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語義信息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問:你們刪除我的詞條「語義信息」詞條符合維基百科精神嗎?[編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維基百科 人人可編輯的自由百科全書 --這應該是維基百科精神。

我寫的詞條被你們刪掉了, 我保留了最接近的版本在這裡: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6&do=blog&quickforward=1&id=534649 我是一個專業研究者, 出版過相關專著, 國內外期刊發表過相關文章, 參看http://survivor99.com/lcg/books/GIT/index.htm。 我寫的詞條都不能被接受, 更何況一般人? 你們其中一個理由是有原創內容, 你們再看看, 有我個人研究特意宣傳? 還有人說, 網上搜索「語義信息」到處是我的東西,他據此認為「語義信息」是我的原創, 那更是誤解。 語義信息問題, 國際上討論60多年了, 最近更熱。 我以為要想維基百科更好發展, 應該促使更多專業的, 特別是前沿研究者加入。要更加寬容, 有問題可以修改,不該一棍子打死。

——lcguang

你好,維基百科對稍微冷門的學科或過於前沿的知識可能會有誤判。關於semantic information,能否介紹一下相關的研究(比如經典著作或相關論文)?只要有兩篇或以上在知名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以此為專題,就可以確定一個概念的重要程度。重要度確定後建立條目就不是問題了。—Snorri (留言) 2012年2月6日 (一) 22:51 (UTC)[回覆]

謝謝一復。 你們沒看我列的參考文獻? 何止兩篇,幾百篇都有。你們知道波普爾的名著《猜想和反駁》,他所提出的科學進步評價準則就是語義信息準則。原話是:他說:

「凡是包含更大量的經驗信息或內容的理論,也即在邏輯上更有力的理論,凡是具有更大的解釋力和預測力的理論,從而可以通過把所預測的事實同觀察加以比較而經得起更嚴格檢驗的理論,就更為可取。總之,我們寧取一種有趣、大膽、信息豐富的理論,而不取一種平庸的理論。」

斯坦福大學的哲學巴克全書就有Floridi的長篇介紹, 標題是:信息的語義概念。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information-semantic/

--lcguang

去看了這位魯晨光先生的博客,頓時景仰不已:「我是一個專業研究者, 出版過相關專著, 國內外期刊發表過相關文章」,「我寫的詞條都不能被接受, 更何況一般人?」,好厲害呀!於是在下小小的好奇了一下,看您的口氣應該也是教授級別的人物了吧?那看看您都發表過什麼文章吧。搞計算機科學研究的朋友們都知道DBLP的權威地位,事實上google搜一個大學教授的名字,除了他的主頁下邊就是他的DBLP。這裡是您的DBLP,這裡是隨便找的另一位教授的DBLP,在下就不評論了。--Zhdm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2:23 (UTC)[回覆]

對了,您可別說在下故意找個文章多的,如果在下真是故意的話應該找這個。--Zhdm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2:31 (UTC)[回覆]

你先假設我是教授, 又想證明我不是教授。有意思嗎? 我當過副教授, 後來下海了。教授不能說明水平, 水平看多少網站轉載, 或者加鏈接。 還看在哪些在哪些雜誌發表過文章。 國內沒幾個能像我這樣, 在很多不同領域的期刊發表科研文章——至少說明知識面寬吧, 我發表的還大多是十年前, 不是現在, 現在雜誌多,發表容易些。 有人說, 我是百科全書是學者--那時誇大了, 我想我寫幾個詞條總還可以吧? 沒想到第一個就被槍斃了。 既然你懷疑我發表過文章,那請看看這裡:http://survivor99.com/lcg/ 和這裡: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3081079908935247#preview --lcguang

都是為維基做貢獻,何必起無謂爭執呢?用戶身份與他寫的詞條質量關係並不大,還不如就事論事,看看這個詞條的問題。我認為這個條目可以保留。—Snorri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2:50 (UTC)[回覆]

如果Snorri先生認為扯幾個名詞引一堆文獻就能算貢獻的話,科學網上有大批魯先生這樣的民間科學家等着您去發掘,其中不乏能夠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高手。Zhdm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3:21 (UTC)[回覆]

你又攻擊民間科學家了。 以前很多人攻擊民間科學家了, 說是他們沒有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 可是我是例外,我發表過很多。你用攻擊民間科學家的方法傷不了我。 維基百科的精神是讓普通人也能添磚加瓦,不完善可以補充修改。 職位身份不足以為據, 但是在你們不懂專業的情況下, 作者經歷還是值得參考的。

謝謝全無尊嚴, 我試試看。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3:59 (UTC)lcgang[回覆]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僅從邏輯上來說,民間科學家撰寫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條目的解決方法並不是刪除哥德巴赫猜想條目,而是改善哥德巴赫猜想條目的品質。說回原事,「語義信息」是否是已有的概念?是否值得收錄條目?希望您或者其他的專業人士能發表評論。—Snorri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3:39 (UTC)[回覆]
若現在的條目仍然不加入任何腳註以證明觀點的來源,不排除會被再次提刪-Mys 721tx(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04:19 (UTC)[回覆]


