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A2569875/條目備份/0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化學反應方程式列表中,記錄着各種化學反應方程式。它按照元素分類,從A開頭的元素到Z開頭的元素,最後是有機物,按官能團分類。關於離子方程式請另見離子方程式列表

本列表的收錄標準為:收錄特徵性的化學方程式(類似的將歸納進離子方程式列表)。當方程式記錄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便會建立分頁面。找不到出處的化學方程式不會被記錄。

A[編輯]

Ac(錒)[編輯]

  • 氯化錒
    • AcCl3 + 3 NaOH → Ac(OH)3↓ + 3 NaCl 產生白色凝膠沉澱。[1]
  • 氟化錒
    • AcF3 + 3 Li → 3 LiF + Ac 用鋰蒸汽在1000-1275℃下在鉬坩堝中真空還原。[2]
  • 草酸錒
    • Ac2(C2O4)3 → Ac2O3 + 3 CO2↑ + 3 CO↑ 於1000-1100℃煅燒。
  • 氫氧化錒
    • Ac(OH)3 + 3 HNO3 → Ac(NO3)3 + 3 H2O 白色固體溶解,產生無色溶液。

Ag(銀)[編輯]

    • 4 Ag + O2 + 2 H2S → 2 Ag2S + 2 H2O [3] 銀和硫化氫迅速反應,生成黑色固體。
    • 3 Ag + 4HNO3 → 3 AgNO3 + 2 H2O + NO↑ [4]溶解在硝酸中,生成無色溶液,放出的無色氣體在空氣中變紅。
  • 碘化銀
    • 2 AgI → 2 Ag + I2 碘化銀遇光分解,吸收大量熱,先變灰後變黑。[5]
    • 2 AgI + Na2S → 2 NaI + Ag2S [6] 黃色固體變黑。
  • 硝酸銀
    • 2 AgNO3 → 2 Ag + 2 NO2↑ + O2硝酸銀加熱至713K分解。它在光照下也緩慢分解。
    • AgNO3 + NaCl → NaNO3 + AgCl↓ 產生不溶於的白色沉澱。
    • AgNO3 + KCl → KNO3 + AgCl↓ 產生不溶於酸的白色沉澱。
    • AgNO3 + HCl → HNO3 + AgCl↓ 產生不溶於酸的白色沉澱。
    • 2 AgNO3 + Cu → Cu(NO3)2 + 2 Ag 和硝酸銀溶液反應,銅表面逐漸變成銀白色,溶液逐漸變成藍色。
    • 2 AgNO3 + 2 NaOH → Ag2O↓ + H2O + 2 NaNO3 產生暗棕色的沉澱。
    • 2 AgNO3 + 2 KOH → Ag2O↓ + H2O + 2 KNO3 產生暗棕色的沉澱。
    • AgNO3 + KOH → AgOH↓ + KNO3 硝酸銀的90%乙醇溶液在低於-45℃和氫氧化鉀反應,得到白色沉澱,沉澱極不穩定,高於此溫度立刻分解成暗棕色的Ag2O和水。
  • 銀氨溶液
    • 2 Ag(NH3)2OH + CH3CHO → 2 Ag↓ + CH3COONH4 + 3 NH3 + H20
      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反應。銀氨溶液具有氧化性,為氫氧化銀絡合物。反應較快時生成黑色的銀顆粒,較慢時可生成光亮的銀鏡,又稱銀鏡反應,能發生銀鏡反應為有機化學的重要性質。

Al(鋁)[編輯]

    • 4 Al + 3 O2 → 2 Al2O3 [7] 常溫即可反應,生成的氧化膜緻密,阻礙空氣中的氧氣繼續反應
    • 2 Al + 2H2O + 2NaOH → 2NaAlO2 + 3H2
  • 氯化鋁
    • 4 AlCl3(無水、熔融) + 3 K → Al + 3 KAlCl4

Am(鎇)[編輯]

  • 三氧化二鎇
    • Am2O3 + 2 La → La2O3 + 2 Am
  • 二氧化鎇
    • 6 AmO2 + 8 AlBr3 → 6 AmBr3 + 4 Al2O3 + 3 Br2
    • 3 AmO2 + 4 La → 3 Am + 2 La2O3 在1500℃左右蒸發出來。真空反應。
    • AmO2 + 2 Pt + 2 H2 → AmPt2 + 2 H2O 在1200℃反應。
  • 三氯化鎇
    • AmCl3 + 3 NH4I → AmI3 + 3 NH4Cl

