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星光下的人/沙盒/3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郡李氏

[編輯]

東祖

[編輯]

魏書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 《北史》-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 《隋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二

曾支

[編輯]

勰支

[編輯]

明元帝系樂安王支

[編輯]

《元和姓纂四校記·卷四·46》 宿白《東陽王和建平公》 向達先生紀念論文集

魏書 世孫、世祖

[編輯]

崔玄伯,清河東武城人也,名犯高祖廟諱,魏司空林六世孫也。林—參—某—悅—潛—玄伯

司馬楚之,字德秀,晉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孫。父榮期,司馬德宗梁益二州刺史,為其參軍楊承祖所殺。

杜銓,字士衡,京兆人。晉征南將軍預五世孫也。祖冑,苻堅太尉長史。父嶷,慕容垂祕書監,仍僑居趙郡。 預—躋—胄—嶷— 銓

趙逸,字思羣,天水人也。十世祖融,漢光祿大夫。父昌,石勒黃門郎。逸好學夙成,仕姚興,歷中書侍郎。

張湛,字子然,一字仲玄,敦煌人,魏執金吾恭九世孫也。

鄭羲,字幼驎,滎陽開封人,魏將作大匠渾之八世孫也。 渾—崇—遹—隨—略—豁—溫—恬—羲

崔挺,字雙根,博陵安平人也。六世祖贊,魏尚書僕射。五世祖洪,晉吏部尚書。 讚—洪—廓—遄—懿—琨—鬱—挺

裴延儁,字平子,河東聞喜人,魏冀州刺史徽之八世孫。

劉藻,字彥先,廣平易陽人也。六世祖遐,從司馬叡南渡。父宗之,劉裕廬江太守。

傅豎眼,本清河人。七世祖。子遘,石虎太常。祖父融南徙渡河,家於磐陽,為鄉閭所重。

周書 世祖

[編輯]

李弼字景和,遼東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黃門侍郎。

柳慶字更興,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後趙,為河東郡守。 恭—某—某—緝—僧習—慶

長孫儉,河南洛陽人也。本名慶明。其先,魏之枝族,姓托拔氏。孝文遷洛,改為長孫。五世祖嵩,魏太尉、北平王。

高琳字季珉,其先高句麗人也。六世祖欽,為質於慕容廆,遂仕於燕。五世祖宗,率衆歸魏,拜第一領民酋長,賜姓羽真氏。

申徽字世儀,魏郡人也。六世祖鐘,為後趙司徒。冉閔末,中原喪亂,鐘子邃避地江左。曾祖爽仕宋,位雍州刺史。

(韓)盛字文熾,南陽堵陽人也。五世祖遠,為鄭縣令,因徙居京兆之渭南焉。曾祖良,舉秀才,奉朝請、姑臧令。祖與,魏儻城郡守,贈直州刺史。父先藻,安夷鄜城二郡守,贈鎮遠將軍、義州刺史。

北史 世祖

[編輯]

賈彝字彥倫,本武威姑臧人也。六世祖敷,魏幽州刺史、廣川都亭侯,子孫因家焉。

柳崇字僧生,河東解人也。七世祖軌,晉廷尉卿。

崔鑒字神具,博陵安平人也。六世祖贊,魏尚書僕射。五世祖洪,晉吏部尚書。 贊—洪—廓—遄—懿—連—鑒

江式,字法安,陳留濟陽人也。六世祖瓊,字孟琚,晉馮翊太守,善蟲篆詁訓。

帝曾與朝臣論海內姓地人物,戲謂聦曰:「世人謂卿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聦對曰:「臣遠祖廣德,世仕漢朝,時人呼為漢。臣九世祖永,隨劉備入蜀,時人呼為蜀。臣今事陛下,是虜非蜀也。」 永—齊—懿—興—濤— 強— 辯—謹—湖—薛聦

