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疆蒙古族文化促進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疆蒙古族文化促進會(蒙文會)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新疆衛拉特蒙古各盟旗中唯一的群眾性文化團體。

歷史[編輯]

1934年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簡稱反帝會)成立後,領導新疆各民族成立文化促進會。1935年1月5日,由蒙古族錫伯族索倫族的進步人士發起成立了新疆蒙古勒文化促進會。1938年,新疆蒙古勒文化促進會分成新疆蒙古族文化促進總會和新疆錫索滿文化促進會,並改由教育廳領導。1939年至1941年,蒙文會由文化協會領導,1941年文化協會撤銷後,蒙文會改回為反帝會領導,而所立學校則為教育廳領導[1]。1942年,蒙文會由國民黨黨部社會科和教育廳派員指導。1949年後,與其他文化促進會組成新疆保衛和平民主同盟[2]

組織結構[編輯]

蒙文會共有1處總會、4處區會、12處分會。其中總會設在迪化(今烏魯木齊),區會設在焉耆伊犁塔城阿勒泰,分會分別設在和靖縣和碩尼勒克特克斯昭蘇博樂溫泉縣精河烏蘇額敏和布克賽爾吉木薩爾

歷任委員長[編輯]

蒙文會最高領導人為委員長,後被稱為理事長或主任委員。其中:

第一任:西里克,土爾扈特南部落汗王協理, 代盟長。

第二任:夏律瓦,土爾扈特北部落的進步活佛

第三任:呂樂甫,伊犁專區所屬蒙古部落大喇嘛

第四任:爾德尼, 系土爾扈特南部落代盟長[2]

主要工作[編輯]

建立學校[編輯]

1937年,蒙文會共設立12所小學,在校學生共1229人。1938年,蒙文會建立24所學校,學生917人。1939年,蒙文會在新疆共建立40個班,共1199名學生[3]。1940年,在迪化、和碩建立蒙古小學。1942年,建立7所牧民業餘學校,共247名學生。1946年,在焉耆建立師範學校,由蒙文會幹事任教[1]

抗日宣傳[編輯]

抗日戰爭爆發後,蒙文會多次組織抗日宣傳活動,如轉發蒙文宣傳材料及書刊、出牆報、張貼標語、排演話劇、舞蹈等方式[2]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左紅衛. 论民国时期新疆蒙古文化促进会兴办近代学校教育. 西部蒙古論壇. 2015, (02): 33–37+126–127. 
  2. ^ 2.0 2.1 2.2 左紅衛. 新疆蒙古文化促进会的组织结构和经费来源.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 (05): 72–76. doi: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08.05.009. 
  3. ^ 張麗園. 民国新疆蒙古族教育发展研究. 新疆師範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