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帕特·羅伯遜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帕特·羅伯遜
Pat Robertson
攝於2006年2月12日
出生Marion Gordon Robertson
(1930-03-22)1930年3月22日
 美國維珍尼亞州勒星頓
逝世2023年6月8日(2023歲—06—08)(93歲)
 美國維珍尼亞州維珍尼亞海灘
國籍 美國
母校華盛頓與李大學 (學士)
耶魯法學院 (法學博士)
紐約神學院神學碩士
職業瑞金大學校監,視博恩主席,傳道士
政黨共和黨
配偶阿德利亞·埃爾默
兒女蒂莫西·拜仁·羅伯遜
伊利沙伯·費斯·羅伯遜
戈登·佩里·羅伯遜
安妮·卡特·羅伯遜
父母阿貝沙隆·威利斯·羅伯遜
格拉迪斯·丘吉爾
網站patrobertson.com

馬里昂·戈登·「帕特」·羅伯遜(英語:Marion Gordon "Pat" Robertson,1930年3月22日—2023年6月8日[1])是美國傳媒大亨,前美南浸信會的牧師,支持保守派基督教的思想。目前擔任瑞金大學校長,視博恩(基督教廣播網)主席。

羅伯遜是幾個機構、公司和一所大學的創始人:包括視博恩(CBN)、國際家庭娛樂公司(ABC家庭頻道)、瑞金大學、美國法律與正義中心(ACLJ)、美國基督教聯盟、慈福行動國際救援與發展公司和CBN亞洲。[1][2]他也是一個暢銷書作家,他的CBN基督教新聞和電視節目通過衛星在ABC家庭頻道直播,並通過CBN在各地的分支機構向全世界範圍內播出。[1]

他的父親是美國參議員蒂莫西·拜仁·羅伯遜,羅伯遜是美南浸信會信徒並積極與該教派多年的傳道,但也持有靈恩派理論,並非傳統的南浸信會信徒。[3]他曾成為共和黨候選人參加1988年總統選舉,但競選失敗。[4][5]他成為美國保守派基督教的一個公認的有影響力的且有爭議的代表人物。[6]

2023年6月8日,羅伯遜在維珍尼亞州維珍尼亞海灘家中去世,享年93歲[7]

部分爭議言論

[編輯]

作為一個評論員,羅伯遜的節目偶爾會涉及有爭議的話題,他經常會發表一些言論招致觀眾的批評或者支持。這些言論受到了國家和國際媒體的關注,也引起了政界人士的反應。

羅伯遜支持通過祈禱和儀式等信仰方式可以刺激神的同在的信心療法[8]他告誡信徒,一些新教教派可能本質是敵基督[9],他祈禱熱帶氣旋偏移[10],譴責印度教如「邪靈[11]伊斯蘭教如「撒旦」。[12]羅伯遜譴責女權主義的左翼觀點[13],關於同性戀的維權行動[14]墮胎[15]和自由主義的大學教授。[16]

九一一襲擊事件當周,羅伯遜和傑瑞·法威爾在節目上討論襲擊事件時法威爾說「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異教徒,墮胎者,以及女權主義者,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導致襲擊事件的發生。」羅伯遜說,「我完全同意。」[17]兩人的言論被總統喬治·W·布殊嚴重批評[18],為此法威爾在之後發表了道歉聲明。[19]

颶風卡特里娜導致1836人遇難後不到兩個星期,羅伯遜在9月12日播出的節目中暗示風暴是上帝對美國墮胎政策的懲罰。

2009年11月9日,羅伯遜說,伊斯蘭教是「一個試圖推翻世界各國政府一心想統治世界的暴力政治體系。」他繼續闡述說:「你處理的不是宗教,而是一個政治制度,我認為我們應該像對待共產黨員和法西斯組織成員那樣對待它的追隨者。」[20]

另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Official biography. [200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2. ^ About Us. Christian Coalition. [200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08). 
  3. ^ Sherrard, Brooke. Review of: David John Marley, Pat Robertson: An American Life. The Journal of Southern Religion. 2007 [2014-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4. ^ New York Times: Pat Robertson: A Candidate of Contradictio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ebruary 27, 1988.
  5. ^ OurCampaigns: 1988 Republican Primary resul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ebruary 01, 1988
  6. ^ David John Marley. Pat Robertson: An American Life. ISBN 978-0-7425-5295-1
  7. ^ Pat Robertson dies at 93; founded Christian Broadcasting Network, Christian Coalition. Akron Beacon Journal. 2023-06-08 [202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8) (美國英語). 
  8. ^ Randi, James (1989). The Faith Healers. Prometheus Books. ISBN 0-87975-535-0 pages 197–206.
  9. ^ "'I don't have to be nice to the spirit of the Antichrist: Right-wing TV evangelist and former Presidential candidate Pat Robertson is the man Bank of Scotland has chosen to spearhead its US subsidiary. Why?", by Greg Palast, Guardian Unlimited, May 23, 1999.
  10. ^ Daily Press: Robertson Says Prayer Stalled Stor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ugust 18, 1995.
  11. ^ Rajan, Valli J. (1995-07). "Christian Pat Robertson Denounces Hinduism as "Demonic"". Hinduism Today. http://www.hinduismtoday.com/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50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2. ^ "Robertson says Islam isn't a faith of peace: Televangelist calls radicals 'demonic'", Sonja Barisic, March 14, 2006, Associated Press.
  13. ^ "Equal Rights Initiative in Iowa Attacked", Washington Post, August 23, 1992.
  14. ^ ^ "California Governor Arnold Schwarzenegger Keeps Promise and Will Veto Abominable Homosexual 'Marriage' Bill Passed By Legislature Which Ignored Overwhelming Vote of California Voters in Proposition 22 Banning Homosexual 'Marriage'". Christian Coalition. 2005-09-09. 存档副本. [2007-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3). . Retrieved 2007-03-31.
  15. ^ "Abortion to Die by 1,000 Cuts After Today's Supreme Court Ruling". Christian Coalition. 2007-01-18. 存档副本. [2014-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2). . Retrieved 2007-03-31.
  16. ^ "Right-Wing Watch", May 11, 2006, People for the American Way.
  17. ^ Falwell speaks about WTC disaster, Christian Broadcasting Network. [2012-03-11]. (原始內容 (mp3)存檔於2012-10-19). 
  18. ^ David John Marley, Pat Robertson: an American life (2007) p 273
  19. ^ Falwell apologizes to gays, feminists, lesbians. CNN. 2009-10-14 [2010-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1). 
  20. ^ Hamby, Peter. McDonnell won’t disavow Robertson’s Islam remarks. CNN. 2009-11-18 [2010-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