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鎮海之戰 (1885年)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條目推薦[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最後修訂
(:)回應問題縮短了一些。—霍枯燥 2007年4月27日 (五) 02:07 (UTC)[回覆]
(:)回應清史稿》不在二十四史內,不是正史,其中錯誤很多,不適合作參考文獻。這是根據鎮海《吳公紀功碑亭》正文所記和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的記錄所寫。—霍枯燥 2007年4月27日 (五) 02:28 (UTC)[回覆]
(:)回應,所謂正史沒有確切概念,比如《資治通鑑》也不在二十四史之列,但歷代均視為正史。至於《清史稿》是今天研究清代歷史的最主要的文獻,也可以視為正史。——顧心陽 2007年4月27日 (五) 07:36 (UTC)[回覆]
(:)回應 《清史稿》的《歐陽利見傳》和《潘鼎新傳》所述與事實很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是不可信的。主要是李鴻章在晚清官場太有勢力,寫《清史稿》的那些晚清遺老,對李鴻章本人及捧他的場的人的評價是很成問題的(實際上這些寫作者本來就在廬山之中,不是局外人)。最近的《走向共和》一劇,就是按《清史稿》拍的,結果李老先生簡直就是特級勞模了,貪污的四千萬兩銀子和打輸的那麼多外戰要麼不提,要麼找理由搪掉,正是《清史稿》的做法。先不提這些,反正《清史稿》裡面關於晚清一段的描寫,問題不是一般的多,不能算正史的。—霍枯燥 2007年4月27日 (五) 07:54 (UTC)[回覆]
(:)回應,又出現了這樣的爭論,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為此爭論,按照維基的方針,是可供查證而不是完全正確。所以只需要要寫清楚其參考來源即可。如果有反對意見存在,一樣應該寫進去然後著名參考來源。有些東西是我們不能判斷也不用判斷的。如果不這樣,科學條目幾乎就不能寫了,因為很多東西都是可能以後被推翻的。—人神之間(過來喝杯茶) 2007年4月27日 (五) 12:14 (UTC)[回覆]
(:)回應,哈哈,其實我們沒有爭論,只是友好討論,況且我雖然持有不同觀點,還是支持作者的。——顧心陽 2007年4月27日 (五) 23:44 (UTC)[回覆]
(:)回應,不好意思用詞不當,確實是友好討論。我的意思其實僅僅是說這種情況按維基方法處理即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能力也沒必要去評價那個參考資料是否準確。—人神之間過來喝杯茶 2007年4月28日 (六) 02:11 (UTC)[回覆]
~移動完畢~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2007年4月29日 (日) 17:31 (UTC)[回覆]

參見西仔反條目,法國內閣於1885年3月30日聽到鎮南關之戰大敗的消息就讓總理Jules Ferry下了臺,並以超過2/3的絕對多數(306票對149票)否定給中法戰爭中的法軍加軍費。亞洲作戰的法軍連炮彈都買不了,無法再戰。4月14日,澎湖的法國海軍已經接到法國政府的命令單方面停止作戰,中法戰爭事實上已經停火。所以鎮海之戰本人認為是4月份就結束了,總共一個多月40多天(而不是中國大陸官方說法的6月份結束,總共三個多月103天)。—霍枯燥 2007年4月24日 (二) 06:07 (UTC)[回覆]

真是神奇,在中法戰爭條目裡面還在說越南一片得勝時李鴻章緊急叫停,然後到這裡就成了14日號法國單方面停火了,到時是哪個?霍先生?---)。—Victorkkd 2012年6月29日 (二) 06:0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