Ar(氬)[編輯]

  • 氟氬化氫
    • HArF → HF + Ar 在-256℃以上分解。[8]

As(砷)[編輯]

  • 三氯化砷
    • AsCl3 + 3 H2O → H3AsO3 + 3 HCl
  • 三氧化二砷
    • As2O3 + 6 NaOH → 2 Na3AsO3 + 3 H2O 白色固體溶解。
    • As2O3 + 6 HCl → 2 AsCl3 + 3 H2O

At(砹)[編輯]

Au(金)[編輯]

B[編輯]

B(硼)[編輯]

  • 三氯化硼
    • BCl3 + 3 H2O → H3BO3 + 3 HCl

Ba(鋇)[編輯]

    • 2 Ba + O2 → 2 BaO[9] 鋇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 碳酸鋇
    • BaCO3 + 2 HCl → BaCl2 + H2O + CO2↑ 白色固體在鹽酸中溶解,放出氣體。
    • BaCO3 → BaO + CO2↑ 高溫反應。
  • 氧化鋇
    • BaO + H2O → Ba(OH)2 白色固體和水劇烈反應,放出大量熱。

Be(鈹)[編輯]

    • 2Be + O2 → 2BeO 點燃反應。

Bh(釒波)[編輯]

Bi(鉍)[編輯]

    • 4 Bi + 3 O2 → 2 Bi2O3 加熱或點燃可以反應,點燃時火焰為藍白色。[10]
    • 2 Bi + 5 F2 → 2 BiF5 產生白色固體。
  • 硝酸鉍(III)
    • Bi(NO3)3 + NaClO + 4 NaOH → NaBiO3↓ + 3 NaNO3 + NaCl + 2 H2O 在90℃反應,保留數小時,生成黃色的鉍酸鈉沉澱。

Bk(錇)[編輯]

  • 三氧化二錇
    • 2 Bk2O3 + O2 → 4 BkO2 在600℃反應。
    • Bk2O3 + 6 HCl(g) → 2 BkCl3 + 3 H2O(g) 在520℃反應。[11]

C[編輯]

C(碳)[編輯]

    • 2 C + O2 → 2 CO 氧氣不足時,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一氧化碳。
    • C + O2 → CO2 碳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為發出紅光,在純氧中則是劇烈燃燒發出白光。
    • C + CO2 → 2 CO 高溫反應。此反應為吸熱反應。
  • 一氧化碳
    • 2 CO + 2 NO → 2 CO2 + N2 在Pt-Pd催化劑下反應(註:能使催化劑中毒)。

Ca(鈣)[編輯]

  • 氧化鈣【俗稱生石灰】
    • CaO + H2O → Ca(OH)2 氧化鈣和水反應,放出大量熱,可以使水沸騰。
    • CaO + 2HCl → CaCl2 + H2O 氧化鈣和鹽酸反應,放出大量熱,可以使鹽酸沸騰。
  • 氯化鈣
    • CaCl2 + Na2CO3 → 2 NaCl + CaCO3↓ 出現白色沉澱。
  • 碳化鈣
    • CaC2 + 2 KF → CaF2 + 2 C + 2 K↑ 於1000-1054℃反應。
    • CaC2 + 2 CsCl(g) → CaCl2(l) + 2 C + 2 Cs(g) 於1327℃反應。
  • 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石灰水】
    • Ca(OH)2+CO2→H2O+CaCO3↓溶液(即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此反應常用於檢測二氧化碳是否生成【附:在此反應中,首先CO2氣體與水化合反應生成H2CO3,H2CO3再與Ca(OH)2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水和CaCO3沉澱】
  • 碳酸鈣
    • CaCO3→CaO+CO2↑ 此反應為高溫反應

Cd(鎘)[編輯]

Ce(鈰)[編輯]

Cf(鐦)[編輯]

Cl(氯)[編輯]

  • 氯氣
    • Cl2 + 2 Na → 2 NaCl 加熱反應,鈉表面變白。點燃反應,有明亮的黃色火焰,產生白煙,放出大量熱。

Cm(鋦)[編輯]

