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丸四計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丸四計劃(日語:④計画、第四次海軍軍備補充計画)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海軍軍備計劃。其正式名稱為第四次海軍軍備強化計劃,但通常被稱為「④計劃」[1]。丸四計劃對應海軍國防所要兵力整備十年構想中後六年的計劃。

計劃概要[編輯]

  • 計劃年份
    1939年至1944年,共計六年(航空隊整備計劃至1943年)。
    * 為應對美國制定的第二次文森計劃日語ヴィンソン案,將原定從1940年開始的丸四計劃提前一年至1939年開始。
  • 計劃概要
    • 建造艦艇80艘,整備航空隊75隊。
  • 預算總額
    • 造船預算:1,205,780,000日元
    • 航空隊整備預算:372,941,000日元

艦艇[編輯]

  • 戰列艦- 2艘(4萬噸級、造價1.3億日元×2)
  • 航空母艦- 1艘(28,500噸,造價101,175,000日元)
  • 巡洋艦(乙) - 4艘(6600噸,造價2640萬日元×4)
  • 巡洋艦(丙) - 2艘(8200噸,造價3116萬日元×2)
    • 大淀級 *第137號艦未開工建設
      • 第136號艦(大淀)、第137號艦(仁淀)
  • 驅逐艦(甲) - 18艘(2100噸,造價10,605,000日元×18)
    • 陽炎型
      • 第112號艦(嵐)、第113號艦(萩風)、第114號艦(舞風)、第115號艦(秋雲
    • 夕雲型 *第128-129號艦未開工建造。
      • 第116號艦(夕雲)、第117號艦(捲雲)、第118號艦(風雲)、第119號艦(長波)、第120號艦(卷波)、第121號艦(高波)、 第122號(大波)、第123號艦(清波)、第124號艦(玉波)、第126號艦(涼波)、第127號艦(藤波)、第128號艦、第129號艦
    • 第125號艦(島風)* 驅逐艦(丙)。由甲型驅逐艦改變設計而來
  • 驅逐艦(乙) - 6艘(2600噸,造價1,209萬日元×6)
    • 秋月型
      • 第104號艦(秋月)、第105號艦(照月)、第106號艦(涼月) 、第107號艦(初月)、第108號艦(新月)、第109號艦(若月) ,
  • 潛艇(甲) - 1艘(2600噸,造價1,664萬日元)
    • 伊9型
  • 潛艇(乙) - 15艘(2200噸、造價1,419萬日元×15)
    • 伊15型 *第153號艦未建造。
      • 第139號艦(伊26 )、第140號艦(伊27 )、第141號艦(伊28 )、第142號艦(伊29 )、第143號艦(伊30)、第144號艦( 伊31 )、第145號艦( I-32 )、第146號艦( 伊33 )、第147號艦(伊34 )、第148號艦( 伊35)、第149號艦(伊36)、第150號艦 ( 伊37 ), 第151號艦 ( 伊38 ), 第152號艦 ( 伊39 ), 第153號艦
  • 潛艇(海大)-10艘(1600噸、造價1,048萬日元×10)
    • 伊176型*海大7型
      • 第154號艦 ( 伊176 )、第155號艦 ( 伊177 )、 第156號艦 ( 伊178 )、 第157號艦 ( 伊179 )、 第158號艦 ( 伊180 )、 第159號艦 ( 伊181)、第160號艦(伊182)、第161號艦(伊183)、第162號艦(伊184)、第163號艦(伊185
  • 練習艦- 1艘(6000噸、造價720萬日元)
  • 飛行艇母艦- 1艘(5500噸,造價11,825,000日元)
  • 敷設艇- 10艘(700噸、造價266萬日元×10艘)
    • 平島型 *第179號艦未開工建設。
      • 第170號艦(平島)、第171號艦(澎湖)、第172號艦(石埼) 、第173號艦(鷹島)、第174號艦(濟州)、第175號艦(新井埼)、第176號艦(由利島)、第177號艦(怒和島)、第178號艦(前島)、第179號艦(諸島)
  • 掃雷艇- 6艘(700噸,造價266萬日元×6)
    • 第19號型
      • 第164號艦(第19號掃海艇)、第165號艦(第20號掃海艇)、第166號艦(第21號掃海艇)、第167號艦(第22號掃海艇)、第168號艦(第23號掃海艇)、第169號艦(第24號掃海艇)
  • 驅潛艇- 4艘(300噸,造價162萬日元×4)
    • 第13號型
      • 第180號艦(第13號驅潛艇)、第181號艦(第14號驅潛艇)、第182號艦(第15號驅潛艇)、第183號艦(第16號驅潛艇)
  • 急設網船- 1艘(2000噸,造價490萬日元)
    • 第102號艦(若鷹)
  • 給油艦- 1艘(5000噸、造價600萬日元)
    • 第103號艦(洲埼)

* 未建造的第128-129號艦和第153號艦的預算被移用建設大和級。因此,單艘大和級戰列艦的造價為1.477億日元。

航空隊[編輯]

計劃變更情況[編輯]

概念階段的變化[編輯]

