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
外觀
太史,是中國古代官名。
沿革
[編輯]太史在西周、春秋時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後漢書·光武紀》注:「史官之長也。」後來職位漸低,在秦朝屬奉常,漢朝屬太常,掌天文曆法,首長稱為太史令,秩六百石[1];魏晉以後修史的職務劃歸著作郎,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周朝時其官署名為太史寮,東漢稱太史寺[2],北齊稱太史署[3],隋朝稱太史曹,後改作太史局,後又改為太史監,唐朝名為太史局或太史監,唐肅宗時又改為司天台。宋代稱為太史局或司天監,另設翰林天文院。元代設太史院。至明清兩朝,天文曆法由司天監、欽天監掌管,修史之事則交由翰林院負責,因此又稱翰林為太史。
清朝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雍正元年(1723年)、乾隆元年(1736年)曾開立非常設的國史館。乾隆三十年(1765年),國史館成為常設機構。[4]
司馬遷官職即為太史,在《史記》中的作者評述多以「太史公曰」的句子起始,所以太史一詞有時也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如:唐朝的柳宗元《柳河東集》:「參之太史。」後代作者則模仿司馬遷自稱「太史氏」。
參考文獻
[編輯]維基教科書中的相關電子教學:中國歷代主要政府機構與官職考
這是一篇關於政府官制演進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