Cn(鎶)[編輯]

Co(鈷)[編輯]

    • Co + 2 HCl → CoCl2 + H2↑ 鈷逐漸溶解,生成粉紅色溶液,放出氫氣

Cr(鉻)[編輯]

  • 鉻酸鉀
    • K2CrO4 + BaCl2 → BaCrO4↓ + 2 KCl 出現黃色沉澱。

Cs(銫)[編輯]

    • 2 Cs + 2 H2O → 2 CsOH + H2↑ 在很低的溫度即可爆炸性地反應。

Cu(銅)[編輯]

  • 氧化銅
    • CuO + 2 HBr → CuBr2 + H2O 氧化銅逐漸在氫溴酸中溶解,生成藍色溶液。溶液在變藍之前可能會先變成深紫色,深紫色再逐漸褪去,產生藍色。
    • 3 CuO + 2 NH3 → 3 Cu + N2 + 3 H2O 加熱反應,黑色固體變紅。
    • CuO+CO→Cu+CO2 加熱條件下反應,黑色粉末變紅
    • 2CuO+C→2Cu+CO2↑加熱條件下反應,黑色粉末部分變紅
    • CuO+H2→Cu+H2O 加熱條件下反應,黑色粉末變紅
  • 氫氧化銅
    • Cu(OH)2 → CuO + H2O 微熱到80℃開始分解,185℃完全分解。潮濕的氫氧化銅易分解。
  • 硫酸銅
    • 4CuSO4+3Ca(OH)2→3CaSO4+Cu4(OH)6SO4↓ 生成綠色沉澱,藍色溶液變為無色。此反應為波爾多液的製作原理。
  • 鹼式碳酸銅【在自然界中常以銅綠,孔雀石的形式存在】
    • Cu2(OH)2CO3→2CuO+CO2↑+H2O 加熱條件下反應
    • Cu2(OH)2CO3 + 2H2SO4→ 2CuSO4+ 3H2O + CO2

D、E[編輯]

Db(釒杜)[編輯]

Ds(釒達)[編輯]

Dy(鏑)[編輯]

Er(鉺)[編輯]

Es(鎄)[編輯]

Eu(銪)[編輯]

  • 氫氧化銪
    • Eu(OH)3 + 3 HCl → EuCl3 + 3 H2O 固體溶解。

F、G[編輯]

F(氟)[編輯]

  • 氟化氫(氫氟酸)
    • HF + NaOH → NaF + H2O[12] 氫氟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常溫反應,放熱。若和氫氧化鈉固體則更劇烈反應,放出的大量熱可以使溶液沸騰。
    • 2 HF + Na2CO3 → 2 NaF + CO2↑ + H2O 反應有氣體生成。
    • 4 HF + SiO2 → SiF4↑ + 2 H2O[13] 。此反應可用於蝕刻玻璃。
    • F2 + Xe → XeF2 以化學計量比在電火花的條件下反應。

Fe(鐵)[編輯]

    • 3 Fe + 2 O2 → Fe3O4 鐵在純氧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白光和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註:鐵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只能被加熱到紅熱狀態】
    • Fe + CuSO4 → Cu + FeSO4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有紫紅色固體生成,溶液逐漸變成淺綠色。
    • 2 Fe + 3 Cl2 → 2 FeCl3 鐵在氯氣中點燃,發光放熱,產生棕黃色煙。
  • 氧化鐵
    • Fe2O3+CO→Fe+CO2 在高溫條件下反應。此反應為高爐煉鐵的反應原理。
  • 亞鐵氰化鉀
    • K4[Fe(CN)6] + 3 H2SO4 → 2 K2SO4 + FeSO4 + 6 HCN↑
  • 鐵氰化鉀
    • 2 K3[Fe(CN)6](s) + 2 KI(s) → 2 K4[Fe(CN)6](s) + I2(s) 固相反應。在液相中不反應。

Fm(鐨)[編輯]

Fr(鈁)[編輯]

Ga(鎵)[編輯]

Gd(釓)[編輯]

Ge(鍺)[編輯]

H、I[編輯]

H(氫)[編輯]

