時期已經發展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最高學府。僅在清代,全國超過一半的狀元皆出自南京江南貢院。南京大學起於國子監,在這片「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走過了一個世紀。南京大學自古有尊師之風,師則有「視教育若生命,學校若家庭,學生為子弟」的傳統,攬天下英才而育之。百年來,俊彥雲集,英才輩出,為民族復興、社會進步和世界文明做出了傑出貢獻。

直到今天,多少歲月以來,「儒雅古典,平和精緻;淵默深穩,不激不隨」是南大學人特有的風格和氣質。這樣不事張揚的性格,加之南大學人的平凡心態,使許多可圈可點之處,不為人曉,甚或不為己知。從今往後,身處信息時代,藏將難藏,況且這種藏似乎與社會揚夸之風背道而馳。在此以一葉之見為南大作些揭示,以讓世人以及南大自己有機會對南大在一個剖面作更多一點的認識。


南京大學早在二十世紀初江南第一學府兩江師範學堂時期,即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為本,「儉樸、勤奮、誠篤」為風。教學卓著,學生成績為江南各高等學校之冠。為我國培育了眾多國學、藝術、科學方面的早期人才,著名科學家秉志、美術教育家呂鳳子、戲曲史家陳中凡、藝術大師張大千、史學大師柳詒徵、國學大師胡小石就是這一時期南大學子的代表人物。

到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時期 ,蔚為「南方最高學府」。國立東南大學時期,南京大學更是人文冠國,科學名世,成為中西學術文化交流中心。南高東大時代,南京大學作為南方第一學府,在社會上有極佳的聲譽,畢業生廣為各界所重。入學考試也競爭激烈,往往十幾人中錄取一人。學子優異無與倫比。比如,在清華留美公費和各省官費生的甄選、研習科學部門的錄取者中,每以該校學生占最高的比例。世人有「學風之美,師飽學而盡職,生好讀而勤業」的讚譽。

三四十年代國立中央大學時期的南京大學,學科之全,師資設施之強,學術水準之高,居全國之首。作為中國最高學府,為全國無數優異中學生青少年所嚮往,中大入學競爭激烈是出名的,常常數十人中錄取一人,全國名校聯考三分之二的考生以該校為第一志願。學習成績在同時期大學生中,仍然名列前茅。例如,一九四○年,教育部採用自由參賽的開式,舉行大專以上學校學業競試,分甲乙丙三組,分別是一年級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畢業生論文,結果該校學生不但總分第一,而且獨占鰲頭。教學嚴格,讀書刻苦,學風嚴謹。畢業生在社會上成就卓著。

五十年代初,南京大學和金陵大學文理科組成新的南京大學。金陵大學原為譽滿海內外的私立大學,源於1888年成立的匯文書院。金大所頒發的學士和碩士學位為國外大學所承認,是美國認可的中國唯一一所甲類教會大學。人才濟濟,桃李滿天下。新南京大學是南方學科最為完備、綜合性最強的大學;數十年來,在全國高等學校中一直名列前茅。經過改革開發十餘年令人矚目的發展,南京大學再次成為廣為認同的中國最高水平大學的象徵。繼承長期積沉而來的南大學風,勵學敦行,學子優異,令世人矚目,廣為社會各界青睞。畢業生在各個領域表現不俗。湧現出眾多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巨子。南京大學成為享有崇高國際聲譽的中國大學。


可以認為,南京大學最大的魅力和建樹,莫過於為社會培養各界精英。而首屈兩指的應是南大為人類造就的人文和科學人才。

大概是秦淮河、夫子廟、江南貢院、梅花山、六朝宮、莫愁湖、雞鳴寺、棲霞山、玄武湖、紫金山、牛首山這樣的山水人文景觀陶冶的緣故,南京大學被認為是中國最能造就文學家的地方。聶華苓、蘇青、巴金、程抱一、余光中、楊宗珍、夏濟安、唐德剛、陳夢家、葉兆言就是他們當中的代表人物。在中國唯一獲得世界文學最高獎諾貝爾文學獎的賽珍珠,其風靡世界的主要作品也是在南大完成的。南京大學自古有「天下文樞」之譽。文學家以外,南京大學是富有名望的人文社會學家的搖籃。單南高時期的南大高材生,隨口就可以說出張其昀、陳訓慈、郭廷以、景昌極、顧仲彝幾位泰斗來,還不用說人稱「江南才子」的盧前,「南高時代的最後一位大師」繆鳳林。

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被公認為中國最出科學家的學府。比如,中國科學院1989年出版的《自然辯證法通訊》列舉了中國八百七十七位做出較大貢獻的科學家,統計其所就學的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國立中央大學以一百一十五人高居榜首。比如,最早取得世界級現代科學成就的兩位中國人,皆南大學子,即實驗驗證「康普頓——吳有訓效應」、趙忠堯發現反物質。比如,二十世紀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國家工程院兩院院士的四位華裔人士,馮元楨、丁肇中、田炳耕、張立綱,有兩位是南大學子。比如,當代年輕一代的中國學者當中,最傑出和最具世界影響力的有兩人,田剛和夏志宏,都是南大學子。南大科學學人中,多有世界級的大師。活躍在各個科技領域。例如,大科學家、世界地學泰斗、彗星撞地球學說倡導人許靖華,是南大畢業生。例如,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世界物理學女王」、首位華裔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吳健雄,是南大畢業生。例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獲得世界科學最高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劉東生,是南大畢業生。


在藝術方面,南京大學更有獨到的貢獻。為中國現代藝術教育的起源地和傑出藝術人才的搖籃。設立全國首創之藝術系科圖畫手工科,圖畫分洋畫、國畫、用器畫,手工含金工、紙工、竹木、編結、雕塑、工藝等諸項,可謂國學、洋學皆備,繪畫與應用並得;又設音樂為副科,是日後中國的師範美術、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輕工設計學院以至地理測繪專業、建築繪圖專業及音樂學院的濫觴。培養的藝術秀才執全國牛耳。許多重要的藝術流派發端於稱為「藝術之宮」的南京大學。如由李瑞清開創並繼之以胡小石、柳詒徵、陳中凡、張大千、徐悲鴻、呂鳳子、李健、游壽、吳白、侯鏡昶等百年傳承的金石書派,由王賓魯、徐立孫開創繼之以王燕卿、徐卓、邵大蘇、孫宗彭、王永昌等的「梅庵 」琴派。

南京大學在教育、體育領域也有不俗的作為。

初系全國興辦的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三江師範學堂,為「中國師範學堂之嚆矢」,並在後來首倡「教學法」 ,率先實行「學分制」和「選科制」。該校發起設立了中國第一個教師節,發表《教師節宣言》,為教師教育的大綱。學子國才在海內外教育界廣種桃李,如台灣大學校長虞兆中、香港大學校長王賡武、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李卓明、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吳德耀、韓國高麗大學校長金俊燁。

最早在全國開設體育專修科,為中國現代體育事業的開端,培養了吳蘊瑞、金兆、吳邦偉、夏翔、吳德懋、陳陵、張子沛等眾多馳騁體壇的帥才。領導開創了中國近現代體育事業。近則體壇名流雲集。

