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自由城
濱海自由城 Villefranche-sur-Mer | |
---|---|
法國市鎮 | |
坐標:43°42′15″N 7°18′42″E / 43.7042°N 7.3117°E | |
國家 | 法國 |
大區 |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 |
省 | 濱海阿爾卑斯省 |
區 | 尼斯區 |
政府 | |
• 市長 | Christophe Trojani |
面積1 | |
• 市鎮 | 4.88 平方公里(1.88 平方英里) |
人口(2021年)[1] | |
• 市鎮 | 4,989人 |
• 密度 | 1,022人/平方公里(2,648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CET(UTC+01:00) |
• 夏時制 | CEST(UTC+02:00) |
郵政編碼 | 06230 |
INSEE | 06159 |
省級選區 | 博索萊伊縣 |
海拔 | 0—575米(0—1,886英尺) (平均:197.33333333333米) |
網站 | https://villefranche-sur-mer.fr/ |
1法國統計部門在計算土地面積時,不計算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 2「人口不重複計算」:擁有多重居住地的居民(如:學生和軍人)僅計算一次。 |
濱海自由城(法語:Villefranche-sur-Mer,法語發音:[vilfʁɑ̃ʃ syʁ mɛʁ];奧克語:Vilafranca de Mar;意大利語:Villafranca Marittima)是法國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濱海阿爾卑斯省的一個市鎮,位於蔚藍海岸,摩納哥公國西南部,法意邊境以西。
歷史
[編輯]濱海自由城的所在地以至濱海博略和聖讓卡普費拉一帶,在史前時期已有人定居。凱爾特-利古里亞人部落曾在山區建立農業社區;希臘人和後來的羅馬人則以海港作為前往西地中海地區途中的中途站。凱撒大帝征服高盧後,羅馬人擴建奧勒良道至蒙托利沃(Montolivo)。查理大帝的王朝分裂前,該區是洛塔林吉亞的一部分,後來劃入普羅旺斯。1295年,安茹伯爵卡洛二世(後來成為普羅旺斯伯爵)吸引蒙托利沃和附近的居民遷居至海岸,以抵禦海盜的威脅;他又授予該城鎮「自由港」的地位,因此得名「自由城」。從此該城擁有稅收減免和收取海港稅的特權,並維持至18世紀。[2]
1388年,由於沒有子嗣的喬萬娜一世承襲王位引起爭端,東普羅旺斯成為薩伏依公國的一部分。隨後的400年,濱海自由城所在的尼斯伯國的所有權一直引發法國人和神聖羅馬帝國(薩伏依的盟友)之間的爭議。
1543年,巴巴羅薩·海雷丁帕夏的軍隊在圍攻尼斯後一度佔領濱海自由城,這促使薩伏依公爵埃馬努埃萊·菲利貝托在城鎮附近的阿爾邦山建立堡壘。17世紀後期,該區曾落入法國人的統治之下,但在《烏得勒支和約》簽定後歸還薩伏依公國。[3]
18世紀,尼斯新建港口,濱海自由城的重要性下降,但仍是海軍基地。1744年,法國和西班牙的軍隊在路易·弗朗索瓦的指揮下,在阿爾邦山堡壘擊敗卡洛·埃馬努埃萊三世的皮埃蒙特部隊。1793年,法國人再度佔領濱海自由城,該區直至1814年都是拿破崙帝國的一部分,隨後在維也納會議中歸還薩丁尼亞王國。1860年,隨着意大利統一,濱海自由城在經過公民投票後交給法國統治。
19世紀後期,濱海自由城成為俄國海軍的基地,俄國人在檢疫所里建設了海洋學實驗室。[3] 1948年至1966年,美國海軍第6艦隊以濱海自由城為母港。自1980年代起,海港開始被遊輪使用,現在是法國最常使用的遊輪停靠港。[3]
地理
[編輯]濱海自由城(43°42'15"N, 7°18'42"E)面積4.88 平方千米,位於法國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濱海阿爾卑斯省,尼斯以東,博龍山、阿爾邦山和維奈格里耶山沿線。濱海自由城的天然海灣是地中海所有港口之中最深的海港,可供大型船隻安全停泊。海港在尼斯半島和費拉角之間的深度為95米,並向南伸延,在距離海岸1海里處形成500米深的海底峽谷。城市向北伸延至環繞海灣的山丘,最高點為577米,位於勒茲山。連接尼斯和意大利的3條主要道路經過濱海自由城。
與濱海自由城接壤的市鎮(或舊市鎮、城區)包括:濱海博略、埃茲、尼斯、聖讓卡普費拉[4]。
濱海自由城的時區為UTC+01:00、UTC+02:00(夏令時)。
行政
[編輯]濱海自由城的郵政編碼為06230,INSEE市鎮編碼為06159。
政治
[編輯]人口
[編輯]濱海自由城於2021年1月1日時的人口數量為4989人。
姊妹城市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Populations légales 2019. 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 2023年4月27日.
- ^ (法文) Barelli H. – Rocca R.:』』Histoire de l』Identité Niçoise’』, page 22-31, Serre Editeur 1998.
- ^ 3.0 3.1 3.2 (法文) Tracou C.-Richard D.:』』La Rade Étincelante’』, page 11, 66 and 77, Éditions 2Fab 1995
- ^ Géoportail. Carte. Géoportail. [2020-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9) (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