  • 氫氣
    • 2 H2 + O2 → 2 H2O 點燃或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燃燒有淡藍色火焰,放出大量熱。混合後點燃可爆炸。
    • 2 H2O + 2 F2 → 4 HF + O2 室溫下的水和氟氣主要反應。
    • H2O+CO2→H2CO3 【註:室溫下,生成的碳酸易重新分解為水合二氧化碳】
    • 2H2O→2H2↑+O2↑ 在通電的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氫氣與氧氣。生產的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2:1.
  • 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
    • 2 H2O2 → 2 H2O + O2↑ 光照、受熱或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催化劑有二氧化錳氧化鐵過氧化氫酶等。此反應常用於實驗室製取氧氣。

He(氦)[編輯]

  • 氦目前未製得任何化合物,故不能參加任何化學反應。

Hf(鉿)[編輯]

Hg(汞)[編輯]

  • 氯化亞汞
    • Hg2Cl2 + 2 NaBH4 → B2H6↑ + H2↑ + 2 NaCl + 2 Hg 在二甘醚中反應。
    • Hg2Cl2 + SnCl2 + 2 HCl → 2 Hg↓ + H2SnCl6 產生黑色的金屬汞。
    • Hg2Cl2 → HgCl2 + Hg 光照分解。
  • 氯化汞
    • HgCl2 + 2 NH3 → Hg(NH2)Cl↓ + NH4Cl 發生取代反應,產生氯化氨基汞沉澱。
  • 硝酸汞
    • Hg(NO3)2 + Cu → Cu(NO3)2 + Hg 銅上出現並滴落銀白色的金屬液滴,溶液逐漸變成藍色。

Ho(鈥)[編輯]

Hs(釒黑)[編輯]

I(碘)[編輯]

    • I2 + 5 F2 → 2 IF5 在298K反應。

In(銦)[編輯]

Ir(銥)[編輯]

K、L[編輯]

K(鉀)[編輯]

    • 2 K + 2 H2O → 2 KOH + H2↑ 鉀在水中劇烈反應,在水中快速浮動並發出「嘶嘶」響聲,點燃所放出的氫氣。可能爆炸。
    • 2 K + H2 → 2 KH 加熱反應,鉀的表面變白。
    • 2 K + F2 → 2 KF 鉀在氟氣中自燃,激烈反應。
    • 10 K + 2 KNO3 → 6 K2O + N2↑ 受熱後激烈反應。
  • 氧化鉀
    • K2O + H2O → 2 KOH[14] 激烈反應,放熱。
  • 過氧化鉀
    • K2O2 + H2O → 2KOH + O2↑ 劇烈反應,放出大量熱,生成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
    • K2O2 + 2K → 2K2O 激烈反應。
    • 2 K2O2 + 2 CO2 → 2 K2CO3 + O2 和不完全乾燥的二氧化碳有明顯的反應。
  • 高錳酸鉀
    • 2KMnO4→K2MnO4+MnO2+O2↑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此反應常用於實驗室製取氧氣
  • 氯酸鉀
    • 2KClO3→2KCl+3O2↑在加入催化劑並加熱的條件下反應。此反應常用於實驗室製取氧氣

Kr(氪)[編輯]

  • 氪氣
    • Kr + F2 → KrF2 在-189~-187℃、700~2200V放電的條件下化合。[15]
  • 二氟化氪
    • 3 KrF2 + Xe → XeF6 + 3 Kr
    • 5 KrF2 + I2 → 2 IF5 + 5 Kr[16]
    • 7 KrF2 + 2 Au → 2KrF[AuF6] + 5 Kr[17]

La(鑭)[編輯]

    • 4 La + 3 O2 → 2 La2O3[18] 150℃自燃。
    • 2 La + 3 H2SO4(稀) → La2(SO4)3 + 3 H2↑ 迅速反應,放熱。

Li(鋰)[編輯]

Lr(鐒)[編輯]

Lu(鑥)[編輯]

M[編輯]

Md(鍆)[編輯]

Mg(鎂)[編輯]

    • 2 Mg + O2 → 2 MgO 點燃時,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產生白煙並放出大量熱。鎂常溫下和空氣中的氧氣也反應。

Mn(錳)[編輯]

