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繼佐
查繼佐(1601年—1676年),初名繼佑,初字三秀,更字友三,號伊璜,又號與齋,別號東山釣史、釣玉,浙江杭州府海寧縣人,明末清初學者。
生平
[編輯]查繼佐為查大宗之子,生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七月四日。家貧多病,崇禎六年(1633年)中舉人。明亡後,隨魯王朱以海到紹興,授兵部職方司主事,在浙東地區率軍抗擊清軍。監國魯元年(1646年)清軍攻佔紹興,隱居海寧硤石東山萬石窩,改號為左尹非人。監國魯七年(1652年)於西湖覺覺堂講學,旋至杭州鐵冶嶺之敬修堂講學,從學者眾,人稱敬修先生。
康熙二年(1663年),捲入南潯莊廷鑨私刻《明史》案,列名參校,下獄論死,後因提早自首而免罪,與范驤、陸圻等三人皆獲救。遂縱情聲色[1]。晚年喜寫梅,於康熙十五年元月二十日戌時去世,年七十六。
著作
[編輯]著有《罪惟錄》、《國壽錄》、《魯春秋》、《東山國語》、《班漢史淪》、《續西廂》等。
爭議
[編輯]有證據顯示查繼佐是《明史》案檢舉者。道光以後陳康祺於《郎潛紀聞》中推斷查繼佐應負主要責任,實在是違背「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則守土者不得推諉其過的原理[2]。清初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對其記載則略為平恕公允[3]。當事人陸圻的女兒陸莘行則提到其父等三人曾向學官自首[4]。《范氏記私史事》一書提到周亮工勸另一位當事人范驤檢舉明史案一事:「刻書列參評常事也,曷以知其禍而檢舉焉。得故周櫟園先生語余父曰偶見莊氏書,載闖逆入宮有禪表,下注龔鼎孳手筆。且言合肥(龔鼎孳)慕大范老子久以未獲一識為恨事,望速檢舉日後好相見也。但為首查某為人反覆勿使知可耳。」
傳言查繼佐曾濟助發跡前的吳六奇,後者因此在案發後營救前者,但是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5]。《查繼佐年譜》裏,查繼佐本人亦否認有此事,說:「葛如,方布衣野走,世傳余有一飯之恩,懷之而思報。其實無是也。是則公在時已傳其事,故公為之辨。」乾隆時詩論家吳騫也認為此傳聞事不可靠[6]。
參考文獻
[編輯]- ^ 《虞初新志》卷十六錄鈕琇《記吳六奇將軍事》: 「孝廉嗣後益放情詩酒,盡出其橐中裝,買美鬟十二,教之歌舞。每於良宵開宴,垂簾張燈,珠聲花貌,艷徹簾外,觀者醉心。」
- ^ 「惟海寧查繼佐、仁和陸圻,當獄初起,先首告,謂廷鑨慕其名列之參校中,得脫罪(按:小說傳奇,咸謂繼佐由吳六奇得脫;《漁洋文集》亦云然,非也)。」
- ^ 「湖州莊廷鑨作明史,以查伊璜刻入校閱姓氏。伊璜知,即檢舉學道,發查存案。此年七月,歸安知縣吳之榮持書出首,累計伊璜,伊璜辨曰:『查繼佑系杭州舉人,不幸薄有微名,莊廷鑨遂將繼佐刻入校閱。』繼佑一聞,即出檢舉,蓋在庚子十月,吳之榮為莊廷鑨本縣父母,其出首在辛丑七月。若以出首早為功,則繼佑前之榮後,繼佑之功當在之榮上;若以檢舉遲為罪,則繼佑早而之榮遲,之榮罪不應在繼佑之下。今之榮以罪受上賞,而繼佑以功受顯戮,則是非顛倒極矣!諸法臺幸為參祥。」《南潯鎮志》卷三八《志餘》六錄《熊懋蔣希圖聞門錄》載查繼佐辯稱:「若以出首早為功,則繼佐前而吳某後,繼佐之功當在吳某之上。若以檢舉遲為罪,則繼佐早而吳某遲,吳某之罪不應在繼佐之下。今吳某以罪受賞,而繼佐以功受戮,則是非顛倒極矣。」
- ^ 陸莘行《秋思草堂遺集·老父雲遊始末》云:「有為父言:『湖州莊姓者,所著穢史,牴觸本朝。兼有查、陸、范評定姓名,大為不便。'父曰:『風馬牛不相及也,何得有此?』歸家,自思范君文白遠隔海昌,不及相聞。查君伊璜住居不遠,何不一詢。因往查。查適他出。父入書室,見案頭果有此書。查歸,父謂之曰:『此何物,尚置是耶?若不早圖,禍將作矣。』因即具牒文宗,行文湖郡教諭趙(君宋)查驗。」
- ^ 韓逢華:《查繼佐與明史案》,《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3月 第24卷第1期
- ^ 《拜經樓詩話》:「查東山先生遏吳順恪事,世皆艷稱。予觀東山所作《敬修堂同學出處偶記》,有似出於傳聞之過者。豈當日以其既貴而故為之諱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