南京大學在醫學領域的奉獻,堪稱中國近現代醫學史上最光輝的一頁。南京大學曾經先後創辦作為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醫學院、新中國綜合性大學第一所醫學院,1913年創辦的醫科是我國最早的7年制醫學教育,為中國高等醫學教育濫殤。所屬教學附屬醫院南京中央醫院(現南京總後醫院)是第一所中國人創辦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南京鼓樓醫院國際聞名。參與籌建「中華醫學會」並被推為首任會長的顏福慶,「中華醫學會」會長朱恆璧,「中華醫學會」會長朱章賡,中央研究院院士、國家醫學首席教授(「部聘教授」)蔡翹,中國工程院院士黎介壽,黎磊石等先後在該校任教。南京大學醫學院是醫學精英的搖籃。多年來培養的一流醫學專家擔當骨幹,名家輩出。一代名醫、中華內科學會會長戚壽南,美國癌學宗師張伯毅,世界著名心臟學與兒科學專家、美國「國家科學總統勳章」獲得者鮑微青,我國老年醫學開拓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士雯,著名醫學專家凌敏酋,開國元勛保健醫師牟善初,被譽為「亞洲驕子」的醫學專家張滌生就是各個校期的代表。現在,南大醫學院畢業生尤以素質優異、潛力大而馳名。


不止如此,南京大學在法律界、社會政界、財經工商實業界也有不凡的影響,居於領導的地位甚多,發揮着獨到的重要作用。

南京大學畢業生活躍於法學、立法、司法、律師各法律界。南京大學法學院早在中央大學時期就已經是中國名望絕倫的法學院,位居中央,名滿四海。立法院院長童冠賢,「司法院」院長謝冠生等均曾出任南大法學院院長,南大法學院畢業生的卓越表現是出名的。一度有四分之一的「大法官」畢業於該院。法律界眾多精英人物出自南大,如「最高法院院長」 錢國成,「監察院院長」 王作榮,「最高法院」院長金世鼎,「司法院」副院長韓忠謨, 「司法院」副院長汪道淵,「最高法院」推事兼書記官長史錫恩,中央人民政府政法委員會秘書長陶希晉,著名證據法學家、大法官李學燈,著名法學家華嚴,法學界泰斗韓德培。

南京大學在社會政治領域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有着重要貢獻。南京大學溯源辟雍,自古專於造就親民治國安邦之才,而中大初期大禮堂亦兼國家政治會議中心。南大公共管理學院所涉政治、行政管理、社會學等科在國立中央大學時期已經名揚天下。名以中央,自始以天下為己任,成就卓著,高享名望。活躍於社會政界的南大任教校友代表有「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重要創始人兼總幹事楊杏佛,國家總統蔣中正,「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及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張乃燕,教育部部長朱經農,教育部部長朱家驊,教育部長張奚若,林墾部及林業部部長梁希,行政院副院長及行政院秘書長翁文灝,行政院副院長與外交總長顧孟余,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彭沖。眾多政界要人出自南大,許多社會風雲人物也都出自南大,發揮重要影響。如國家主席江澤民 ,聯合國副秘書長畢季龍,廣東省省長葉選平,上海市市委書記夏征農,重慶市市長、四川省政協主席廖伯康,財政部部長、教育部部長徐柏園,教育部長杭立武, 「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經濟部部長、財政部部長李國鼎,「外交部」部長、「行政院」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國民大會」秘書長郭驥,「國防部」部長汪道淵,「中國人權協進會」創始人兼理事長、「外交部」常務次長朱匯森,「外交部長」周書楷,財政部部長陳慶瑜,全國婦女聯合會主席彭佩雲,「中國MPA之父」夏書章……,不可勝數。中國社會學奠主要基人孫本文,中國現代政治學重要奠基人錢端升等先後在此任教。

南京大學是中國商界英才的搖籃,也是中國經濟學與管理學精英搖籃。始於1917年成立的商科,並在1921年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商學院,被稱為「中國商學院的鼻祖」,為中國培養出最早的幾批高級財經人才。我國現代管理科學倡導人楊杏佛,著名經濟學家、中央財政委員會委員長馬寅初,國際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善後物資保管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卓明,「中國會計之父」、經濟部常務次長潘序倫,國際財經活動家、國民政府外匯管理委員會主任冀朝鼎,「中國廣告之父」 林振彬,經濟學與管理學界著名學者蕭純錦、褚葆一、朱偰、洪銀興、周三多、趙曙明等等先後執教於南大商學院。南大學子叱咤財經工商實業界,多取得不凡成就,成為中流砥柱,廣受讚譽。如亞洲金融中心營建人、中央銀行總裁、交通銀行董事長謝森中,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總裁徐柏園,中央信託局局長金唯信;著名經濟學家李卓敏,邢慕寰,陶大鏞,胡代光,王叔雲、褚葆一、陳觀烈,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厲以寧,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吳敬璉;「台灣科技創業之父」李國鼎,「新加坡工業之父」唐義方,世界金融界華人巨子、亞洲銀行協會主席、力寶集團創辦人李文正,亞太營造公會理事長、新亞建設開發公司董事長鄒祖焜,報業巨子、中國時報集團董事長余紀忠,華辰集團董事長、美國製造研究委員會主席王國金,美國中華總商會主席謝克敏,中華開發公司董事長張心怡、中國銀行董事長陳慶瑜、上海證券交易所創始發起人及總經理王志莘、春蘭集團董事局主席陶建幸,美國DowsLake公司董事長楊丹,Lotus Pacific公司總裁、紐約華人總商會總幹事劉建……

南京大學在其他各界同樣多有重要貢獻。比如,在新聞傳媒界,南京大學百年來培養了眾多新聞傳媒棟梁之才,擁有重要影響。1922年首開電化教育,1938年在全國首創「電影與播音專修科」,中國電影高等教育和中國播音高等教育發端於此。畢業生活躍於海內外新聞傳媒界,如 「中國新聞學會」理事長、《中央日報》董事長、中國電視台董事長楚崧傑,傳媒界巨子、台灣最大的私營報業公司《中國時報》董事長余紀忠,國家廣播電視部部長孫家正,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國新聞出版公司創辦人張其昀,國家出版局局長、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主席鄔書林,華視董事長易勁秋,《中央日報》社長、《時代公論》主編阮毅成,中國最富傳奇色彩的名記者和女外交家胡濟邦。


教育興,百業興。人文、科學、藝術、教育、體育、醫學、法律、社會政治、財經工商實業、新聞傳媒幾個領域之外,南京大學在天文、氣象、地質、環保、考古、建築、航空、工業、農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許多領域都為國家發展、文明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前文草率搜羅所列人物只是冰山一角。百年來南京大學以造就各個領域淡泊名利、務業奉獻的棟梁英才而永垂青史。多少夢想與光榮,多少拼搏與汗水,感人淚流。


