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文化
在人類學家研究當中,人類最早的居住狀態大部分皆是遊居。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及適應,慢慢發展出定居社會。然而,在現今社會,並非所有社會皆會發展出定居文化,仍然有大量遊居的人類社會。如非洲的桑人、姆巴提人;大洋洲的庫卡庫卡人、澳洲土著;亞洲馬來西亞熱帶雨林的巴特克人。從游居到定居的過程中,最主要的特色便是發展出農業及畜養家畜的生產方式。此一轉變,便是該社會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是文明朝向複雜化的一個重要階段。[1]
定義
[編輯]定居,顧名思義,乃指在一個地方固定住下來[2];定居文化,指人類居住在某地,以農業、圈養家畜獲取食物資源,並發展出特色建築、文化。[1]
詞源
[編輯]詩經‧小雅‧採薇:「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3]
唐‧羅隱《早發》:「北去南來無定居,此生生計竟何如。」[4]
定居文化的特徵
[編輯]定居文化的特徵,主要有三:其一,出現農業與飼養家畜。人類在固定的土地上耕種和種植農作物,例如小麥、大米、玉米等。這種方式允許人類生產大量糧食,並支持更多的人口。飼養家畜可以讓人類更容易獲得熱量,不必再浪費多餘的體力、時間去狩獵,也可降低受傷死亡的風險。如此一來,人類便可將精力運用在其他地方。其二,精密建築的出現,在遊居社會中,人類需要時常搬家、遷徙,因此這個階段的房子通常便於拆遷亦或是簡單搭造,以便於移動。但到了定居階段後,自然就會漸漸發展出可長久使用、堅固的房屋。除此之外,尚有其他大型建設,如橋樑、古羅馬的引水道等。此也歸因於糧食資源取得方便,人類有更多體力可以建造高難度的建築物,使人類的生活更加便利,展現出複雜的文化形態。其三,文化演化帶動定居,定居亦可能帶動文化發展,定居文化也涉及家庭、家庭生活、社會互動、文化、科技和經濟等方面的變化。這種文化方式往往導致人類社會的複雜化發展。漸漸地與遊居社會做出明顯的區別。[1]
例外
[編輯]關於定居的文化演化,並非全都是由游居到定居,接着朝複雜文明方向發展,其有許多不同的途徑式。例如,採集社會亦可能是定居或半定居社會[5]。此外,在發展出高度農業的地區,有的民族可能還仍然維持着游牧的生活方式。如:羅姆人其中一個分支辛提人。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文, 揚. 天下中華:廣土巨族與定居文明. 香港中和出版. 2021: 2–4. ISBN 9789888694020.
- ^ CMEX中文數碼化技術推廣基金會. 辭典檢視 [定居 : ㄉㄧㄥˋ ㄐㄩ]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dict.revised.moe.edu.tw. [2023-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7) (中文(臺灣)).
- ^ 采薇_原文、翻譯及賞析_佚名詩詞_讀古詩詞網. fanti.dugushici.com. [2023-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7).
- ^ "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詩詞、名句賞析_讀古詩詞網. fanti.dugushici.com. [2023-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7).
- ^ Singh, Manvir; Glowacki, Luke. Human social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Beyond the nomadic-egalitarian model.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022-09-01, 43 (5). ISSN 1090-5138. doi:10.1016/j.evolhumbehav.2022.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