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寧波基督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隨着1842年《南京條約》、《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的簽訂,清朝中國被迫開放五口通商,和西方傳教。寧波是五口通商之中的一個城市,也是基督教新教在中國早期傳教的主要基地之一,受到英美兩國差會的重視。

歷史

[編輯]

1843年,美北浸禮會傳教士瑪高溫首先進入寧波。之後大約有10個教派陸續進入寧波,其中影響較大的有:

  1. 美北浸禮會:1843年11月11日,美北浸禮會瑪高溫醫生(D、J、Mac Gowan)到達寧波。設有真神堂(西門)、真神堂(北郊、後歸浸會中學使用)。
  2. 美北長老會:1844年,麥嘉諦醫生(D、B、MeCartee)到達寧波。此後6年中(1844-1850),該會派到寧波的宣教士共達16人之多。最早的教堂是麥嘉諦在姚江北岸設立的槐樹堂(槐樹路63號),以後設有府前堂(府橋街)、府前分堂(北大路)、福音研究所(碶閘街)。
  3. 英國聖公會:1848年,英國聖公會派遣祿賜(William Russell)和戈柏(Cobald)來到寧波。設有基督堂(孝聞街孝聞巷54號)、仁恩堂(縣學街)、仁義堂(大廟前)、百年堂(大梁街)、莊橋堂(莊橋鎮)。並開辦三一神道院和仁愛女子聖經學校。
  4. 循道會:1864年,英國偕我公會(後改為聖道會、循道公會)來到寧波。設有開明講堂(開明街)、江北堂(江北岸外灘)、江東堂(百丈街)。
  5. 基督徒公會:這是一個英國女傳教士的傳教會,1893年,英國女教士華以利沙伯等到寧波,創立「基督徒會」。1898年在江東張斌橋上茅巷建造寧波聖教堂。基督徒會在江東張斌橋下茅塘辦有收容女性孤兒的安樂家。
  6. 神召會:1912年,美國婦女倪歌勝(Nettie Nicolas)來寧波,開設伯特利孤兒院(Bethel Home),以後又開辦伯特利婦女愛養所。設有伯特利(草馬路)、城中堂(後市巷)、天恩堂(倉橋)、錫安堂(西郊)。還設有伯特利聖經學校。
  7.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1928年,美國宣教士伍子喬在寧波成立。在和義路設有警世堂。
  8. 自立會:1924年,任莘畊、樓四海等脫離美浸禮會成立。設有北郊堂(北郊路)、南郊堂(鄞奉路)。
  9. 地方教會:1935年,在孝聞街王家祥醫師家中始設擘餅聚會。後在和義路設立基督徒聚會處。
  10. 真耶穌教會:1947年真耶穌教會在寧波購屋設堂。在縣東街設有真耶穌教堂。
  11. 中華宣道會:1948年來寧波賃屋設立藥行街佈道所。
  12. 靈糧世界佈道會:1948年,趙世光創立的靈糧世界佈道會來寧波,借用基督徒會房屋,開展工作。開設華東聖經學校。

此外,戴德生在創立中國內地會之前,就在1855年以中國傳教會傳教士的身份來到寧波,在湖橋頭(柳汀街)傳教。後來湖橋頭教堂由長老會接管,1929年失火,次年重建,更名為「懷戴堂」。

現狀

[編輯]

1949年,寧波市區共有大小聚會場所22個,教徒3000餘人。1979年改革開放後,百年堂是中國第一所恢復開放的基督教堂。

目前,在整個寧波市轄區,基督教共有298處登記場所,慈谿市占基督徒總人數的50%。

教育

[編輯]

1844年,蘇格蘭女教士艾迪綏(Aldersey)來到寧波,開設女塾。1857年本人回國,女塾併入長老會崇德女校。後來,浸禮會聖模女校與崇德女校合併,成立甬江女中(今第六中學)。

20世紀初,浸禮會、 長老會、聖公會、循道會在寧波分別開辦了浸會中學、崇信中學、三一中學和斐迪中學;以後,浸會中學與崇信中學合併成立四明中學,再與斐迪中學合併成立浙東中學(今第四中學)。聖公會三一中學一直獨立辦理(今第三中學)。

醫療

[編輯]

華美醫院(北門外江邊,今第二醫院),於1843年,由美北浸禮會的瑪高溫醫生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