    • Mn + H2SO4(稀) → MnSO4 + H2↑ 錳逐漸溶解,放出可燃氣體。若錳純度不是特別高,則會帶有一些氣味。
    • Mn + 2 HCl → MnCl2 + H2↑ 錳逐漸溶解,放出可燃氣體。
    • Mn + CuSO4 → MnSO4 + Cu 常溫迅速反應,放熱,有紫紅色固體和少量氣泡產生。
  • 二氧化錳
    • MnO2 + 4 HCl(濃) → MnCl2 + Cl2↑ + 2H2O [19] 加熱反應,有淡黃綠色的、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產生。
    • MnO2 + CO → MnO + CO2 高溫反應。
    • MnO2 + H2 → MnO +H2O 高溫反應。

Mo(鉬)[編輯]

Mt(釒麥)[編輯]

N[編輯]

N(氮)[編輯]

  • 氮氣
    • N2 + 3 H2高溫、高壓、催化劑→ 2 NH3 的工業製法。
  • 氨氣
    • 4 NH3 + 6 NO → 5 N2 + 6 H2O 在CuO-Cr2O3作為催化劑的條件下進行反應。(註:操作溫度較寬,氮氧化物轉化率達99%)
    • 8 NH3 + 6 NO2 → 7 N2 + 12 H2O 在CuO-Cr2O3作為催化劑的條件下進行反應。
  • 一氧化氮
    • NO + O3 → NO2 + O2
  • 二氧化氮
    • 2 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
    • NO2 + O → NO + O2 這是一氧化氮催化臭氧分解的反應之一。

Na(鈉)[編輯]

Nb(鈮)[編輯]

Nd(釹)[編輯]

Ne(氖)[編輯]

  • 氦目前未製得任何化合物,故不能參加任何化學反應。

Ni(鎳)[編輯]

  • 一氧化鎳
    • NiO + 2 HCl → NiCl2 + H2O 暗綠色固體逐漸溶解,產生綠色溶液。
  • 三氧化二鎳
    • Ni2O3 + 6 HCl → 2 NiCl2 + Cl2↑ + 3 H2O 黑色固體逐漸溶解,產生綠色溶液,並放出有毒氣體。[20]
  • 鹼式氧化鈷(III)
    • 2 CoO(OH) + 6 HCl → 2 CoCl2 + Cl2↑ + 4 H2O 黑色固體逐漸溶解,產生綠色溶液,並放出有毒氣體。
  • 氯化鎳
    • NiCl2 + 2 KCN(不足) → Ni(CN)2↓ + 2 KCl 產生灰藍色的水合氰化物沉澱。
    • NiCl2 + 4 KCN → K2[Ni(CN)4] + 2 KCl 開始滴加氰化鉀時,先產生灰藍色的水合氰化物沉澱,繼續滴加,沉澱逐漸溶解,並形成橙黃色溶液。
  • K2[Ni(CN)4]
    • K2[Ni(CN)4] + KCN(濃) → K3[Ni(CN)5] 橙黃色溶液變為深紅色。[21]

No(鍩)[編輯]

Np(鎿)[編輯]

O、P[編輯]

O(氧)[編輯]

  • 二氟化氧
    • OF2 + H2O(g) → O2 + 2HF 和液態水反應緩慢,和水蒸氣則爆炸。[22]

Os(鋨)[編輯]

    • Os + 2 O2 → OsO4 粉末狀的鋨在常溫下與氧氣緩慢反應,生成四氧化鋨。塊狀的鋨則須加熱至670 K才能被氧氣氧化。
    • Os + 2 Cl2 → OsCl4 加熱反應,生成紅色物質。
    • Os + 2 Br2 → OsBr4 加熱反應,生成黑色物質。[23]
  • 氫氧化鋨(IV)
    • Os(OH)4 → OsO2 + 2 H2O 於100℃反應。

P(磷)[編輯]

    • 4 P + 5 O2 → P4O10 在空氣中燃燒,發出黃色火焰,放出大量熱,產生大量白煙。白磷可以自燃,其他同素異形體適當加熱燃燒。P4O10可以簡寫為P2O5
  • 三氯化磷
    • PCl3 + O3 → POCl3 + O2
    • 3 PCl3 + KClO3 → 3 POCl3 + KCl
    • PCl3(l) + AsF3(l) → AsCl3(l) + PF3
  • 五氯化磷
    • PCl5 + C2H2O4(草酸) → POCl3 + CO↑ + CO2↑ + 2HCl↑ 加熱反應。
    • 3PCl5 + 2 H3BO3 → 3 POCl3 + B2O3 + 6 HCl↑ 加熱反應。
    • PCl5 + P2O5 → 5 POCl3
    • PCl5 <==> PCl3 + Cl2 在300℃發生可逆反應。
    • PCl5 + 5 Br2 → PCl5·Br10 加合反應。
  • 磷酸
    • 2 H3PO4 → H4P2O7 + H2O↑ 在250℃反應
    • x H3PO4 → (HPO3)x + x H2O↑ 在400℃以上反應。

