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休
外觀
貫休(832年—912年),又稱貫休法師,字德隱,俗姓姜氏,蘭溪人[1],是唐末至五代十國時期的和尚。
生平
[編輯]貫休出生於詩書官宦人家,七歲時便在和安寺出家[2]。曾為吳越武肅王錢鏐所重,貫休有詩賀之:「貴逼身來不自由,幾年勤苦蹈林丘。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萊子衣裳宮錦窄,謝公篇詠綺霞羞。他年名上凌煙閣,豈羨當時萬戶侯」。錢鏐傳令貫休將「十四州」改為「四十州」,才許相見。貫休不肯改,說:「州亦難添,詩亦難改。閒雲野鶴,何天不可飛耶!」遂拂袖而去[3]。中和元年(881) ,離開江東,流亡到荊湘一帶。中和四年左右,返婺州主持戒壇。[4]
乾寧三年至荊南,節度使成汭很禮遇他。[5]天復元年成汭欲貫休授書法,貫休推說:「此事須登壇可授,安得草草而言!」,成汭聞言大怒,命人押送出荊州[6]。天復三年(903年)入蜀。[7]至益州,受前蜀王建所禮遇,「過秦主待道安之禮」[8],王建為貫休建龍華禪院,署號禪月大師或稱呼得得來和尚。
貫休精通詩畫,辛文房曾盛讚貫休:「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意,昔謂龍象,蹴踏非驢所堪,果僧中之一豪也。」[9]尤其聞名於繪畫羅漢[10],「胡貌梵相,曲盡其態」[11]。《宣和畫譜》說貫休羅漢「狀貌古野,殊不類世間所傳,豐頤蹙額,深目大鼻,或巨顙槁項,黝然若夷獠異類。」相傳其「真本在豫章西山雲堂院供養,……迎請祈雨,無不應驗。」[12]一說米芾的字師法貫休[13]。有詩文集《西嶽集》傳世。晚年居唐山十四年[14]。與齊己、皎然皆以詩聞名[15],並稱為「唐三高僧」,後人編纂《唐三高僧詩集》。乾化二年(915年)以八十一歲圓寂於前蜀[16]。
注釋
[編輯]- ^ 曇域《禪月集序》雲 :「先師名貫休 ,字德隱 ,婺州蘭溪縣登高里人也 。俗姓姜氏 ……(到蜀) 進上先皇帝詩 , 其略雲 :『一瓶一缽垂垂老 ,萬水千山得得來。』高祖禮待 ……賜號禪月大師。」《宋高僧傳》卷三十 :「釋貫休 …… 金華蘭溪登高人也 , ……(入蜀) 署號禪月大師 ,蜀主常呼為得得來和尚。」
- ^ 曇域禪師在《禪月集後序》說:「(貫休)少小之時, 便歸覺路於和安寺,請圓貞長老和尚為師。」;又見於贊寧《高僧傳》卷三十
- ^ 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七十五。傅璇琮則認為貫休向錢王獻詩一事純屬後人偽托。(傅璇琮:《五代詩話》「前言」)
- ^ 《宋高僧傳》卷三十 :「次太守蔣環開洗懺戒壇,命休為監壇焉。」《唐刺史考》卷一四五 :「蔣環,中和四年至景福元年,婺州刺史。」
- ^ 《宋高僧傳》本傳雲 :「北謁荊帥成內,初甚禮焉 ,於龍興寺安置。時內翰吳融謫官相遇 ,往來論道論詩 ,融 為休作序 ,則乾寧三年也。」吳融《西嶽集序》 雲 :「沙門貫休 ……晚歲止於荊門龍興寺。余謫官南行,因造其室 ,每談論 ,未嘗不了於理性。自旦而往 ,日入忘歸 ,邈然浩然 ,使我不知放逐之感。此外商榷二雅 ,酬唱循環 ,越三日不相往來 ,恨疏矣。如此者凡期有半 ……丙辰余蒙恩詔歸 ,與上人別 ,袖出歌詩草本一 ,曰《西嶽集》,以為贐矣。切慮將來作者 ,或未深知 ,故題序 於卷之首 ,時己未歲嘉平月之三日。」
- ^ 事見《唐才子傳》卷八以及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二〇《休公真率》
- ^ 《唐才子傳校箋》引曇域《禪月集序》「十年已來 , 承天……壬申歲十二月 ……奄然而絕息。」證明貫休是天復三年入蜀。
- ^ 曇域《禪月集後序》
- ^ 《唐才子傳》卷八
- ^ 龔明之在《中吳紀聞》中說,貫休「性好圖畫古佛,嘗自夢得十五羅漢梵相,既而尚缺其一,未能就,夢中復有告之曰:『師之相乃是』。遂如所告,因照水以足之」。
- ^ 《益州名畫錄》
- ^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 ^ 郎瑛《七修類稿》
- ^ 《遂昌縣誌》
- ^ 賀貽蓀《詩筏》說:「唐釋子以詩傳者數十家,然自皎然外,應推無可、清塞、齊己、貫休數人為最,以此數人詩無缽盂氣也。」
- ^ 曇域在《禪月集後序》中說,貫休死於「壬申歲十二月」。《宋高僧傳》說貫休「春秋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