裴佗字元化,河東聞喜人也。六世祖詵,仕晉位太常卿。 詵—劭—和—鍾—景惠—佗

程駿字驎駒,本廣平曲安人也。六世祖良,晉都水使者,坐事流涼州。

劉芳字伯支,彭城叢亭里人,漢楚元王交之後也。六世祖訥,晉司隷校尉。

裴叔業,河東聞喜人,魏冀州刺史徽之後也。五世祖苞,晉秦州刺史。 苞—軫—嗣—邕—叔業

江悅之字彥和,濟陽考城人也。七世祖統,晉散騎常侍,避劉、石之亂,南渡。

張讜字處言,清河東武城人也。六世祖弘,晉長秋卿。父華,慕容超左僕射

劉藻字彥先,廣平易陽人也。六世祖遐,從晉元帝南渡。

傅竪眼,本清河人也。七世祖伷。

元文遙字德遠,河南洛陽人也。魏昭成皇帝六世孫也。五世祖 常山王遵。

李弼字景和,隴西成紀人。六世祖振,慕容垂黃門郎。

韋鼎字超盛,京兆杜陵人,南陳至隋朝時期的相術師。

韋鼎的曾祖韋祖歸與其兄韋祖征定居襄陽[1],祖父韋叡梁朝開府儀同三司,父親韋正是黃門侍郎。韋鼎自幼通達脫俗,不拘小節,廣泛涉獵經書和史書,通曉陰陽能預測福禍,尤其擅長相術。韋鼎在梁朝以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起家,韋正去世的時候,韋鼎為父親守喪,五天水米未沾,悲痛的超過了通常禮節,幾乎要喪命。守喪期滿除服後,出任邵陵王蕭綸的主簿。侯景之亂時,韋鼎的哥哥韋昂在建康戰死,韋鼎背着帶韋昂的屍體逃出,寄放在中興寺中,因為找不到棺材而悲哀憤懣的放聲痛哭,忽然見到江中有東西漂流到韋鼎所在的地方,韋鼎對此深切的感到奇怪,前去一看,竟然是口新棺材,因而用來充當韋昂的入殮用具。梁元帝聽說此事,認為這是被他的精誠所感動。侯景被平定後,司徒王僧辯讓韋鼎擔任戶曹屬官,之後歷任太尉掾、大司馬從事、中書侍郎。[2]

陳霸先在南徐州時,韋鼎通過望氣知道他應該會君臨天下,於是把妻子兒女寄託給陳霸先,又趁機對他說:「明年有大臣被誅殺,再過四年,南梁將被取代,代表上天治理百姓的順序將輪到的後裔。昔日周朝消滅殷商,將胡公滿分封在宛丘,於是他的後代子孫成了陳氏。我看您天生英明威武,承續陳氏中斷的宗祀,豈不是您?」陳霸先當時暗中有謀算王僧辯的想法,聽到韋鼎的話非常高興,因而確定了策略。等到陳霸先接受禪讓,韋鼎被任命為黃門侍郎,不久升任司農卿、司徒右長史、貞威將軍,兼任安右晉安王陳伯恭的長史、行府國事,改任廷尉卿。[3]

訪周

[編輯]

太建十三年四月(581年),韋鼎以廷尉卿的身份出任訪北周使者,加官散騎常侍,與兼通直散騎常侍王瑳出使北周,四月辛丑(581年6月9日)他們抵達長安,此時隋朝已受禪讓,隋文帝就他們去拜見介國公宇文闡[4][5][6][7]

破家入寺

[編輯]

韋鼎不久任秘書監、宣遠將軍,改任臨海王陳至澤的長史,代理吳興郡事務,又征入中央任太府卿。至德初期,韋鼎把全部財貨和田宅都抵押出去,寄居在佛寺里。韋鼎的友人大匠卿毛彪詢問其中緣故,韋鼎回答說:「江東帝王運數的祥瑞之氣要在這結束了,我和你會葬在長安。期運將到,所以破敗家產。」[8]

入隋

[編輯]

韋鼎曾在出使北周時見到楊堅並對他感到驚異,韋鼎對楊堅說:「看您的容貌,原本就不是普通人,神明鑑察思慮深遠,也不是群賢所能及。不久必定會大顯貴,顯貴後天下就會統一,十二年後,我會來向您稱臣。您的相貌無法用言語形容,希望您珍重自愛。」南陳平定後,隋文帝迅速召請韋鼎,任命他為上儀同三司,待遇非常優厚。隋文帝每次設宴犒賞王公,韋鼎總是參與其中。韋鼎個性簡傲高貴,雖然是亡國之臣,也沒有在執政大臣中周旋應對。當時吏部尚書韋世康兄弟顯達尊貴,隋文帝從容的對韋鼎說:「韋世康與您的親族關係有多遠?」韋鼎回答說:「臣下宗族分派,南北各自獨立隔絕,我自從出生以來,不曾探尋訪問,所以昭穆就不清楚了。」隋文帝說:「京兆韋氏是百代的卿族,豈能這樣?怎能忘本?」隋文帝命令官府供給酒菜,派韋世康和韋鼎回到杜陵,樂飲十多天。韋鼎於是考查校訂京兆韋氏的昭穆,從楚太傅韋孟以下二十餘世,作《韋氏譜》七卷。[9][10]

