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懸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懸臂(英語:Cantilever)是只有一端錨固的樑,將荷載以彎矩和剪力的形式傳遞到支座[1]。其施工時允許懸垂結構不需要外部支撐,結構也可以用桁架和預製板來建造。
懸臂樑與那些常見的簡支梁不同。簡支梁兩端都有支承,荷載加載在支承之間。
在橋樑、塔、建築中的應用[編輯]
懸臂在施工中被廣泛採用,特別是在懸臂橋和陽台(見疊澀)。在懸臂橋樑建造時,懸臂通常是成對建成,每個懸臂用於支持中央部分的一端。在蘇格蘭的福夫橋是懸臂桁架橋的一個例子。
懸臂施工經常在橋樑施工中使用。結構在建造時是一個懸臂,但完工時不是懸臂。當臨時支護如腳手架不能用於支持結構(例如:在一個繁忙的道路或河流上方,或在深谷)時,懸臂施工非常有用。因此,一些桁架拱橋(見納瓦霍橋)建成懸臂直到跨度達到對方,然後jacked apart to stress them in compression before final joining。幾乎所有的斜拉橋建成使用懸臂,因為這是他們的主要優勢之一。許多箱梁橋是一段段分段建造。這種類型的建築本身以及平衡懸臂施工大橋建成兩個方向,從單一的支點。
這些結構的建造必須在對扭矩和旋轉平衡的高度分析基礎上。
在建築應用中,法蘭克·萊德·韋特的流水別墅用懸臂來建造大陽台。列斯的艾蘭路球場的東看台能容納容納17000觀眾,是懸臂式支架。奧脫福球場看台上的屋頂也採用懸臂式,這樣觀眾的視野就毫無遮擋。
圖集[編輯]
參見[編輯]
注釋[編輯]
- ^ Hool, George A.; Johnson, Nathan Clarke. Elements of Structural Theory - Definitions. Handbook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Google Books) vol. 1 1st. New York: McGraw-Hill. 1920: 2 [200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2).
A cantilever beam is a beam having one end rigidly fixed and the other end free.
- Roth, Leland M. Understanding Architecture: Its Elements History and Meaning. Oxford, UK: Westview Press. 1993. ISBN 0-06-430158-3. pp. 23–4
- Madou, Marc J. Fundamentals of Microfabrication. Taylor & Francis. 2002. ISBN 0-8493-0826-7.
- Sarid, Dror. Scanning Force Microscop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0-19-509204-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