朴茂南大學子,質氣代代傳承,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智仁勇毅,吾道無窮。以「鍾山之崇高,玄武之恬靜,大江之雄毅」般國士風範,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南大代有才人出。今天,南大學子從英才搖籃的學府聖地南京大學源源不斷地走向社會,走向世界,心存偉志,自勉雄毅,去開創明日一片片更燦爛遠闊的天地。


中國的科學聖地南京大學

by 國子


2002年5月20日一百周年以前,南京大學以「學科群」、「學科特區」的獨特理念,在國際最新的跨學科研究領域創建學科整合研究中心,先後成立了具有世界一流科研環境和條件的分子醫學研究所、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所等,揭開了新世紀中國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的領導性新篇章。早在1995年,南京大學配位化學實驗室和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實驗室就被評為中國教育系統僅有的兩大國家A級實驗室。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實驗室更被國際權威的《自然》雜誌稱為日本以外遠東地區最具世界影響的兩大科研單位之一。

南京大學歷來重視科學實驗和研究。早在二十世紀初三江兩江時期李瑞清主持南大校政期間即重視科學實驗,購置了許多實驗設施。一二十年代南高東大時期,一批傑出的中國近代科學先驅回國,雲集南京大學,如任鴻雋、胡剛復、熊正理、竺可楨、王季梁、孫洪芬、張子高、秉志、鄒秉文、王璉、葉企孫、段調元、楊武之、何魯、熊慶來、茅以升、曾昭掄等。他們不僅育人,而且開始了中國近代科學的研究。一時南京大學成為中國科學的大本營,開創、發展了中國近代科學。這雖然比西方落後了多年,但是對中國的科學啟蒙卻為以後中國科學攀登世界高峰產生了長遠的影響。比如,1920年南高時期南大物理系創建中國第一個物理實驗室,這個中國的「卡文迪許實驗室」比1872年建立的世界第一個近代物理實驗室——英國劍橋卡文迪許實驗室晚了50餘年。但這成為中國自己培養物理學工作者的開端,也是中國近代科學研究真正的開端。直到今天南大物理系的固體微結構物理實驗室,南大物理系培養了包括吳有訓、趙忠堯、嚴濟慈、吳健雄、馮端等世界科學巨星在內的眾多科學家,為物理科學的發展發揮了中堅作用。其他還有很多這樣的領域。比如,南京大學是中國生命科學的發源地,秉志、胡先驌、錢崇澍、陳煥鏞等曾經在此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生物系,開始了中國生物學的教育研究。比如在信息科學領域,南京大學是中國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先驅,曾經培養了中國第一個計算機軟件博士,南京大學計算機系被譽為「中國高級軟件英才的半壁江山」,早在60年代初南大校友夏培肅和徐家福就分別研製出了中國和中國高等學校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先後創辦的南京大學強化部理科班、文科班開新中國實施通才教育之先河,大理科試驗班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試驗班,曾經得到世界頂尖的《科學》雜誌等眾多權威機構的充分肯定,世界聲譽鵲起。1998年,南京大學再度展開大手筆開拓性舉措,建立了囊括十餘個國家級基礎人才培養基地的南京大學基礎學院,為全國和國際科學界矚目期待。

南京大學素有通才教育的傳統。早在一二十年代南高東大時期,大教育家、南大校長郭秉文即倡導包括「通才與專才平衡」、「人文與科學平衡」的四平衡辦學方針。南京大學成為百年長青的「中國科學家的搖籃」,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英才。

《英才搖籃的學府聖地南京大學》科學一節中曾經提到:「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被公認為中國最出科學家的學府。比如,中國科學院1989年出版的《自然辯證法通訊》列舉了中國八百七十七位做出較大貢獻的科學家,統計其所就學的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國立中央大學以一百一十五人高居榜首。比如,最早取得世界級現代科學成就的兩位中國人,皆南大學子,即實驗驗證「康普頓——吳有訓效應」、趙忠堯發現反物質。比如,二十世紀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國家工程院兩院院士的四位華裔人士,馮元楨、丁肇中、田炳耕、張立綱,有兩位是南大學子。比如,當代年輕一代的中國學者當中,最傑出和最具世界影響力的有兩人,田剛和夏志宏,都是南大學子。南大科學學人中,多有世界級的大師。活躍在各個科技領域。例如,大科學家、世界地學泰斗、彗星撞地球學說倡導人許靖華,是南大畢業生。例如,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世界物理學女王」、首位華裔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吳健雄,是南大畢業生。例如,環境學家與生物地質學家、首位也是目前僅有的一位獲得世界科學最高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劉東生,是南大畢業生。」

現代大科學家、南大物理系畢業生吳健雄,在「曼哈頓」原子彈計劃中解決了連鎖反應無法延續的重大難題 ,被譽為「原子彈之母」。1992年,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四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台北發起成立「吳健雄學術基金會」,評價她此生有數項成就可獲諾貝爾獎,其中還包括驗證著名的「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恆定律」和驗證促使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 「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等。吳健雄為世界現代物理學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稱為「世界物理學女王」、最偉大的現代華人學者,曾被美國物理學會宣布為當代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她此生獲得的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勳章、沃爾夫獎和代表理工界最高榮譽的普平紀念獎章在內的獎項與榮譽一一列出,不下兩頁紙,獎譽等身。她是首位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長的女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華人科學家。

馮元楨,中大時期畢業後留校任教並攻讀研究生,獲碩士學位後赴美。數十年來,在生物力學、航空工程、連續介質力學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對生物力學及生物工程科學的發展影響之巨舉世公認,為世界生物力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被推為世界生物力學組織主席、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席等。馮元楨以其開創性的成就獲得多項獎項和榮譽,被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美國醫學院、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等授為院士,曾經獲得美國「百年大獎」、美國工程院「奠基者獎」等多項大獎。他是第一位獲得美國科學最高榮譽「美國科學獎章」的生物學家,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工程師。美國機械工程學會設置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馮元楨青年研究工程者獎」,美國加州大學將新建教學大樓大禮堂冠以「『生物力學之父馮元楨』禮堂」,中國南京大學授予他「南京大學世紀校友學術成就金質獎章」。

世界著名數學家與天文學家、南大學子夏至宏1990年代解決了大科學家牛頓引出的經由偉大數學家龐加萊等許多世界頂尖科學家潛心研究而來的天體力學中的n體問題,攻克了歷時百年的「潘勒韋猜想」。

國際著名數學家、世界微分幾何領域公認的青年領袖田剛早在南大數學系讀大三的1980年的時候就瞄準了一個世界難題「凱勒-愛因斯坦度量問題」,1997年終於在美國得以徹底解決,之後又接連攻克了克拉比猜想、阿諾德猜想。

這些,都是從南京大學走出來的科學界的代表人物。

近代以來,為了實現「科學救國」夢想,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後繼,探索奉獻。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南京大學擔當起中華文化的大本營,更是近代中國科學的發祥地,以科學啟蒙中國。中國的科學聖地南京大學因而被譽為「科學的麥加」。

作為當代中國科學界組織機構棟梁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等,皆由「科學的「麥加」南京大學孕育而來。

