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萊斯特
卡爾·萊斯特 Karl Leister | |
---|---|
音樂家 | |
出生 | |
職業 | 管弦樂團、獨奏、教學 |
音樂類型 | 古典音樂 |
演奏樂器 | 單簧管 |
卡爾·萊斯特(德語:Karl Leister,1937年6月15日—)是一位單簧管演奏家,德國威廉港出身。1959年-1993年期間是著名的柏林愛樂樂團一員,並長期擔任首席單簧管一職。[1]
早年
[編輯]幼年由父親啟蒙單簧管演奏,之後進入柏林音樂院,於1956年畢業。[註 1][3]少年時期演奏能力已相當傑出,他在1956年7月演出史塔密茲協奏曲,表現頗受肯定。評論家海魯茲·佛爾特認為萊斯特「在不久的將來,應該會成為德國第一流管弦樂團的首席豎笛」。[2]同年12月,以十九歲之齡獲柏林喜歌劇院錄取,擔任獨奏單簧管職務。[註 2]試用期過後,與喜歌劇院正式的合約始於1957年11月1日,迄1959年6月30日止。[2]
1957年6月時,德國大學音樂比賽在科隆舉辦,萊斯特以柏林音樂院校友身分參賽。他的曲目是馬克斯·雷格的B♭大調奏鳴曲(作品107),獲得單簧管組的第一名。[4]另外,該年的ARD國際音樂大賽他亦有參賽,最終獲得第二名。[註 3][4]
職業生涯
[編輯]1958年春,萊斯特參加了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單簧管甄試,並成功考取這個職位。[註 4][6]1959年9月,開始在柏林愛樂的一年試用期。[6][7][8]1960年5月通過試用,成為正式團員,之後他開始獲得國際知名度,活躍於獨奏和室內樂活動。萊斯特同時是柏林愛樂管樂重奏團(Bläser der Berliner Philharmoniker)以及維也納-柏林合奏團(Ensemble Wien-Berlin)的創始成員之一。[註 5]1970年年中,柏林愛樂木管五重奏團成立,由詹姆斯·高威(長笛)、羅特·寇赫(雙簧管)、谷恩特·皮斯克(Günther Piesk,低音管)、格爾德·賽佛特(法國號)以及萊斯特本人所組成。[註 6][13]
1962年,以柏林愛樂首席之姿再次參加ARD大賽。[14]經三輪淘汰後,僅有萊斯特一人參與「決賽」,可以說他就是自己的對手,是相當罕見的情節。[14]最終,萊斯特在該屆賽事中取得單簧管「第二名」,這是他生涯最後一次大賽。[15]
在柏林愛樂的卡拉揚學苑成立後,萊斯特亦從事教學,貢獻於次一代的單簧管演奏領域。此外在1993年至2002年期間,他亦任教於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16]
註釋
[編輯]- ^ 萊斯特之父是美國佔領區廣播電台交響樂團(RIAS Symphonie Orchester,現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的創始團員之一。[2]柏林音樂院即現今的柏林藝術大學(UdK Berlin),而非萊斯特後來執教的「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Hanns Eisler" Berlin,舊名為德意志音樂學院Deutsche Hochschule für Musik)。
- ^ 職業樂團的單簧管首席除了負責第一部之外,舉凡獨奏樂段如《春之祭》、《狄爾》或《波麗露》,經常會需要換用其他調性的單簧管來進行演奏。在員額充足的樂團來說,獨奏的角色可能聘用專人來負責,但這個情形相對少見。
- ^ ARD大賽在今日是遠近馳名的盛事,1957年賽事的單簧管第一名為法籍演奏家埃德蒙·布朗熱(Edmond Boulanger)。
- ^ 在第二輪甄試中,是由首席指揮赫伯特·馮·卡拉揚親自演奏,擔任應試者的鋼琴合作。萊斯特所取代的,則是資深團員阿弗烈得·畢爾克納(Alfred Bürkner),後者是富特文格勒時代的老團員,1959起自願退居第二部單簧管職位,並繼續任職到1973年3月31日為止。[5]
- ^ 柏林愛樂管樂重奏團成立於1969年2月,著名的成員還包括了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長笛詹姆斯·高威。[9]
- ^ 這個組合(高威除外)在1970年的第50屆薩爾茨堡音樂節曾演出莫扎特的E♭大調協奏交響曲(K. 297b,演出為1970年8月12日,卡拉揚指揮)。[10][11]後來在高威於1975年退出柏林愛樂、從事獨奏事業之後,五重奏團的長笛始由安德列亞斯·布勞(Andreas Blau)繼任。另方面,維也納-柏林合奏團則成立於1983年5月。[12]
參考資料
[編輯]- 參照
- ^ Pashley, Oliver. The Greatest Clarinetis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terlude. 2016-09-24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美國英語).
- ^ 2.0 2.1 2.2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01). blogspot.com. 2009-11-15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 96 Notable Alumni of the Berlin University of the Arts. EduRank.org. 2021-08-11 [2023-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9) (英語).
- ^ 4.0 4.1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02). blogspot.com. 2009-11-16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73). blogspot.com. 2011-06-26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 6.0 6.1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04). blogspot.com. 2009-11-18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 Fricke, Heike. Leister, Karl. MGG Online. 2022-03-29 [2022-04-06] (德語).
- ^ Angloher, S. Das deutsche und französische Klarinettensystem: eine vergleichende Untersuchung zur Klangästhetik und didaktischen Vermittlung. Musikwissenschaften (Munich, Germany). Utz. 2007: 228 [2022-04-06]. ISBN 978-3-8316-0719-8 (德語).
-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53). blogspot.com. 2010-04-19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 6. Orchesterkonzert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Herbert von Karajan. Salzburger Festspiele Archiv.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62). blogspot.com. 2010-06-20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104) Ensemble Wie[n]-Berlin創立. blogspot.com. 2011-09-18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61). blogspot.com. 2010-06-15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 14.0 14.1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21). blogspot.com. 2009-12-28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22). blogspot.com. 2009-12-29 [202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 ^ Meisterkurs für Klarinette mit Karl Leister – Die Holzbläser in Berlin. Die Holzbläser. [2022-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德語).
延伸閱讀
[編輯]- "Das Glück ist immer weiter gewachsen" Klarinettist Karl Leister spielte bei der Eröffnung. Der Tagesspiegel. 2013-10-15 [2022-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6) (德語).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卡爾·萊斯特的Discogs頁面(英文)
- YouTube上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