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療法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11月12日) |
增生療法(prolotherapy,proliferation therapy)是透過注射來治療慢性肌腱、韌帶、關節損傷之療法[1]。
增生療法緣起
[編輯]增生療法注射一般是利用高滲葡萄糖溶液,經由多點注射刺激身體軟組織(包括肌腱、韌帶及關節軟骨)重新產生修復,增生療法醫學在國際上發展大約由1930年代開始,由美國一位Dr Hackett在臨床上治療病人的經驗中發現,韌帶的受傷可能是肌肉骨骼疼痛的主要來源,因而發展出增生療法(prolotherapy),可以促進各部位受傷韌帶的修復,治療好疼痛,恢復關節穩定度,促進退化性關節的修復,在臨床上有非常好的療效[2]。
Dr Hackett 之後,Dr Hemwall承續了增生療法的發展,並且教導了許許多多的醫師,也到墨西哥義診,影響了後來成立的Hackett-Hemwall found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以及美國骨內科醫學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rthopedic Medicine, AAO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這兩個學會成為世界上主要教學增生療法的機構,並且在墨西哥位患者義診並進行醫師的訓練[3]
增生治療的機制
[編輯]通常使用的是高滲葡萄糖溶液[4],另外,甘油[5]、利多卡因[6]、苯酚[5]和莫魯酸鈉[7][8](一種鱈魚肝油提取物的衍生物)也是其他常用的藥物。注射通常在關節、韌帶或肌腱與骨骼連接的地方進行。
注射高滲葡萄糖溶液,能啟動身體修復功能,達到修復肌腱、韌帶、關節軟骨等軟組織的目標。機制就跟常見的受傷恢復經驗相同,也與肌力訓練的流程相同。受傷後會出現局部腫脹並輕微發炎,只要沒有合併感染的症狀,疼痛腫脹同時也是自我修復功能被啟動的徵兆,一般來說疼痛腫脹等不舒服會在 4-6 週內消退,受損的組織也順利癒合。[9]
參考資料
[編輯]- ^ Rabago, D; Nourani, B. Prolotherapy for Osteoarthritis and Tendinopathy: a Descriptive Review. Current Rheumatology Reports.
- ^ TAPRM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 [2021-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2).
- ^ TAPRM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 [2021-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2).
- ^ Davidson, J.; Jayaraman, S. Guided interventions in 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 What's the evidence?. Clinical Radiology. 2011, 66 (2): 140–52. PMID 21216330. doi:10.1016/j.crad.2010.09.006.
- ^ 5.0 5.1 Judson, Christopher H.; Wolf, Jennifer Moriatis. Lateral Epicondylitis.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3, 44 (4): 615–23. PMID 24095076. doi:10.1016/j.ocl.2013.06.013.
- ^ Johannes, Laura. A Pinch of Sugar for Pain. Wall Street Journal. October 19, 2010 [16 December 2012].
- ^ Distel, Laura M.; Best, Thomas M. Prolotherapy: A Clinical Review of Its Role in Treating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PM&R. 2011, 3 (6): S78–81. PMID 21703585. S2CID 40431887. doi:10.1016/j.pmrj.2011.04.003.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review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Aiden, Dr. 增生療法常見 Q&A (含 PRP 比較) » 何琨棟醫師 Dr. Aiden. [2021-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