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傭兵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傭兵團是一個僱傭兵團,成員主要來自德國,14世紀中葉活躍於亞平寧半島。該兵團在鼎盛時期大約有10,000-12,000人,成員主要是配備盔甲的騎兵。大傭兵團的力量,為之後來到的,主宰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戰爭的傭兵隊長英語condottieri們做了榜樣。  

歷史[編輯]

14世紀40年代[編輯]

兵團由維爾納·馮·烏斯林根英語Werner von Urslingen於1342年創立,他的座右銘是「上帝的敵人,沒有仁慈和憐憫」;一些作家認為他的胸甲上刻有這句話。[1]烏斯林根創立傭兵團的靈感來自洛德里西奧·維斯康蒂英語Lodrisio Visconti聖佐治兵團英語Compagnia di San Giorgio,烏斯林根隨該兵團參加了帕拉比亞戈戰役英語Battle of Parabiago

兵團的指揮官包括他的兄弟萊因哈特(Reinhardt)、埃托雷·達·帕尼戈(Ettore da Panigo)、康拉德·馮·蘭道(Konrad von Landau)和弗朗切斯科·德利 ·奧爾德拉菲(Francesco degli Ordelaffi)。初創時,兵團的實力據記錄為3,000人。1342年秋天,兵團解散,烏斯林根和他的許多德國追隨者返回故鄉。[2]

1347年,烏斯林根被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一世僱用,與那不勒斯女王喬萬娜一世交戰。在這裏,他與他的老戰友康拉德·馮·蘭道團聚,並首次與普羅旺斯騎士蒙特勒·阿爾巴諾(Montreal d'Albarno,又稱弗拉·蒙雷亞萊(Fra' Moriale)合作。 兵團在1349年的Meleto戰役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之後兵團再次分裂,烏斯林根和蘭道在意大利中部經營,而蒙雷亞萊留在那不勒斯。 [3]

14世紀50年代[編輯]

1351年,烏斯林根退居德國,蘭道和蒙雷亞萊重聚,後者接管了兵團;將意大利人,普羅旺斯人和匈牙利人吸納進了以往主要由德國僱傭兵組成的兵團中。兵團的主要業務區域再次回到意大利中部。 1353–1354年,兵團的實力據估計為10,000名戰鬥人員和20,000名隨軍平民英語cape followers。1354年,蒙雷亞萊在羅馬被捕並被處決,康拉德·馮·蘭道成為總司令。兵團於1358年與威尼斯同盟簽約,並於次年與錫耶納簽約,在此期間,兵團在去往錫耶納的Le Scalelle山區路上遭受伏擊,並且在佛羅倫薩手裏遭受重挫,不得不贖回他們的指揮官。

1359年,兵團實力再次增強,擁有了近20,000名成員。隨後,兵團與里米尼法布里亞諾卡梅里諾教宗國、佛羅倫薩等勢力進行了戰鬥。1359年6月,兵團在坎波迪爾萊莫斯凱戰役英語Battle of Campo delle Mosche中被潘多爾夫二世·馬拉泰斯塔英語Pandolfo II Malatesta率領的佛羅倫薩軍隊擊敗。 [4]

14世紀60年代[編輯]

1363年,兵團被米蘭維斯康蒂家族僱用,與阿爾伯特·斯特茲(Albert Sterz)的白色軍團作戰,他們被蒙費拉特侯爵英語Marquis of Montferrat僱用。後者被兵團擊敗,但在三個月的戰鬥之後,兵團在四月的坎圖里諾戰役中被徹底擊敗,康拉德·馮·蘭道本人被殺。[5]

另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For example, see Nolan, Cathal J. The Age of Wars of Religion, 1000-1650, Volume 1: An Encyclopedia of Global Warfare and Civilization.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6: 166. ISBN 9780313330452. 
  2. ^ Mallet, Michael: Mercenaries and their Masters, Bodley Head, London, 1974 ISBN 0370105028 pp31-2
  3. ^ Mallett (1974), pp32-33
  4. ^ Mallett (1974), pp33-6
  5. ^ Caferro, William. John Hawkwood: An English Mercenary in Fourteenth Century Ital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Press. 2006: 59–60. ISBN 0-8018-8323-7. 

延伸閱讀[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