Pa(鏷)[編輯]

Pb(鉛)[編輯]

Pd(鈀)[編輯]

  • 碘化鈀
    • PdI2 + 8 F2 → PdF2 + 2 IF7 在473K反應。

Pm(鉕)[編輯]

    • 4 Pm + 3 O2 → 2 Pm2O3 在空氣中緩慢氧化,在150-180℃燃燒。
  • 氫氧化鉕
    • Pm(OH)3 + 3 HNO3 → Pm(NO3)3 + 3 H2O 氫氧化鉕逐漸被溶解,產生淺紅黃色溶液(因含有Pm3+)。硝酸鉕晶體為淺玫瑰色,極易潮解。
    • Pm(OH)3 + 3 HCl → PmCl3 + 3 H2O 氯化鉕晶體為黃色。

Po(鉕)[編輯]

Pr(鐠)[編輯]

Pt(鉑)[編輯]

    • 3 Pt + 4 HNO3 + 18 HCl → 3 H2[PtCl6] + 4 NO↑ + 8 H2O 鉑溶解在王水中。

Pu(鈈)[編輯]

  • 二氧化鈈
    • 4 PuO2 + 10 Li2O + 3 O2 → Li5PuO6 加熱至370-400℃,得到綠色固體。[24]
  • 碳酸銨鈈酰
    • (NH4)4[PuO2(CO3)3] → PuO2CO3 + 4 NH3↑ + 2 CO2↑ + 2 H2O 在120℃反應,綠色固體變紅。[25]

R[編輯]

Ra(鐳)[編輯]

Rb(銣)[編輯]

Re(錸)[編輯]

Rf(釒盧)[編輯]

Rg(釒侖)[編輯]

Rh(銠)[編輯]

Rn(氡)[編輯]

  • 二氟化氡
    • 2 RnF2 + 2 H2O → 2 Rn↑ + O2↑ + 2HF↑[26]

Ru(釕)[編輯]

  • 四氧化釕
    • 2 RuO4 + 16 HCl → 2 RuCl3 + 8 H2O + 5 Cl2↑ 常溫反應。將鹽酸氧化(即使是稀鹽酸),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淡黃綠色氣體。[27]

S[編輯]

S(硫)[編輯]

    • S + O2 → SO2 在空氣中點燃產生淡藍色火焰,在純氧中點燃生成藍紫色火焰。生成的氣體有刺激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渾濁,也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 S + 2Na → Na2S 研磨爆炸

Sb(銻)[編輯]

  • 氯化銻(III)
    • SbCl3 + H2O → SbOCl↓ + 2 HCl 產生白色渾濁,靜置後沉澱。
  • 硝酸銻(III)
    • Sb(NO3)3 + H2O → SbONO3↓ + 2 HNO3[28] 產生白色渾濁,靜置後沉澱。
  • 氧化銻(III)
    • Sb2O3 + 3 C → 2 Sb + 3 CO[29] 高溫煅燒。
  • 硫化銻(III)
    • 2 Sb2S3 + 9 O2 → 2 Sb2O3 + 6 SO2 高溫煅燒。

Sc(鈧)[編輯]

Se(硒)[編輯]

Sg(釒喜)[編輯]

Si(硅)[編輯]

Sm(釤)[編輯]

  • 氯化釤(III)
    • 2 SmCl3 + H2 → 2 SmCl2 + 2 HCl 加熱。
  • 碘化釤(III)
    • 2 SmI3 → 2 SmI2 + I2(g) 700℃分解。

Sn(錫)[編輯]

  • 硫化亞錫
    • SnS + Na2S2 → Na2SnS3 棕色固體溶解在二硫化鈉溶液中。
  • 硫化錫
    • SnS2 + Na2S → Na2SnS3 黃色固體溶解在硫化鈉溶液中。