匯集中國近代科學主要人物、曾經由社員衍生組建全國其他眾多科技團體和機構如中華自然科學社、中央研究院的「中國科學社」是近代科學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主力。中國科學社早在南高時期就設總部於南京大學,中堅人物多為南大生物、地理、物理、化學、數學等各科校友。

「中國科學社」是中國最早最主要的綜合性科學團體,是中國現代科學的啟蒙團體。中國科學社出版的《科學》雜誌曾經享譽世界。1915年,發明大王愛迪生在得知中國的《科學》創刊的信息後,曾發出「偉大中華民族在覺醒」的感慨。20世紀40年代中期,著名科技史家、劍橋大學李約瑟教授曾稱許《科學》期刊為中國之主要科學期刊,並把它與美國的《科學》雜誌、英國的《自然》雜誌相提並論,稱之為科學期刊的A(America)、B(Britain)、C(China)。

中央研究院實質上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等的前身。全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中央研究院1927年在南京成立,骨幹人物多為南大校友。在這之前,中國科學社是國際承認的中國科學的最高機構,並為中央政府認可,代表中國參與了許多重要的國際性科學活動。隨後,這部分職能移交中央研究院。

「中國科學社」之外,中國還有兩個最重要的科學團體,就是「中華自然科學社」和「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

中華自然科學社成立於1927年,後來發展到社員2000多人,全國主要大城市及某些歐美地區都設有分社,社員中有許多是中國科技界知名人士。出版科普刊物《科學世界》。 「中華自然科學社」1927年孕育創建於南京大學。創始活躍代表人物有鄭集、楊浪明、謝立惠、余瑞璜、屈伯川、方文培、盛彤、李 達、李銳夫、吳學周等。

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起源於1939年創立的「自然科學座談會」,1944年在周恩 來的建議下,改建為「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1939年國立中央大學時期一批科學家在於南京大學成立「自然科學座談會」。1944年改建為「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著名科學家金善寶、梁希、潘菽、涂長望、竺可楨、李四光、任鴻雋、嚴濟慈、干鐸、李士豪、丁西林、謝立惠等為主要代表人物。

1950年,在中國科學社、中國自然科學社、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的基礎上成立「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1958年,兩會再次合併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簡稱「中國科協」。

近代,中國的科學先驅以「科學救國」的崇高理想造就了中國的科學聖地南京大學。今日,充滿科學氛圍和真知新知追求精神的南京大學,則以「師飽學而盡職,生好讀而勤業」之美的南大傳統學風,致力科學的傳承和探索,為「科學強國」和科學締造人類文明而耕耘。


中國文化的大本營南京大學

by 國子


瞻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多少可以感覺歷史的零落記錄,中國文化的大本營南京大學的印象還只是隱隱約約。在這個中國思想文化和詞曲戲劇藝術的學術中心耳濡目染,崇尚南京大學在思想、文學、儒學、佛學、易學、詞曲、戲劇、民俗藝術等領域的聲譽而走訪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易學研究所、戲劇影視研究所、中華文化研究院、古典文獻研究所、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雕塑藝術研究所……,也未必完全領悟那隱藏至深的主線。

要真切理解中國文化的大本營南京大學,還要回到前人走過的足跡。


淵遠流長五千年輝煌的中華文明,曾經長期領導世界,對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到十九世紀中期,在歐美近代文明的挑戰下,一向以「世界中心」自居的中國人第一次醒悟到自己的文明落後了。一批滿懷強國夢想的人士在張之洞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代表思想影響下 ,以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展開自救之路,然而最終以徹底失敗告終,中國人的自信心出現了空前絕後的危機,延綿數千年的中國文化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在中國,一邊是來自歐美的「全盤西化思 潮」,一邊是來自蘇俄的「激進新文化浪潮」,崇洋崇外之風靡盛,而曾經創造了燦爛文明的中國文化被指責為束縛近代中國發展的低人一等的文化,似乎已經走到了自己的盡頭,到了消亡的邊緣。

就在這決定民族文化命運的時期,南京大學獨舉中國文化的大旗,擔負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中國文化絕地重生。一二十年代南高東大時期,一批學貫中西的大師和民族文化精英陸續匯聚南京大學,鑄成中國文化的大本營。此時的南京大學,聚集了全國人文社會各科翹楚人物,如陶行知、劉伯明、楊杏佛、柳詒徵、孫本文、吳宓、陳鶴琴、鄭曉滄、廖世承、徐養秋、李叔同、 程其保、孟憲承、汪懋祖、馬寅初、 潘序倫、湯用彤、梅光迪、王伯沆、顧實、蔣維喬、樓光來、錢基博、陳中凡、吳梅、王易、林天蘭、張士一、陸志韋、凌冰、朱君毅、陳衡哲、胡小石等等,加之科學名世,蔚為「東方教育的中心」。

在南高東大之前為三江兩江。張之洞上任兩江總督後,上奏光緒請議三江師範學堂,加之前後兩任兩江總督劉坤一、魏光燾等人的推動,南京大學在前明國子監舊址誕生。前清遺老李瑞清在三江、兩江師範學堂時期擔當南大校長,即十分重視中國藝術和國學,胡小石、柳詒徵、陳中凡、張大千、呂風子等國學家和藝術家皆是這一時期的弟子。如此的傳統,蓋因自古為學府聖地,天下文樞,並座落於「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十朝文化都會南京。至今在舊址秦淮河邊夫子廟,依舊有幸觀瞻「天下文樞」的牌匾。早在漢後公元258年,吳國即設五經博士,發端南朝太學。公元317年東晉時期,南京太學新建。太學,後稱「國子監」,實乃大學之意,為全國的最高學府。南朝時期劉宋設立儒學、玄學、文學和史學四所學館,為中國文化的中心,可算中國分科大學之始。至十四世紀明朝國子監時期,發展為世界規模最大之最高學府,該校翰林學士解縉主持組織數千才子專家編撰《永樂大典》,為世界上最早、最宏偉的百科全書,昭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光輝成就。歷來人文薈萃,僅在二十年代南高東大時期,即有被後世追為南大「國學八大家」的柳詒徵、胡小石、陳中凡、方東美、湯用彤、王伯沆、吳梅、黃侃,而他們是南大國學之林之數木。

1922年1月,在雲集全國學界名流的南京大學,劉伯明、柳詒徵、梅光迪、吳宓、胡先驌等創辦《學衡》月刊,標誌着象徵復興中國文化的「學衡派」的誕生。學衡派的陣容龐大,多為南大哲學、歷史、中文、外文等科人士,如繆鳳林、湯用彤、張其昀、徐養秋、樓光來、景昌極、郭斌和、陳訓慈、向達、黃華、朱君毅、張蔭麟、王煥鑣、汪辟疆、華焯、曾重伯、鄭鶴聲等等,亦不乏其他各科教授如生物系的胡先驌,物理系的胡剛復、經濟系的蕭純錦,校外則有黃節、陳寅恪、王國維、洪深、馬承、邵祖平、趙萬里、趙堯生、林損、浦江清等。群賢共業,眾科融會,古今貫通,世界主義與民族主義並行。《學衡》的宗旨是:講究學術,闡求真理;昌明國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評之職事,無偏無黨,不激不隨。目的則是:翼學,攸思,崇文,培俗。反對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反對全 盤 西 化,主張採擇並融貫中西文化精華。在西化與國粹之間,學衡派提出中西文化融合的方式:徹底研究,明確評判。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吸取歐西文化,需要對兩者進行深入的研究、評判,區別其精華、糟粕,有用、無用,然後才能決定取捨,從而融合成一種新的文化。學衡派的誕生在全國產生了深遠影響。學衡派的思想精髓,至今仍以新儒學等面目平衡着中國人在學習國外先進經驗時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明。