文帝問相

[編輯]

當時蘭陵公主楊阿五守寡,隋文帝為了給她選擇丈夫,挑選了侍衛柳述蕭瑒等人來給韋鼎看相。韋鼎說:「蕭瑒肯定會封侯,卻沒有讓妻子尊貴的相貌,柳述也會通達顯貴,但是最終不能保住自己的官職。」隋文帝說:「官職是由我決定的。」於是就把把楊阿五下嫁柳述。隋文帝又問韋鼎:「我的諸子中誰將繼位?」韋鼎回答說:「至尊和皇后最喜愛的人,就會把皇位傳給他,這不是我敢預知的。」隋文帝笑着說:「不肯明白地說出來嗎?」

[11]

[12]


外任刺史

[編輯]

開皇十二年,韋鼎任光州刺史,用仁德禮義教育人,力求光大清靜的品行。州中有土豪外表上打扮的很漂亮,暗地裡卻不規矩,常常做些寇盜之事。韋鼎在集會時對他說:「您是有身份的人,為什麼做強盜?」於是逐條陳述他的徒黨暗地謀劃不軌之事,這個人驚怕,立即自首坦白。又有人外出作客遊玩,同主人家的小妻私通,等到那人回家,小妻盜竊珍貴物品,在夜中逃跑,不久在草叢中被人殺死,主人家知道客人同小妻私通,於是告發客人殺了她。縣中有關部門審問,全部獲得了他們私通的證據,於是判處客人死刑。官司辦成,上報給韋鼎,韋鼎看完了案狀說:「這個客人確實有私通行為,卻沒有殺人。是某個廟中的和尚誘騙小妻偷東西,讓奴僕殺了她,贓物在某個地方。」立即釋放了這個客人,派人捕捉和尚,找到全部贓物。從此轄境內安定平靜不喧鬧,都稱讚他有神仙幫助,轄區內路不拾遺。不久被徵召進入京城,因為年老多病,朝廷屢次給予優厚的賞賜。不久去世,年齡七十九歲。[13]


《中說•卷一•王道篇》:韋鼎請見。子三見而三不語,恭恭若不足。鼎出謂門人曰「夫子得志於朝廷,有不言之化,不殺之嚴矣」


長安聽百舌詩】

  萬里風煙異。一鳥忽相驚。那能對遠客。還作故鄉聲。(○《類聚》九十二。文苑英華三百二十九並作陳聘使韋鼎在長安聽百舌詩。《詩紀》百六。)

