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親王府
禮王府 | |
---|---|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西城區西黃城根南街9號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3-40 |
認定時間 | 1984年5月24日 |
禮親王府,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西黃城根南街9號,是清朝康親王傑書及其後裔的府第。[1]
歷史
[編輯]禮親王府位於西黃城根南街西北,大醬坊胡同東口路北。該府所在地在明朝是崇禎帝外戚周奎之宅,後為代善所有。[1]
該府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為禮親王代善之孫傑書擇地興建。傑書襲爵後,封號為康親王,故該府最初稱為「康親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傑書的裔孫永恩復號為「禮親王」,故該府亦改稱「禮親王府」。[1]
在第九代禮親王昭槤時期,嘉慶十二年(1807年),該府毀於火災。後來,經嘉慶帝賜銀萬兩,由禮親王昭槤主持,在原址大體依照原式重建該府。[1]
1927年,禮親王府的後人將該府前半部分出租給華北學院(後改稱華北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華北大學結束,該府改為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後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辦公地。如今,該府中路建築大部分保存,其餘建築多經拆改。1984年,該府被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
禮親王府的西黃城根南街9號院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管理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農業委員會、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等機關單位的辦公地點,機關分散在二里溝、三里河、六鋪炕、九號院和中南海的原國家經委也一度流傳「二三六九中,全城來辦公」的順口溜[2]。1980年代,華國鋒、姚依林和張勁夫遷入西黃城根南街9號院北區居住,南區則是各機關單位的辦公地點[3]。後來9號院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基建物業管理中心管理[4]。
建築
[編輯]禮親王府位於西黃城根南街西側,即大醬坊胡同東口路北,南起大醬坊胡同,北到頒賞胡同。該府占地規模較廣,主要建築布局和其他清朝王府相同。在北京的清朝王府中,最大的便是禮親王府和豫親王府,故老北京有諺語「禮王的房,豫王的牆」[1]。
該府建築分為三路,其中中路為主體建築,東路為住宅,西路為花園[1]。
中路的主要建築分前後兩組。前部有正門(宮門),正殿及其兩側翼樓,後殿及其兩廂配殿。後部自成庭院,前為內門(二宮門)、前堂、後堂及其兩廂配房,最後是後罩樓。主要建築有[1]:
- 大門
- 正門(宮門)
- 銀安殿(正殿)
- 東、西配樓
- 後殿:該殿是禮親王府的特點。一般清朝王府均以後殿作為後寢門,二者合併。但禮親王府設有專門的後殿,殿前東、西還各有五間配樓。此為北京清朝王府中的孤例。
- 東、西配殿
- 穿堂門(後寢門、內門、二宮門)
- 神殿
- 東、西配房
- 後罩樓
- 東、西配房
東路建築是禮親王及家人居住、休息之所[1]。
西路為花園,園林設計極巧妙,花園內有山石、池沼、亭台、軒廊等建築。單士元在《清禮王府考》中稱:「西院有假山亭榭,中有斷碑一幢,為乾隆二十九年蘭亭主人綠漪園所撰《老槐行》;據傳,八國聯軍之役,禮府為法軍占領,掘銀安殿基得銀窖。」 [1]
石景山區禮親王府
[編輯]禮王府 | |
---|---|
北京市石景山區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金頂山路33號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4-? |
認定時間 | 2001年10月29日 |
北京市石景山區也有一處禮王府,始建於清朝,位於福壽嶺的北京鐵路分局北京療養院內。2001年10月29日,被石景山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石景山區文物保護單位。整體修繕之後,作為北京鐵路分局北京療養院文化活動中心使用。[5][6]
參考文獻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礼亲王府,北京清代王府建筑与文化,于2013-02-26查阅. [201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7).
- ^ 劉小石. 城市规划杰出的先驱——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00周年. 城市規劃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2001, 25 (05): 45–49. ISSN 1002-1329.
- ^ 杜润生病逝享年102岁 曾主持起草5个一号文件. 搜狐. 2015-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6).
-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城区西黄城根南街9号院综合整治项目中标公告. 中國政府採購網. 2015-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7).
- ^ 關於石景山區區域內60處文物保護單位的公示,石景山區文化委員會,2006-11-30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1-04.
- ^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石景山区文化委员会,2011-02-13. [2015-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