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南京大學為中國文化的革新演進做出了眾多貢獻。以語言為例,南大推動了中國語言走向現代的切音字運動和國語運動。南高時期首任校長江謙治切音,任資政院議員期間提出漢語音標方案,開後來注音字母之先河;同時倡導將官話正名為國語,設立國語編查委員會。之後「中央教育會議」通過《統一國語辦法案》,「國語」一詞通行開來,成為中國共同語的代名詞;台灣沿用此名,至今仍稱普通話為國語。但是中國方言眾多,在統一國語的過程中爆發了國語標準之爭。南高時期南大英文科主任張士一1920年發表《國語統一問題》,主張就注音字母和國音做根本的改造,提出改造方案,得到眾人響應,並在江蘇首先推動,經過多年統合最後形成了以北京語音為主要標準的國語,即今天國人交流所用的普通話。

不僅如此,科學與人文的融合,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也孕育了南京大學特有的融通學風。在南京大學任教的科學家不僅研究自然科學,而且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個人道德修養。他們與在校的國學大師們建立了很好的共事合作關係,比如,在美國獲得工學博士學位、時任南大工科主任的茅以升,拜師柳詒徵學習史學和國學,生物系的胡先驌也是例子。國學大師們也注意了解西方文化和科學的研究方法,被尊為「博雅宏通第一人」的柳詒徵就是例子。現代社會科學和西方文化學的大家也注重和國學家的交流,學習國學,吳宓就是例子。而南京大學的學子,亦歷來有融通的多才多藝,比如兩江總督劉坤一、魏光燾之孫劉敦賞、魏榮爵為了「科學救國」,在南京大學就讀科學學科,但亦有很好的國學根底。南京大學素有「藝術之宮」之說。許多重要的藝術流派也發端或復興於此,包括中國藝術,比如由王賓魯、徐立孫開創繼之以王燕卿、徐卓、邵大蘇、孫宗彭、王永昌等的「梅庵 」琴派,比如由李瑞清開創並繼之以胡小石、柳詒徵、陳中凡、張大千、呂鳳子、李健、游壽、吳白、侯鏡昶等百年傳承的金石書派。被稱為「五百年來第一人」 、「東方藝術第一人」 的南大校友張大千,更把中國藝術帶到世界。

由南大師生發起的1976四五運動先聲南京事件和1978年的全國真理大討論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改變了國家的命運。當八九十年代中國再次打開面向西方的大門時,一二十年代的歷史重演,中國文化再次遭受嚴峻的挑戰,「全盤西化」思潮迭起,崇洋媚外之風盛行。南京大學再次以學衡遺風,擔當中國文化的堡壘。南大文史哲等科人士再次擔負起堅持弘揚中國文化的中堅。南京大學還在中國大學中首倡中國語言文化教育,首弘中國民俗藝術,首揚國樂,首興書藝……,產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其中,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組織編纂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被稱為「二十世紀中國規模最大的思想文化工程 」,為光大中國文化的歷史性篇章。

中國文化的大本營南京大學同樣肩負起了在世界弘揚中國文化的抱負。南京大學1993年即在新加坡開辦碩士高等教育,隨後開辦中國文化教育,開中國在海外開辦高層次高等教育之先河;之後在在美洲、歐洲、亞洲等地開辦高等教育,促進了中國文化在各地的發展。在海外,世界五大洲都有南大校友傳播弘揚中國文化的影子。在歐洲,亞裔中首位被選為法國最高榮譽法蘭西文學院院士、登上法蘭西不朽殿堂的 「東西方文化的擺渡人」程抱一,以《中國詩歌創作》、《夢的空間:中國繪畫的傳統》等著作傳播中國文化。王錚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南美創辦頗具規模的阿根廷中國文化中心;宋育紅致力華文教育創辦新加坡育全學校;全美中文學校協會主席蔣亞洪創辦在北美影響最大的希望中文學校,被譽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此前更有張其昀創辦中國文化大學,李卓明創建香港中文大學。而以吳德耀、李孝定、佘雪曼、嚴元章等為中堅的南洋大學,更被奉為華文高等教育的典範。南高東大時期南京大學文理諸科教授劉伯明、柳詒徵、梅光迪、吳宓、胡先驌、湯用彤等人創立的學衡派,已為新儒學之主源;而後以南大校友、新儒學大家方東美、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人為代表的現代新儒學,更為海內外華人視為中華傳統文化在現代世界的新生。


中國文化的大本營南京大學,是一種理想,是一種責任,是一種熱心,是一種千古傳承的陶冶。


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南京大學

by 國子


無論尼克松,還是老布什,談到中國,都常談到賽珍珠。賽珍珠的作品風靡全球,是多數美國人從小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被美國總統稱為「一座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梁」。她是作品被翻譯成外語種類最多的美國作家,曾經在南大前身之一金陵大學和東大中大時期南京大學英文系任教十數年。至今,她在南京大學完成其主要作品的故居,仍然是絡繹不絕的西方人士追尋塵封的歷史記憶的勝地。

南京大學歷來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早在南高東大時期,南京大學校長郭秉文即倡導包括「國內與國際平衡」、「人文與科學平衡」在內的四平衡的辦學方針。不僅雲集全國名師,「攬天下英才而育之」,更是中外學術文化交流中心。世界文化和學界的風雲人物,如美國哲學家杜威(J. Dewey)、教育家孟祿(P. Paul Monroe)、克伯屈(W.H. Kilpatrick),英國邏輯實證大師羅素(B.Russell),德國新動力論倡導者杜里舒(Hans Driesch),印度詩人泰戈爾(R. Tagore)等,皆不辭千里到此訪問、講學。國內的名家如梁啓超、顧維鈞、張君勱、張東蓀、胡適、江亢虎、曾琦、李璜等更紛紛來此。所延教授,皆一時之選。同時,也是傳播發展近代西方科學的大本營,以科學名世。這一時期的南京大學,是直到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中國所有大學享有國際聲譽最高和堪稱世界一流大學的大學。 南大校長郭秉文更被連續三屆公推為世界教育會副主席兼亞洲地區主席。而這個學府聖地中外交流窗口的角色甚至遠可追溯到明朝國子監。那時,學習外文作為必修項目,中國大學設外文課,開端於此。國子監除本國學生外,還有來自各國如日本、高麗、琉球、暹羅、交趾、三瓜等國留學生。早在20世紀二十年代南大就有被追為「西洋文學八大家」的樓光來、梅光迪、吳宓、梁實秋、聞一多、張欣海、徐志摩、陳衡哲,五十年代有「南大西洋文學六大導師」范存忠、陳嘉、徐仲年、何如、商成祖、張威廉,為全國西方文學文化翹楚。

