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雅科夫列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亞歷山大·雅科夫列夫
Александр Яковлев
蘇共中央委員會宣傳部部長
任期
1985年7月5日—1986年3月
蘇聯駐加拿大大使
任期
1973年6月1日—1983年10月29日
總理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柯西金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吉洪諾夫
個人資料
出生(1923-12-02)1923年12月2日
 蘇聯俄羅斯雅羅斯拉夫爾州雅羅斯拉夫爾區
逝世2005年10月18日(2005歲—10—18)(81歲)
俄羅斯俄羅斯聯邦莫斯科
國籍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俄羅斯
政黨蘇聯共產黨(1944–1991)
俄羅斯社會民主黨(1995–2002)
獲獎
二級祖國功勳勳章
十月革命勳章 紅旗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各民族人民友誼勳章 衛國戰爭勳章 紅星勳章
簽名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雅科夫列夫(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Я́ковлев;1923年12月2日—2005年10月18日),蘇聯政治人物、歷史學家。1968年—1973年曾參與1977年蘇聯憲法的起草。雅科夫列夫曾在20世紀80年代擔任蘇聯官員,並曾進入蘇聯共產黨政治局和書記處。作為意識形態的主管,雅科夫列夫擔任了與蘇斯洛夫相同的職位,被稱為「公開性之父」。雅科夫列夫被認為是戈爾巴喬夫改革計劃背後的主要知識分子。雅科夫列夫也是蘇聯歷史上第一個承認1939年蘇聯與納粹德國之間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當中存在密約部分的蘇聯官員。

早年[編輯]

雅科夫列夫出生於雅羅斯拉夫爾州伏爾加河畔的一個農民家庭,在蘇德戰爭期間曾服役於蘇聯紅軍,曾於列寧格勒戰役中身負重傷,1944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58年時,做為交換學生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一年。

1973年雅科夫列夫被勃列日湼夫任命為駐加拿大大使,他擔任此一職務時間長達十年。1983年,雅科夫列夫回到蘇聯,擔任蘇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英語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所長。1987年,進入蘇共中央政治局。同年,蘇共中央成立了調查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斯大林時期鎮壓情況的委員會並平反受害者,葉夫根尼·斯莫連採夫擔任首任主席。1988年10月11日,雅科夫列夫接任,並無薪擔任此職位至2001年。1988年,該委員會為諸如布哈林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等知名布爾什維克平反。[1]

蘇聯解體後,雅科夫列夫拒絕了在葉利欽政府中任職的邀請,後擔任奧斯坦金諾電視廣播公司主席,1995年建立俄羅斯社會民主黨。

作品[編輯]

  • 《一杯苦酒:俄羅斯的布爾什維主義和改革運動》( Горькая чаша. Большевизм и Реформация в России)
  • 《二十世紀俄國文獻》
  • 《霧靄·俄羅斯百年憂思錄》(Сумерки)

參考資料[編輯]

  1. ^ Richard Pipes. Alexander Yakovlev: The Man Whose Ideas Delivered Russia from Communism. NIU Press. 2017: 66-67. ISBN 978-0-87580-7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