Sr(鍶)[編輯]

  • 碳酸鍶
    • SrCO3 + 2 HNO3 → Sr(NO3)2 + H2O + CO2↑ 白色固體逐漸溶解,放出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T[編輯]

Ta(鉭)[編輯]

Tb(鋱)[編輯]

Tc(鍀)[編輯]

Te(碲)[編輯]

Th(釷)[編輯]

  • 二氧化釷
    • ThO2 + 4 HF(g) → ThF4 + 2 H2O 於600℃反應。
  • 氫氧化釷
    • Th(OH)4 → ThO2 + 2 H2O↑ 在470℃以上反應。
  • 草酸釷
    • Th(C2O4)2 →ThO2 + 2 CO2↑ + 2 CO↑ 650~800℃灼燒反應。

Ti(鈦)[編輯]

    • 2 Ti + N2 → 2 TiN 鈦於800℃在氮氣中燃燒,生成黃褐色的氮化鈦(主要是TiN)。
    • 5 Ti + C + 2 N2 → Ti5CN4 高溫反應,產生四氮一碳化五鈦[30]

Tl(鉈)[編輯]

Tm(銩)[編輯]

U、V、W、X、Y、Z[編輯]

U(鈾)[編輯]

    • U + 3 F2 → UF6
    • 2 U + 3 H2 → 2 UH3 於250-300℃迅速反應,生成黑色粉末。反應放熱。[31]
  • 三氧化鈾
    • 6 UO3 → 2 U3O8 + O2↑ 高溫反應,橙黃色固體逐漸變成暗綠色固體。[32]
    • UO3 + H2 → UO2 + H2O 於650℃反應。
    • UO3 + CO → UO2 + CO2 於800℃反應。
    • UO3 + 3 SF4 → UF6 + 3 SOF2 於300℃反應
    • UO3 + 3 Na2CO3 + H2O → Na4[UO2(CO3)3] + 2 NaOH
  • 八氧化三鈾
    • U3O8 + 6 Cl2 + 8 C → 3 UCl4 + 8 CO 產生暗綠色固體。
  • 硝酸鈾酰
    • 2 UO2(NO3)2 → 2 UO3 + 4 NO2↑ + O2硝酸鈾酰受熱分解,產生橙黃色固體三氧化鈾,放出紅棕色的氣體,放出的氣體可助燃。
  • 硫酸鈾酰
    • 2 UO2SO4 + 6 NH3 + 3 H2O → (NH4)2U2O7 + 2 (NH4)2SO4
  • 碳酸鈉鈾酰
    • Na4[UO2(CO3)3] + 3 Na2CO3 + 2 H2O → Na6[U(CO3)6] + 4 NaOH 。[33]
  • 碳酸銨鈾酰
    • 3 (NH4)4[UO2(CO3)3] → 3 UO3 + 10 NH3↑ + 9 CO2↑ + N2↑ + 9 H2O↑ 於800℃反應。
  • 四氟化鈾
    • UF4(s) + F2(g) → UF6(s)
    • UF4 + 2 Mg → U + 2 MgF2 在高於700℃下反應。此法產率可達97%。
  • 六氟化鈾
    • UF6 + 2 H2O → UO2F2 + 4 HF 六氟化鈾在潮濕的空氣中發煙。

V(釩)[編輯]

  • 五氧化二釩
    • V2O5 + 2 HNO3 → 2 VO2(NO3) + H2O 產生淡黃色溶液。
    • V2O5 + 3 SOCl2 → 2 VOCl3 + 3 SO2↑ 產生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刺激性有毒氣體。

W(鎢)[編輯]

  • 三氧化鎢
    • WO3 + 3H2 → W + 3H2O 高溫反應。

Xe(氙)[編輯]

Xe + F2 → XeF2 以化學計量比在電火花的條件下反應。

Y(釔)[編輯]

    • 4 Y + 3 O2 → 2 Y2O3 釔在空氣中燃燒,發出白光。

Yb(鐿)[編輯]

Zn(鋅)[編輯]

    • Zn + Cl2 → ZnCl2 鋅在氯氣中燃燒。
    • Zn + 2 HCl → ZnCl2 + H2↑ 鋅逐漸溶於鹽酸,放出可燃氣體。

Zr(鋯)[編輯]