如今,南京大學在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領域研究教育所享有的國際影響和聲譽,使今日南大在承繼中外學術文化交流中心地位的過程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創辦的中美文化中心是中美兩國唯一的大學校級合作項目,也是中美兩國最大的教育交流項目,旨在促進中美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合作交流,培養中美兩國合作的精英和未來領導者,在中美兩國各界已經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與德國哥廷根大學合作創辦的「中德法學研究所」是國內唯一的國際性法學合作高級研究機構,在中德兩國法律界產生了重要影響。2002年,又與日本東京大學等合作成立了「中日文化研究中心」。此外還有富有聲譽的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猶太文化研究所、「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所在地南大外國文學研究所、「中國非洲問題研究會」所在地南大非洲研究所等等以及成立不久的中法文化研究中心、中韓文化研究中心等。同時,南京大學是世界著名學者訪問講學交流的勝地,是包括「全球化與人類文明」、「世界著名科學家論壇」等在內的中國文化、科學、學術會議交流的勝地。

這些都為造就中外文化交流的人才創造了獨特的條件。曾被授予象徵德國最高榮譽的「國家功勳獎章」的兩位當代德國語言文學界中國人士,張威廉和楊武能,皆南大校友。著名翻譯家、法語文學家、南大校友許鈞1999年首獲法國政府頒發的「法蘭西金質教育勳章」。從南京大學走出來的眾多學子在世界各地,為發展當地文化做出貢獻,如南京大學英語系學子、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院長王賡武,南京大學歷史系學子、韓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金俊燁。西方油畫藝術的中國先驅徐悲鴻、李毅士、潘玉良﹑呂斯百、龐薰琹、李叔同、陳抱一、吳作人等在南京大學傳播西方藝術,名齊畢加索的 「東方藝術第一人」南大校友張大千在世界傳播中國藝術,對世界藝術交流產生深遠影響。福開森,南大校友,酷愛中國文化的美國人,清末民國時期中國文物收藏的第一人,向母校慷慨捐贈了畢生收藏的上千件珍貴文物,如今有幸能在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欣賞到;程抱一,南大校友,熱愛中國文化和法國文化的中國人,是首位被選為法國最高榮譽法蘭西文學院院士、登上法蘭西不朽殿堂的亞裔人士,被稱為「東西方文化的擺渡人」,如今可以讀到他關於中國文化和法國文化的著作。近代大教育家郭秉文與美國門羅先生於紐約創辦「華美協進社」,促進了中美兩國文化和教育交流。南大英語系校友聶華苓和安格爾在美國創辦的飲譽世界的文化機構「國際寫作中心」,幫助了成百上千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作家進行文化交流。正是這些交流的努力,促進了世界的和平,推進了人類的文明。

正是作為全國中西學術文化交流的中心,百年來南京大學成為中國大學典範,為中國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首倡「教學法」,率先實行「學分制」和「選科制」。首開「女禁」,實行「男女同校」,開中國風氣之先。產生了中國第一位女教授,發起成立了第一個教師節、第一個植樹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生物系、第一個氣象系、第一個心理學系、第一個西洋文學系、第一個藝術科、第一個體育科、第一個農科、第一個林科、第一個博士班和第一個醫學博士班、第一個電影播音專修科、第一個新型地學系、第一個新型數學系、第一個中國人自己所有的醫學院、新中國第一個綜合性大學醫學院、新中國第一個大理科通才教育班、第一個大文科通才教育班、中國第一個工商管理、會計、銀行理財、國際貿易系等……。並且第一個在海外開展高等教育;如今,南大作為中國大學教育國際化的先驅在美洲、歐洲、亞洲等地辦學,為中國高等教育贏得了國際聲譽,促進了中外文化教育的交流。

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南京大學也是中西文明交流的中心。南大校友師圖爾將堪為中華文明瑰寶的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52卷全部譯成英文出版,被西方學者視為珍本,促進了世界醫學的交流。南大校友左天覺,第一位獲得「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的華人科學家,主編了一本由58位世界著名農業專家撰寫的60多萬字的著作《中國農業:1949-2030》,為關係到國計民生的中國農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世界視野參考。

南大是中國最傳統的大學,也是中國最洋氣的大學,不僅有西洋,還有東洋、南洋,還有五大洲四大洋。傳統,看建築和風氣;西洋,看作為前身之一的西方在中國的第一教會大學金大和舊址建築;東洋,看三江兩江的東洋藝術;南洋,看百年來南大與南洋的淵源。近代南京大學誕生於變法求新的潮頭,南大精神誕生於中西文化長期強烈地碰撞、砥礪中。立本土而觀世界、繼中學而貫西學、雖有王者之氣卻毫不張揚、有洋裝在身卻土布墊底,這樣一種自主式的開放精神,或許就是南大精神的真諦所在,也是其有別於其它各校的個性特徵。歷史上,南大師生曾於金陵園領中國舉辦西方聖誕晚會風氣之先;在今天,被稱為「洋貴妃」的南大校友魏莉莎又把中國京劇搬上西方舞台。


南京大學百年回首與未來使命

作 者 十朝國子


南大的學子,你知道你的前輩為國家、民族做的事情嗎?

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 中國現代自然科學的發祥地。

學衡弘揚國粹,中國傳統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的宏基。


作為南大生,你知道自己的分量嗎?


上個世紀初,你建在國子監的淵源上。「三江」、「兩江」立於明代世界規模最大之最高學府國子監上,國子監上繼六朝太學,南京大學下續萬代正棟,承千秋偉業。藝術大師李瑞清校長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為立校之風。

10年代,你叫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號「南高」,中國科學社就在你的家裡。那個時代培養了眾多國才精英,尊為 「南方最高學府」。和前身為京師大學堂的北京大學一起稱作「北大南高」。

南京大學最早也是現在的校歌(附後)就是在此期間由南高校長江謙作詞、文藝大師李叔同譜曲。

南大最早招收女生,始自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1920在南高首開男女同校之鳳,正式錄取了8名女生,同時還招收了50餘位旁聽女生。(作為衝破幾千年承襲的「男尊女卑」之紀念,列出這批我國首屆男女同學的8位女生:李今英,錄取在英文系,後與系主任梅光迪結婚,又名梅李今英;陳梅保,後回香港任職;張佩英,英文系,後更名為張蓓蘅;黃叔班,英文系,後與曾任貴陽師院院長的東大同學王克仁結婚;曹美恩,英文系,後留美;吳淑貞,英文系,後與同班同學胡照祖(胡適之侄)結婚;韓明夷,後任蘇州女師副師長;倪亮,教育科,後與同學吳俊什結婚,居住在香港。)