已維基化,但文中無一處腳註。最好有更具體的參考來源,以增強可信度。--藍色☆楓葉拉呱 2012年2月7日 (二) 10:41 (UTC)[回覆]


奇怪了, 明明列了參考文獻, 怎麼視而不見? 看這裡: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56&do=blog&quickforward=1&id=534649
是不是正文中要加上參考文獻序號? 我剛才加了, 是這個意思?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19:14 (UTC)lcguang[回覆]

腳註是指在一句或一段話之後直接註明該段話所依據的參考來源,比如說根據某本書某一頁或某網站某文章。直接將全部註解列在文章末尾會讓其他人不知道文中的論點具體出於何處。—Snorri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19:54 (UTC)[回覆]
具體到語義信息條目,語義信息和shannon信息的差別需要來源,popper的結論需要來源,「關於語義信息度量存在兩個傾向」和「理論的競爭和發展正在繼續」這兩個論點需要來源。—Snorri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20:00 (UTC)[回覆]

:謝謝建議,我添加了語義信息注釋。是好多了,快成入門教材了。要是多像Snorri這樣, 而不是一個個拿着棍子,我自會客氣啊!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21:22 (UTC)lcguang[回覆]


看好了, 誰在這裡攻擊別人?我這裡哪句話不文明了?怎麼這麼不公平? 明明是Zhdm在攻擊我嘛, 還連帶攻擊民間科學家。你覺得他攻擊有道理嗎? 我請求你幫我了? 其實大家幫這個網站,幫我, 我有啥好處? 看來這裡能人太多, 我是多餘的了。 要不是上面說「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我不會多此一舉。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19:14 (UTC)lcguang[回覆]

你們說,(Google結果、Google結果,注意其中都是魯晨光的研究,包括百度百科、互動百科、各種博客、論壇,不一定是其本人發布,但都不是WP:可靠來源。)---這不符合事實啊! 你們在看看我每段注釋,怎麼是我的研究呢?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7日 (二) 22:36 (UTC)lcguang[回覆]

:我是罵過那誰, 簽名是哪位維基人能夠一下打死五個, 那分明是以槍斃別人詞條為榮嘛? 你們認為這個簽名合適嗎? 符合維基百科精神嗎? 有人辯解說不是這個意思, 可語言的含義就在於用法, 特意用在這裡,自然就是這個意思。恐怕不光我反感, 任何一個新來的都會反感。 就他說網上搜索, 語義信息都是我的內容, 那不符合事實。 槍斃別人的本事就靠這個? 罵人不對我道歉, 但是如此對待新來的我還是極其不滿!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8日 (三) 01:34 (UTC)lcguang[回覆]

請各位把關注點集中在條目本身上,任何觀點請拿出翔實的證據。以激動回復激動只能激化矛盾,別人激動並不是自己可以激動的理由。可以確定我們每個人都是為了維基百科更好,而不是以破壞為目的,所以請考慮WP:善意推定。此種容易引起原創研究疑問的條目中,大量的腳註是必要的。任何沒有參考來源的觀點都可以被質疑。慶幸的是現在此條目已經有部分注釋來源(雖然不符合WP:腳註說明的格式),這是個好事,請把關注點放在審查這些來源上,以改進的觀點看待此條目。另外請閣下將腳註內容根據WP:腳註說明的格式整理一下。--藍色☆楓葉拉呱 2012年2月8日 (三) 04:20 (UTC)[回覆]

::謝謝各位修改。 我也添加了腳註內容。 不管失敗與非, 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 我以為維基百科本身存在深刻的矛盾。 可靠內容和提供信息, 這是必然衝突的。 要反映前沿研究,就可能不可靠; 要處處可靠, 可能就沒多少新東西。 應該在兩者之間折中選擇, 適當羅列各方觀點, 包括少數派觀點。 還有人人可編, 這在開創階段, 如同美洲新大陸,隨意開墾可以。 但是現在人家把什麼都規劃好了, 你來建什麼都很可能與已有的東西有衝突, 老移民怎麼能容你? ---這個不是我的詞條的問題。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8日 (三) 21:12 (UTC)Lcguang[回覆]

Popper的《猜想和反駁》的副標題是《科學知識的增長》, 我覺得每個維基人都應該知道其大意--理論的進步不在於說得正確, 而在於提供信息; 怎樣的理論信息多?出乎人們意外的預測,邏輯上小概率命題, 如果經得起檢驗(後驗正確也是需要的)。什麼叫邏輯上小概率?就是可能的反例比較多。 比如罪犯21歲, 比罪犯是年輕人, 邏輯概率小。 罪犯81歲, 比罪犯51歲更加出人意外。

--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9日 (四) 19:31 (UTC)lcguang

謝謝各位修改意見, 謝謝保留!--Lcguang (留言) 2012年2月14日 (二) 08:03 (UTC)lcguang[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