《舊唐書》-卷四十六•經籍志第二十六/武英殿本 《韋氏譜》十卷 韋鼎等撰。

《新唐書》-卷五十八•志第四十八/武英殿本 《韋氏譜》十卷韋鼎。

  1. ^ 《永嘉亂後京兆韋氏南遷江左考述》
  2. ^ 《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四十三·藝術》:韋鼎字超盛,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玄,隱於商山,因而歸宋。祖叡,梁開府儀同三司。父正,黃門侍郎。鼎少通侻,博涉經史,明陰陽逆刺,尤善相術。仕梁,起家湘東王法曹參軍。遭父憂,水漿不入口者五日,哀毀過禮,殆將滅性。服闋,為邵陵王主簿。侯景之亂,鼎兄昂卒於京城,鼎負屍出,寄於中興寺。求棺無所得,鼎哀憤慟哭,忽見江中有物,流至鼎所,鼎切異之。往見,乃新棺也,因以充殮。元帝聞之,以為精誠所感。侯景平,司徒王僧辯以為戶曹屬,歷太尉掾、大司馬從事、中書侍郎。
  3. ^ 《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四十三·藝術》:陳武帝在南徐州,鼎望氣知其當王,遂寄孥焉。因謂陳武帝曰:「明年有大臣誅死,後四歲,梁其代終,天之曆數當歸舜後。昔周滅殷氏,封媯滿於宛丘,其裔子孫因為陳氏。僕觀明公天縱神武,繼絕統者,無乃是乎!」武帝陰有圖僧辯意,聞其言,大喜,因而定策。及受禪,拜黃門侍郎,俄遷司農卿、司徒右長史、貞威將軍,領安右晉安王長史、行府國事,轉廷尉卿。
  4. ^ 《隋書·帝紀第一·高祖上》:辛丑,陳散騎常侍韋鼎、兼通直散騎常侍王瑳來聘於周,至而上已受禪,致之介國。
  5. ^ 《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四十三·藝術》:太建中,為聘周主使,加散騎常侍。
  6. ^ 《南史·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八》:太建中,以廷尉卿為聘周使,加散騎常侍。後為太府卿。
  7.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五·陳紀九》:散騎常侍韋鼎、兼通直散騎常侍王瑳聘於周。辛丑,至長安,隋已受禪,隋主致之介國。
  8. ^ 《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四十三·藝術》:尋為祕書監、宣遠將軍,轉臨海王長史,行吳興郡事。入為太府卿。至德初,鼎盡質貨田宅,寓居僧寺。友人大匠卿毛彪問其故,答曰:「江東王氣盡於此矣。吾與爾當葬長安。期運將及,故破產耳。」
  9. ^ 《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四十三·藝術》:初,鼎之聘周也,嘗與高祖相遇,鼎謂高祖曰:「觀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監深遠,亦非群賢所逮也。不久必大貴,貴則天下一家,歲一周天,老夫當委質。公相不可言,願深自愛。」及陳平,上馳召之,授上儀同三司,待遇甚厚。上每與公王宴賞,鼎恆預焉。高祖嘗從容謂之曰:「韋世康與公相去遠近?」鼎對曰:「臣宗族分派,南北孤絕,自生以來,未嘗訪問。」帝曰:「公百世卿族,何得爾也。」乃命官給酒餚,遣世康與鼎還杜陵,樂飲十餘日。鼎乃考校昭穆,自楚太傅孟以下二十餘世,作韋氏譜七卷。
  10.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七·隋紀一》:初,陳散騎常侍韋鼎聘於周,遇帝而異之,謂帝曰:「公當貴,貴則天下一家,歲一周天,老夫當委質於公。」及至德之初,鼎為大府卿,盡賣田宅,大匠卿毛彪問其故,鼎曰:「江東王氣,盡於此矣!吾與爾當葬長安。」及陳平,上召鼎為上儀同三司。鼎,睿之孫也。
  11. ^ 《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四十三·藝術》:時蘭陵公主寡,上為之求夫,選親衛柳述及蕭瑒等以示於鼎。鼎曰:「瑒當封侯,而無貴妻之相,述亦通顯,而守位不終。」上曰:「位由我耳。」遂以主降述。上又問鼎:「諸兒誰得嗣?」答曰:「至尊、皇后所最愛者,即當與之,非臣敢預知也。」上笑曰:「不肯顯言乎?」
  12.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九·隋紀三》:上密令善相者來和遍視諸子,對曰:「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上又問上儀同三司韋鼎:「我諸兒誰得嗣位?」對曰:「至尊、皇后所最愛者當與之,非臣敢預知也。」上笑曰:「卿不肯顯言邪!」
  13. ^ 《隋書·卷七十八·列傳第四十三·藝術》:開皇十二年,除光州刺史,以仁義教導,務弘清靜。州中有土豪,外修邊幅,而內行不軌,常為劫盜。鼎於都會時謂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賊?」因條其徒黨謀議逗留,其人驚懼,即自首伏。又有人客游,通主家之妾,及其還去,妾盜珍物,於夜亡,尋於草中為人所殺。主家知客與妾通,因告客殺之。縣司鞫問,具得姦狀,因斷客死。獄成,上於鼎,鼎覽之曰:「此客實姦,而殺非也。乃某寺僧妾盜物,令奴殺之,贓在某處。」即放此客,遣掩僧,並獲贓物。自是部內肅然不言,咸稱其有神,道無拾遺。尋追入京,以年老多病,累加優賜。頃之,卒,年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