你去翻翻頂尖學府清華的校史檔案看看,二十年代從僅為全國留美預備學校的清華學堂改創為清華大學,參照的國內學府唯南高、北大是瞻。


20年代,你叫東南大學,號「東大。

學衡和學衡派的精英就在你老東大那裡,為全國同胞撐起國學的旗幟。惜之後來學衡派的精英多半流落清華浙大,去奠基成就卓著的清華國學研究和浙大人文鼎盛。

二十世紀在中國產生的唯一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賽珍珠(Pearl S.Buck)女士長期執教金陵大學外文系和東南大學,重要作品便是在其南大故居完成的。

時著名的北大史學家梁和鈞教授在其《記北大(東大附)》一文中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評論說:「東大所延教授,皆一時英秀,故校譽鵲起……北大以文史哲著稱,東大以科學名世。然東大文史哲教授,實不亞於北大。」

到南大檔案館去查查,可以看到一個故事:在老校長郭秉文的力促之下,東大曾有和麻省理工、哈佛兩校合建東大工學院的宏大計劃,可惜流產了。

那時集聚了國內頂尖的學者大師,被權威的國際教育會評為「中國最有希望之大學,將來該校之發達,可與英牛津、劍橋兩大學相頡頏」。


30、40年代,中央大學,終於回到了建校淵源的地位上。

中央大學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相當於國內其他四所最好大學的總和,為全國青年英才所嚮往,

全國三分之二的青年才俊以本校為第一投考志願。中央大學期間成就輝煌,國才輩出。

雖有政界蔣中正總統親任校長,但古來純樸校風與學術獨立精神同樣為校之精華。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大學淪落西遷四川時,曾客居國立重慶大學,之後也在重慶柏溪建立中大分校,而中大醫學院、金陵大學則客居醫科盛名的的成都華西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已併入四川大學)。全國抗日,羅家倫校長則提出:「中央大學要抗戰的就是東京大學」。

那時一流的大學主要有兩種:國立大學和教會大學。國立大學最有名的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北洋大學、中山大學 以及四川大學、重慶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大學等等。教會大學有金陵大學、燕京大學、聖約翰大學、東吳大學…… 幾乎每一個重要的城市都有一所不錯的教會大學。教會大學的發展都很講究策略,往往是某些方面很突出,如金大的農學、國學,燕京的國學、新聞,協和的醫學,東吳的法學。 其時許多大學都是如此,如南開的經濟,同濟的醫學、土木,復旦的新聞、廈大的經濟、化學。和現在求全也許求濫的潮流完全不一樣。


時全國共有部聘教授四十五位,中央大學占十二位。中央研究院院士80餘位,30多位為南大校友。

當時有很多名重一時的學者關於這所一向學術獨立的最高學府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評論,建議大家到有關的老刊物上去看看。


1949年中央大學易名南京大學。52年全國學蘇大調整,南京大學和金陵大學的文理學科組建新的南京大學。以原南京大學的學科為基礎組建了許多大學,包括

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

南京師範學院(今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農學院(今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林學院(今南京林業大學)、

(西安)第四軍醫大學、

華東水利學院(今河海大學)、

華東航空學院(後遷西安合組今西北工業大學)、

南京化工學院(今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農機學院(今江蘇大學)、

無錫輕工學院(今江南大學)。

此外的衍生學校還有:

三十年代中央大學的商學院就脫離母校成為獨立的上海商學院,解放後改為上海財經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 以及

以台灣60年代建立的地球物理研究所作為基礎,依靠校友根基70年代在中壢復校的台灣中央大學等。

這些大學在各自的領域辛苦耕耘,成就非凡,地位卓著。


50、60、70年代,中國教育和文化科技事業長期處於緩慢增長以至停滯倒退狀態。南京大學憑藉深厚的根基,在國家投入很少的情況下,依然做出了一些卓越的成績,走在最一流的行列,如我國第一台個人計算機的誕生、被譽為「五朵金花」的國家級成果。

南大哲學系胡福明先生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拉開當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序幕,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30年的封閉,78年後,經過20年的發展,南大依靠深厚的底蘊,取得了卓越的人才培養和事業發展。

南大學子薪火相傳自古而來淳樸雄偉之泱泱校風,造就無數棟梁精英。在權威的二十世紀中國科技名人錄中,南大以600多名校友多過分別位居第二、第三的清華、北大而位居榜首。南大畢業生普遍以其優秀的素質、出色的能力、良好的品風獲得國內工商企業界及其他各界的廣泛青睞,更獲得世界各類機構的普遍認可,為國家社會的發展和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貢獻。 傑出的南大校友活躍於國際國內各界,從祖國的中西部到東部沿海,在南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在香港、在台北;從東半球的倫敦西半球的紐約,在東京、悉尼、新加坡,在巴黎、羅馬、柏林,在洛杉磯、費城、波士頓……

南大的事業蒸蒸日上。自80年代新中國有大學排名以來,南大在國內外各個權威的官方或學術排名中均處在最頂尖的地位,通常名列第三位,時有第二、第四或第一。南大的卓越表現同時贏得了世界的認可,成為國外心目中最傑出的兩所中國學府之一,更被評為20世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大學。國家統計的重點大學優秀度指標即總體產出投入率多年來南大更是首屈一指。

新中國50年代國家重點投資的大學先後有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等。以及20世紀末重新確立的重點建設的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及中國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 80、90年代的市場經濟社會是一個釋放發展能力的社會。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一些老牌大學在改革開放之後重新逐步煥發活力,而一些自強不息之校如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蘭州大學,雖然沒有國家最重點的投資,依然蓬勃發展,卓有聲譽。

台港等地區教育與經濟一樣走在了祖國大陸的前面,近幾十年來,彈丸小地,卻鑄就了許多優秀的大學,南大校友虞兆中曾任校長的台灣大學、校友王賡武曾任校長的香港大學、校友李卓明創建並任15年校長的香港中文大學、以世界一流師資而聞名的香港科技大學以及台灣清華大學、與南大親緣的台灣中央大學等等。


現代史有100年的南大,現在的南大,理科縱好,怎可「科學名世」;文科復興,豈能……。畢竟這幾十年以來中國的發展水平,中國的科學、文化已經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太多太多。

不相信?如果你在中國大陸,月薪超過100萬,看看你的老闆,問問他/她的最後一個學位是在南大拿的嗎?絕對罕見!Harvard! Stanford! Cambridge!......! 他/她也許曾經是個中國人,但他/她現在正在用國內企業無法匹敵的商業謀略和技術為外國公司服務。

走到大世界開開視野,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已經不是當年日不落大英帝國的Oxford, Cambridge,是美國東海岸的Harvard, MIT, 又快轉到正具有開拓精神的美國西海岸的Stanford, Caltech,似乎……。哪裡有創造的活力,哪裡就有奇蹟;哪裡是世界創新的中心,哪裡就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新世紀,老世紀,你們這些南大的學子回顧一下,展望一下。我相信你有你自己的胸懷,你的毅力,你的智慧,你的勤奮。

想想你們的先輩宗師,前輩精英

靜下心來做做學問!

靜下心來想想創造!

