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镇海之战 (1885年)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条目推荐[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后修订
(:)回应问题缩短了一些。—霍枯燥 2007年4月27日 (五) 02:07 (UTC)[回复]
(:)回应清史稿》不在二十四史内,不是正史,其中错误很多,不适合作参考文献。这是根据镇海《吴公纪功碑亭》正文所记和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的记录所写。—霍枯燥 2007年4月27日 (五) 02:28 (UTC)[回复]
(:)回应,所谓正史没有确切概念,比如《资治通鉴》也不在二十四史之列,但历代均视为正史。至于《清史稿》是今天研究清代历史的最主要的文献,也可以视为正史。——顾心阳 2007年4月27日 (五) 07:36 (UTC)[回复]
(:)回应 《清史稿》的《欧阳利见传》和《潘鼎新传》所述与事实很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是不可信的。主要是李鸿章在晚清官场太有势力,写《清史稿》的那些晚清遗老,对李鸿章本人及捧他的场的人的评价是很成问题的(实际上这些写作者本来就在庐山之中,不是局外人)。最近的《走向共和》一剧,就是按《清史稿》拍的,结果李老先生简直就是特级劳模了,贪污的四千万两银子和打输的那么多外战要么不提,要么找理由搪掉,正是《清史稿》的做法。先不提这些,反正《清史稿》里面关于晚清一段的描写,问题不是一般的多,不能算正史的。—霍枯燥 2007年4月27日 (五) 07:54 (UTC)[回复]
(:)回应,又出现了这样的争论,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为此争论,按照维基的方针,是可供查证而不是完全正确。所以只需要要写清楚其参考来源即可。如果有反对意见存在,一样应该写进去然后著名参考来源。有些东西是我们不能判断也不用判断的。如果不这样,科学条目几乎就不能写了,因为很多东西都是可能以后被推翻的。—人神之间(过来喝杯茶) 2007年4月27日 (五) 12:14 (UTC)[回复]
(:)回应,哈哈,其实我们没有争论,只是友好讨论,况且我虽然持有不同观点,还是支持作者的。——顾心阳 2007年4月27日 (五) 23:44 (UTC)[回复]
(:)回应,不好意思用词不当,确实是友好讨论。我的意思其实仅仅是说这种情况按维基方法处理即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能力也没必要去评价那个参考资料是否准确。—人神之间过来喝杯茶 2007年4月28日 (六) 02:11 (UTC)[回复]
~移动完毕~天上的云彩 云端对话 2007年4月29日 (日) 17:31 (UTC)[回复]

参见西仔反条目,法国内阁于1885年3月30日听到镇南关之战大败的消息就让总理Jules Ferry下了台,并以超过2/3的绝对多数(306票对149票)否定给中法战争中的法军加军费。亚洲作战的法军连炮弹都买不了,无法再战。4月14日,澎湖的法国海军已经接到法国政府的命令单方面停止作战,中法战争事实上已经停火。所以镇海之战本人认为是4月份就结束了,总共一个多月40多天(而不是中国大陆官方说法的6月份结束,总共三个多月103天)。—霍枯燥 2007年4月24日 (二) 06:07 (UTC)[回复]

真是神奇,在中法战争条目里面还在说越南一片得胜时李鸿章紧急叫停,然后到这里就成了14日号法国单方面停火了,到时是哪个?霍先生?---)。—Victorkkd 2012年6月29日 (二) 06:0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