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JuneAugust/日本鐵甲艦列表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本鐵甲艦列表收錄所有大日本帝國海軍所建造的鐵甲艦

歷史[編輯]

建造者 艦隻的建造者的名稱以及建造時的所在地
主炮 主炮的數量和類型
裝甲 水線裝甲帶的最大厚度
排水量 戰鬥狀態下滿載排水量[a]
推進器 傳動軸的數量,推進系統的類型、可提供的最高航速和功率
服役 艦隻開建和結束建造的日期以及其最終結局
開建日期 開始安放龍骨的日期
下水日期 艦隻下水的日期
完工日期 艦隻完成建造的日期
入役日期 交付使用的日期
結局 艦隻最終結局(例如沉沒、拆解)


隨着海軍軍事技術發展,部分艦隻在其服役期間,在不同的時期曾被分類為不同的艦種。

沖角鐵甲艦[編輯]

「甲鐵」號[編輯]

「甲鐵」號於1865年。[2]
艦名 命名來源 建造者 主炮 裝甲 排水量 推進器 服役
開建日期 下水日期 完工日期 入役日期 結局
「甲鐵」號甲鉄艦/東艦 京都以東國的統稱[3] 波爾多[4] 1,358長噸(1,380公噸 ,10.5(19.4公里每小時;12.1英里每小時),1,200 ihp(890 kW 1863年[2] 1864年6月21日[2] 1864年10月25日[2] 1869年1月[5]

裝甲護衛艦[編輯]

「龍驤」號[編輯]

「龍驤」號停泊於錨地。[6]
艦名 命名來源 建造者 主炮 裝甲 排水量 推進器 服役
開建日期 下水日期 完工日期 入役日期 結局
「龍驤」號 龍飛升上天的樣子[7] 英國亞伯丁造船廠[8] 6門64磅炮[8] 4.5英寸(114公釐) 2,530長噸(2,571公噸[8] 800 ihp(600 kW),9(17公里每小時;10英里每小時) 1869年3月27日[6] 1869年7月24日[8] 1870年3月3日[8]

金剛級[編輯]

「金剛」號於1891年。[9]
艦名 命名來源 建造者[10] 主炮 裝甲 排水量 推進器 服役
開建日期 下水日期 完工日期 入役日期 結局
「金剛」號 金剛山[11] 赫爾厄爾斯船廠英語Earle's Shipbuilding 3門172公釐(6.8英寸)[12] 3—4.5英寸(76—114公釐) 2,248長噸(2,284公噸)[12] 單軸,14(26公里每小時;16英里每小時),2,450匹指示馬力(1,830千瓦特)[12] 1875年9月14日[12] 1877年4月17日[12] 1878年1月 1909年7月20日除籍[12]
「比睿」號 比睿山[13] 彭布羅克碼頭米爾福德黑文造船工程公司英語Milford Haven Shipbuilding & Engineering Co. 1875年9月24日[14] 1877年6月11日[14] 1878年2月[14] 1878年5月22日[14] 1911年4月1日除籍,翌年出售[14]

中央炮房鐵甲艦[編輯]

「扶桑」號[編輯]

「扶桑」號於建成初年。[15]
艦名 同名 建造者 主炮 裝甲 排水量 推進器 服役
開建日期 下水日期 完工日期 入役日期 結局
「扶桑」號 日本古國名之一[13] 薩姆達兄弟公司英語Samuda Brothers 4門單裝240公釐(9.4英寸)炮[16] 3,717長噸(3,777公噸)[16] 2軸,2 trunk steam engines,13(24公里每小時;15英里每小時),3,500匹指示馬力(2,600千瓦特) 1875年9月24日[16] 1877年4月17日[16] 1878年1月[16] 1879年6月11日[16] 1909年2月15日報廢,同年11月出售[16]

炮塔艦[編輯]

「鎮遠」號[編輯]

「鎮遠」號於1895年。[17]
艦名 建造者 主炮 裝甲 排水量 推進器 成本 服役
開建日期 下水日期 完工日期 入役日期 結局
「鎮遠」號

(Chen Yuen)

 德國伏爾鏘造船廠[18] 2門305公釐(12英寸)雙聯裝艦炮[18] 76公釐(3英寸)(甲板)[18] 7,670公噸(7,549長噸)[18][b] 2具螺旋槳,8座圓式燃煤鍋爐驅動2台臥式三缸三脹蒸汽機,15.4節(28.5公里每小時;17.7英里每小時),7,200匹指示馬力(5,400千瓦特)[18] 620萬帝國馬克[20] 1882年[18] 1882年11月28日[18] 1885年11月8日[21] 1894年11月14日觸礁,被日軍俘獲後收編[22] 1912年4月拆解[22]

近海防禦鐵甲艦[編輯]

「平遠」號[編輯]

已被日軍俘獲,停泊在劉公島碼頭的「平遠」號[23]