只有你改變世界,世界才會改變你。



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下開萬代旁萬方兮,一趨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東;巍峨北極兮,金城之中。

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


百年南京大學對中國的意義

——南京大學一百周年的思考紀念

◆ 國 子


今年五月二十日是近代南京大學一百周年的紀念日。回顧這一百年,國際權威機構曾將南京大學評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大學」。這也讓人思考起南京大學對於中國的意義。

可以想象,作為一所大學,不會是因為政治上的因素而具有意義。擁有像校長蔣中正、學子江澤民兩朝國家元首這樣的許多政界校友無助於奠定一個大學的地位。南京大學師生1976年發起作為「四五運動」先聲的「三.二九南京事件」運動及其哲學系胡福明先生所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拉開當代中國思想解放序幕、推動改革開放也不足以成就一所大學。

細細考量南京大學,我們會為她的偉大油然而生無比崇敬之情。

南京大學對中國首要而主要的貢獻領域之一是科學。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領先,歸於科學的領先;幾百年來中國的落後,也歸於科學的落後。南京大學作為中國現代科學的大本營、中國現代自然科學的發祥地,以科學啟蒙中國。一九一五年,一群留美學子滿懷科學救國的熱情,在康乃爾大學建立科學社,逐漸延伸到各留美學生群體中。一九一八年,隨着留學生紛紛回國,該社也遷回中國,設在當時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並改建為「中國科學社」,是中國近現代最主要的科學團體。其創始人任鴻雋、胡復明、熊慶來、楊杏佛、竺可楨等也相約到此任教,創建了許多中國第一學科和實驗室,如第一個生物系、第一個物理實驗室。並作為當時全國唯一的科學團體,積極組織了影響中國科技界的大量學術活動。在長期的活動中,對中國的科技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改革開發之後中國的科學發展南京大學也同樣扮演着無可爭議的重要地位。

同時,以「科學名世」的南京大學更為國家培養了眾多急需的科技精英。以一個權威統計為例,一九八九年中國科學院出版的《自然辯證法通訊》一篇關於中國科學家的專題研究文章,列舉了中國八百七十七名做出較大貢獻的科學家,統計其所就學的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國立中央大學以一百一十五人居於首位。正是這些科學家作為國家發展的脊梁承擔起了中國現代科學發展的重任。在整體水平並不先進的條件下,一些創新的研究成果甚至在世界上都產生了影響,也為累進人類科技文明做出了中華民族自己的貢獻。

南京大學素有「科學和人文平衡」的傳統,向以人文見長。為國家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旗手,同樣是南京大學對國家貢獻的一個重要方面。國立東南大學時期「學衡派」倡導在變革社會的同時維護中國的傳統價值,現在看來至為可貴。她同樣為自八十年代以來中國開放過程中各種思潮的整合提供着先知。1922年1月,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梅光迪、吳宓、柳詒徵、胡先驌、劉伯明等創辦《學衡》月刊。學衡派的陣容龐大,多為南大哲學、歷史、中文、外文等科教授,如繆鳳林、張其昀、景昌極、郭斌和、陳訓慈、向達、鄭鶴聲、黃華、朱君毅、張蔭麟、王煥鑣、湯用彤、汪辟疆等等,亦不乏其他各科教授如生物系的胡先驌,物理系的胡剛復、經濟學的蕭純錦,校外則有陳寅恪、王國維、馬承、邵祖平、趙堯生、林損、黃節、洪深等。群賢共業,眾科融會,古今貫通,世界主義與民族主義並行。「學衡」的宗旨是:講究學術,闡求真理;昌明國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評之職事,無偏無黨,不激不隨。目的則是:翼學,攸思,崇文,培俗。《學衡》的創立在全國產生了深遠影響。南京大學在南高東大時代擔負中國現代儒家思想復興基地時多位學貫中西的大師和眾位民族文化精英的思想精髓,至今仍以新儒學等面目平衡着中國人在學習國外先進經驗時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明。

南京大學早在二十年代國立東南大學時期就已經擔當中西學術文化交流的中心。各國著名學者來華講演講學幾乎必來這裡。這裡可以舉出美國的杜威、孟祿,德國的杜里舒、韋理,印度的泰戈爾以及中國的梁啓超、顧維鈞、張君勱、江亢虎、張東蓀、胡適、曾琦、李璜。南京大學早期就有的「調和文理,溝通中西」的思想對現代文化和科學在中國淵博深入地發展發揮着重要作用。

正是寓於教育,南京大學在許多領域對中國有着卓越獨到的貢獻。如初系全國興辦的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三江師範學堂,為「中國師範學堂之嚆矢」,並在後來首倡「教學法」。如開辦中國最早的商學院,為中國培養出最早的幾批高級財經人才。如設立中國高等學府首創之藝術系科圖畫手工科及音樂科,為中國現代藝術教育的起源地和藝術英才的搖籃。如最早在全國開設體育專修科,為中國現代體育教育的開端,領導開創體育事業。引領全國的領域項目,不勝枚舉。教育興,則國家興。南京大學實不愧為文明延續與發展的燈塔。

論教育,「高標碩望、領袖群賢」的大學精神領袖劉伯明「以哲學家而辦學」,認為應「最注重教育理想 」,學生須「常保持一種『朴茂』的精神,不要有銅臭,不可有官氣 」,學者須持「自信自得、知貞審慎、求真之精神」。南京大學的尊師重學之風在教育界是聞名的。為了改善全國教育狀況,爭取教育發展,該校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曾發起設立了中國第一個教師節,發表《教師節宣言》。從兩江師範學堂時期李瑞清立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立鳳「儉樸、勤奮、誠篤」,到國立中央大學時期羅家倫倡「誠樸雄偉」、擔負「創立民族文化的使命」,南大精神是一脈相承的亙古不變,也是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無數拼搏努力,驚天動地,已成過往,留給人們的心靈深深打動。南高東大時期,江謙倡導「訓育、智育、體育」三育並舉,郭秉文倡行「通才與專才平衡,人文與科學平衡,師資與設備平衡,國內與國際平衡」四平衡方針,亦為後世南京大學施行的宏旨。

「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回憶過去一百年,有助於理解未來一百年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即使是這樣的甚至有點帶抒情性的文章,也都是以事實為依據。而且,正是這些文字,讓歷史可以留給後人。

看看現在中央、媒體在北京,那些人有時候怎麼偏離事實的介紹就知道了什麼是共產黨的所謂宣傳了。做人要厚道 Cookin


我在繁體版南京大學上進行了一些小修訂(增添了一些[[...]]),請哪位有工具的朋友麻煩轉換成簡體。多謝啦! Andor

注意肆意破壞篡改歷史者

恢復到dictioner最後版。請管理員注意一下,有人肆意破壞,如「原南京大學更名為南京工學院」,如果是這樣,南京工學院1962年怎麼會舉行10周年校慶?難道同樣關係的「中山大學也更名為華南工學院」了。難道南京大學已經不存在了?

歷史大家都很清楚,南大、北大、中山等老大學1952年都參加了院系調整,才產生了南京師範學院、南京工學院、華南工學院等院校,這些新產生的學校都是在1952年後建校的。在百科全書上,歷史是不容篡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