丸四計劃相對於最初的構想進行了以下修改。

  • 航空母艦
    27,800噸級變更為28,500噸級
  • 巡洋艦(甲)
    取消建造兩艘13,000噸級(改利根型)巡洋艦
  • 巡洋艦(乙)
    建造計劃由5艘變更為4艘
  • 巡洋艦(丙)
    6600噸級改為8200噸級
  • 潛艇(補給用)
    取消一艘2800噸級船舶,該船隻原計劃承擔水上飛機飛行艇的補給任務
  • 飛行艇母艦
    建造計劃由4艘變更為1艘。同時將3000噸級改為4600噸級,並增加了吊裝和修理飛行艇的能力。
  • 敷設艦
    取消建造一艘4500噸級敷設艦

昭和十六年度計劃[編輯]

  • 練習艦- 1艘(6000噸、造價766萬日元)
    • 香取級 *建造中止
      • 第237號艦(橿原)

計劃背景[編輯]

丸四規劃與丸三計劃一樣,對應《海軍國防所要兵力整備十年構想》的後期計劃。實際建造的數量與構想的差異對比如下。

艦種 計劃 實際 差距
主力艦 2 2 0
航空母艦 3 1 -2
甲巡 6 0 -6
乙巡/旗艦巡 21 6 -15
驅逐艦 48 23 -25
潛艇(旗艦) 5 1 -4
潛艇(巡洋) 12 14 +2
潛艇(海大) 28 10 -18

如上所述,丸四計劃實際完成情況與預想存在巨大差距,未能最終實現。

計劃完成時的戰時編制案[編輯]

[2]

聯合艦隊第一艦隊
同 第2艦隊
同 第3艦隊
  • 第11戰隊
    • 炮艦11、二等驅逐艦5
    • 第1炮艇隊
      • 炮艇16
    • 第2炮艇隊
      • 炮艇16
    • 第3炮艇隊
      • 炮艇16
  • 第12戰隊
  • 第13戰隊
    • 津輕、八重山、特設敷設艦1
  • 第5水雷戰隊
    • 神通、驅逐艦16
    • 特設水雷母艦1
  • 第5潛水戰隊
    • 多摩、迅鯨、機雷潛4、海大3、呂號2
  • 第5航空戰隊
    • 神威、特設水上機母艦5
  • 第1根據地隊
  • 第2根據地隊
同 第4艦隊
  • 第14戰隊
  • 第15戰隊
    • 沖島、嚴島、特設敷設艦1
  • 第16戰隊
    • 特設巡洋艦6
  • 第6水雷戰隊
    • 那珂、驅逐艦16
    • 特設水雷母艦1
  • 第4潛水戰隊
  • 第3根據地隊
  • 第4根據地隊
  • 第5根據地隊
  • 第6根據地隊
  • 艦隊附屬
    • 特設監視艇(甲)18
同 第5艦隊
  • 第17戰隊
  • 第18戰隊
    • 特設巡洋艦2、特設水上機母艦2
  • 第19戰隊
    • 特設巡洋艦2、特設水上機母艦2
  • 第20戰隊
    • 特設巡洋艦2、特設水上機母艦2
  • 第21戰隊
  • 第7根據地隊
  • 艦隊附屬
    • 海大3、特設監視艇(甲)27
同 第6艦隊
  • 第1潛水戰隊
    • ④巡丙1香取、長鯨
    • 伊10、第1潛水隊(巡潛3)、第2潛水隊(巡潛3)、第3潛水隊(巡潛2、④巡潛1)
    • 伊11、第15潛水隊(④巡潛3)、第16潛水隊(④巡潛3)、第17潛水隊(④巡潛3)
  • 第2潛水戰隊
    • ④巡丙1、鹿島、特設潛水母艦1
    • 伊9、第5潛水隊(巡潛3)、(巡潛2、④巡潛1)、(④巡潛3)
    • 伊8、第11潛水隊(海大2、④海大1)、第12潛水隊(海大3)、第20潛水隊(海大3)
同 基地航空艦隊
  • 第1基地航空隊
    • 松島空、香取空、特設航空機運搬艦2
  • 第2基地航空隊
    • 豐橋空、橫浜空、特設航空機運搬艦2
  • 第5基地航空隊
    • 美幌空、千歲空、三澤空、特設航空機運搬艦3
連合艦隊附屬
  • 第3潛水戰隊
    • 阿武隈、伊7、(④海大3)、(④海大3)、(④海大3)
  • 第22戰隊
  • 第23戰隊
    • 特設巡洋艦4
  • 第3基地航空隊
    • 高雄空、新竹空、特設航空機運搬艦2
  • 第4基地航空隊
    • 鹿屋空、特設航空隊1、④飛母1、特設航空機運搬艦3
  • 第6基地航空隊
    • 台南空、特設航空隊1、特設航空機運搬艦4
  • 第7基地航空隊
    • 元山空、松江空、特設航空機運搬艦2
  • 瑞穗攝津明石、特設工作艦3

相關事項[編輯]

  • 與①-③為「海軍軍備補充計劃」不同,本計劃是「海軍軍備充實計劃」。

參考資料[編輯]

  1. ^ 戰史叢書 - 海軍軍戰備(1)
  2. ^ 昭和19年度戦時編制案。昭和13年10月策定。防衛省戦史研究室所蔵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