  • 氟鋯酸銨
    • (NH4)2ZrF6 → ZrF4 + 2 NH3↑ + 2 HF↑ 加熱分解。[34]

有機化合物[編輯]

[編輯]

烷烴[編輯]

  • 鏈烷烴
    • CH3CH3 → CH2=CH2 + H2 在800℃裂解。
    • CH4 + O2 → HCHO + H2O 在一氧化氮的催化下,於600℃反應,得到甲醛
  • 小環烷烴
    • △ + H2 → CH3CH2CH3 作催化劑,80℃常壓反應。

非芳香烯烴[編輯]

  • 單烯烴、獨立多烯烴
  • 共軛多烯烴
  • 累加多烯烴

炔烴[編輯]

芳香烴[編輯]

  • 含苯的單環芳烴——苯及其同系物、衍生物
  • 含苯的多環芳烴
    • 多本代脂烴
    • 聯苯
    • 稠合多環芳烴
  • 雜環芳烴

參考資料[編輯]

  1. ^ 《無機化學》叢書(主編 張青蓮).第十六卷 放射化學.P71.3.4.2 錒
  2. ^ 《無機化學》叢書(主編 張青蓮).第十卷 錒系 錒系後元素.P90.4.3.錒的元素性質
  3. ^ 銀(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Silver#Compounds
  4. ^ 硝酸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1%9D%E9%85%B8%E9%93%B6
  5. ^ 碘化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2%98%E5%8C%96%E9%93%B6
  6. ^ 《化學》選修4 化學反應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P64.沉澱的轉化
  7. ^ 鋁: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B%81
  8. ^ Bartlett, Neil. The Noble Gases.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English). 
  9. ^ 氧化鋇: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A7%E5%8C%96%E9%92%A1
  10. ^ 鉍:https://www.webelements.com/bismuth/chemistry.html
  11. ^ 《無機化學》叢書(張青蓮 主編).第十卷 錒系 錒系後元素.P313.12.1.3 錇的化合物
  12. ^ 氟化鈉: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9F%E5%8C%96%E9%88%89
  13. ^ http://zh.wikipedia.org/wiki/二氧化硅#.E5.8C.96.E5.AD.A6.E6.80.A7.E8.B4.A8
  14. ^ 氧化鉀: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A7%E5%8C%96%E9%89%80
  15. ^ 《無機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P492.第16章 無機物合成.16.1 高溫、低溫法
  16. ^ 二氟化氪(法文):http://fr.wikipedia.org/wiki/Difluorure_de_krypton
  17. ^ W. Henderson. Main group chemistry. Great Britain: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00: 149. ISBN 0854046178. 
  18. ^ 鑭(英文):http://en.wikipedia.org/wiki/Lanthanum
  19. ^ 二氧化錳: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8C%E6%B0%A7%E5%8C%96%E9%94%B0
  20. ^ 《無機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P397.13.5.2 鐵、鈷、鎳的化合物
  21. ^ 《無機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P400.13.5.2 鐵、鈷、鎳的化合物
  22. ^ 《高等無機化學》P208.氟化氧
  23. ^ https://www.webelements.com/osmium/chemistry.html
  24. ^ 《無機化學》叢書(張青蓮 主編).第十卷 錒系 錒系後元素.P244.9.3.3(2) 多元氧化物
  25. ^ 《無機化學》叢書(張青蓮 主編).第十卷 錒系 錒系後元素.P248.9.3.4 鈈的其他化合物.2(1)碳酸鹽
  26. ^ 《無機化學》叢書(張青蓮 主編).第十六卷 放射化學.P75.1.氡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化合物
  27. ^ 釕: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B%9B%E6%B0%A7%E5%8C%96%E9%92%8C
  28. ^ 《無機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P340.砷、銻、鉍的鹽
  29. ^ 《無機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P337.砷、銻、鉍單質
  30. ^ 《元素單質反應手冊》P951
  31. ^ 《無機化學》叢書(張青蓮 主編).第十六卷 放射化學.P61 鈾的物理、化學性質
  32. ^ 《無機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P442.14.6.2 鈾的重要化合物
  33. ^ 《無機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P443.14.6.3 鈾的提煉及濃縮
  34. ^ 反應式 鈦分族 http://sce.scnu.edu.cn/course/inorgchem/wjhx03/ziliao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