馬江海戰後,為了重建幾乎全滅的福建水師,新任船政大臣裴蔭森向清政府申請自行建造鐵甲艦[24]。原計劃建造3艘,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最終獲准建造1艘[24]。1886年該艦艦體由福州船政的魏瀚、鄭清濂等人設計監造,輪機部分則由陳兆翱等人在船政內部自行督造[25][26]。作為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全鋼甲軍艦,「平遠」號的設計方參考了法國黃泉級近海防禦鐵甲艦英語Acheron-class gunboat[c]「柯襲德」號、「士迪克十」號和「飛禮則唐」號三艘岸防鐵甲艦的設計[24][27]

艦名 建造者 主炮 裝甲 排水量 推進器 成本 服役
開建日期 下水日期 完工日期 入役日期 結局
「平遠」號

(「龍威」號)

 大清福州船政[28] 1門260公釐(10英寸)克虜伯炮[29][30] 203公釐(8英寸)(彈藥艙、鍋爐)[30][31] 2,640公噸(2,598長噸)[31][32] 2具螺旋槳,4座圓型高式雙門燃煤鍋爐驅動2台複合式康邦省煤蒸汽機,10.5節(19.4公里每小時;12.1英里每小時),2,400匹指示馬力(1,790千瓦特)[31][33] 52.4萬兩白銀[28] 1886年12月7日[29] 1888年1月29日[31][29] 1889年9月28日[31][34] 1895年2月17日,向日軍投降,後被作為炮艦編入日本艦隊[31] 1904年9月18日在日俄戰爭中觸雷沉沒於渤海鐵島以西1.5海里處[35]

腳註[編輯]

注釋[編輯]

  1. ^ 歷史學家埃里希·格魯納(Erich Gröner)指出,滿載被定義為「(等於)排水量加上滿載燃料油、柴油、煤、備用鍋爐給水、飛機燃料和特殊設備」。[1]
  2. ^ 另有來源記載為「7,793公噸(7,670長噸)」[19]
  3. ^ 譯名參考自《中國軍艦圖志 1855-1911》[24]

引文[編輯]

  1. ^ Gröner (1990),第ix頁.
  2. ^ 2.0 2.1 2.2 2.3 張恩東 (2018),第299頁.
  3. ^ 艦船名考(1928年),第16-18頁
  4. ^ 日本近世造船史明治(1973年),第81頁
  5. ^ 唐茜 (2016),第328頁.
  6. ^ 6.0 6.1 張恩東 (2018),第300頁.
  7. ^ 艦船名考(1928年),第22-23頁
  8. ^ 8.0 8.1 8.2 8.3 8.4 唐茜 (2016),第282頁.
  9. ^ 張恩東 (2018),第302頁.
  10. ^ Lengerer, Pt. III, p. 50
  11. ^ Silverstone(1984年),第333頁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唐茜 (2016),第109頁.
  13. ^ 13.0 13.1 Silverstone(1984年),第328頁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唐茜 (2016),第106頁.
  15. ^ 張恩東 (2018),第301頁.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唐茜 (2016),第48頁.
  17. ^ 張恩東 (2018),第296頁.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陳悅 2015,第22頁
  19. ^ 張恩東 2018,第295頁
  20. ^ 布魯斯·泰勒 2021,第2頁
  21. ^ 陳悅 2015,第24頁
  22. ^ 22.0 22.1 陳悅 2015,第26頁
  23. ^ 陳悅 (2015),第35頁.
  24. ^ 24.0 24.1 24.2 24.3 陳悅 2015,第34頁
  25. ^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 1998,第1400頁
  26. ^ 陳悅 2011,第215頁
  27. ^ 張恩東 2018,第297頁
  28. ^ 28.0 28.1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35頁
  29. ^ 29.0 29.1 29.2 《中國艦艇工業歷史資料叢書》編輯部 1994,第924頁
  30. ^ 30.0 30.1 陳悅 2011,第216頁
  31. ^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徐平, 胡珺 & 李強 2015,第295頁
  32. ^ 陳悅 2011,第215頁
  33. ^ 陳悅 2011,第215-216頁
  34. ^ 陳悅 2011,第220頁
  35. ^ 陳悅 2015,第36頁

參考資料[編輯]

  • 淺井將秀 (編). 日本海軍艦船名考. 東京水交社. 1928-12 (日語).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德國戰艦:1815–1945年].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英語). 
  • Silverstone, Paul H. Directory of the World's Capital Ships [世界主力艦名錄]. New York: Hippocrene Books. 1984. ISBN 0-88254-979-0 (英語). 

參考期刊[編輯]

  • Lengerer, Hans. Ahlberg, Lars , 編. The IJN's First Warship Order to a Foreign Country: Armoured Frigate Fusô and Belted Corvettes Kongô and Hiei – Part III [大日本帝國海軍向外國訂購的第一批戰艦:裝甲護衛艦「扶桑」號、水線裝甲護衛艦「金剛」號和「比睿」號 – 第三部分].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Imperial Japanese Warships. September 2007, (Paper III): 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