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河群
熱河群(英語:Jehol Group),是以中國東北部為中心的地層學單位,範圍可能從遼寧、河北和內蒙古等中國境內地區,廣布至蒙古、朝鮮半島與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附近。而根據該地層標準化石之一——延吉葉肢介屬(Yanjiestheria,是屬於鰓足綱的甲殼類動物)的分佈研判,後期的範圍更可能擴及日本的中國地方與中國華南的福建。主要由較古老的義縣組和較新的九佛堂組組成。因保存了熱河生物群(英語:Jehol Biota)而著稱。
位置、年齡和特徵
[編輯]此岩層單位有4700公尺厚,有明顯的分層,其中嵌有有來自火山爆發的玄武岩和凝灰岩。根據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的結果,熱河群形成於距今約1.28至1.1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熱河群亦可細分為數個組,分別為下部的義縣組與上部的九佛堂組組成。有關於義縣組的下層岩層,其沉積年代仍有爭議,有些學者將它歸在上侏羅統,並稱之為炒米店子組(Chaomidianzi Formation)。
該地段動植物完整化石存量異常豐富,使得熱河組成為最重要的下白堊紀陸地生物化石庫。熱河生物群中對古生物學有重要意義的是長羽毛的恐龍,原始的鳥類,如孔子鳥,早期真獸亞綱和可能的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門),即使通常所說的「開花植物」。
保存良好的原因
[編輯]熱河群形成的時期正是火山活動頻繁的時期,這有兩個好處:第一,這有利於地層的年代鑑定,常用的方法有,對鋯石進行鈾鉛測年法,或者是對黑雲母和鉀長石進行鉀氬測年法。第二,這也為熱河組化石保存帶來極大的好處:火山的灰燼密封了臨近湖泊中將要成為化石的沉積物,並為化石標本提供一個缺氧環境,進而阻止了腐化的過程。缺氧使得被埋裹得動物的生物擾動減少。
因此,化石數量最多的平面位於凝灰層下面,它們就是當時的火山灰,火山爆發的時候,當時在附近水域活動的動物或是動物屍體就會被埋住。
脊椎動物的皮毛,羽毛和組織纖維或是以具體形態,或是以印跡的形式被保存下來,就是無脊椎動物的軟組織,也有被保留下來。
古生物發現
[編輯]熱河群所含動物群一覽:
群 | 組 | 層 | 魚類 | 兩棲類、爬行類動物和哺乳類動物 | 鳥類 |
熱河群 | |||||
九佛堂組 | 吉南魚(Jinanichthys) 隆德魚(Longdeichthys) 北票鱘(Peipiaosteus) 原白鱘(Protopsephurus) 中華弓鰭魚(Sinamia) 狼鰭魚(Lycoptera) |
遼西螈(Liaoxitriton) 遼西龍(Liaoxisaurus) 伊克昭龍(Ikechosaurus) 喜水龍(Philydrosaurus) 遼尖齒獸(Liaoconodon) 傳奇龍(Chuanqilong) 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 尾羽龍(Caudipteryx) 小盜龍 中國鳥龍(Sinornithosaurus) 泰坦巨龍類 翼龍類 |
中國鳥(Sinornis) 波羅赤鳥(Boluochia) 義縣鳥(Yixianornis) 燕鳥(Yanornis) 會鳥(Sapeornis) 長翼鳥(Longipteryx) 朝陽鳥(Chaoyangia) 松嶺鳥(Songlingornis) 熱河鳥(Jeholornis) 叉尾鳥(Schizooura) 建昌鳥(Jianchangornis) 華夏鳥(Cathayornis) 麗鳥(Bellulornis) 抓握鳥(Rapaxavis) 重明鳥(Chongmingia) 契氏鳥(Chiappeavis) 火山鳥(Huoshanornis) 大平房鳥(Dapingfangornis) 翔鳥(Xiangornis) 食魚鳥(Piscivoravis) 周氏鳥(Zhouornis)[層位未定] | ||
義縣組 | 金剛山層 | 狼鰭魚(Lycoptera) | 滿洲龜(Manchurochelys) 滿洲鱷(Monjurosuchus) 矢部龍(Yabeinosaurus) 翼龍目(Pterosauria) |
孔子鳥 | |
大王杖子層 | 狼鰭魚(Lycoptera) 北票鱘(Peipiaosteus) 原白鱘(Protopsephurus) 長背鰭燕鱘(Yanosteus longidorsalis) |
滿洲鱷(Monjurosuchus) 潛龍(Hyphalosaurus) 矢部龍(Yabeinosaurus) 郝氏翼龍(Haopterus) 獸腳類 錦州龍(Jinzhousaurus) 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 |
遼西鳥(Liaoxiornis) 冀北鳥(Jibeinia) 孔子鳥 大凌河鳥(Dalingheornis) | ||
尖山溝層 | 狼鰭魚 北票鱘 長背燕鰭鱘 原白鱘 |
熱河螈(Jeholotriton) 遼蟾(Liaobatrachus) 麗蟾(Callobatrachus) 滿洲龜(Manchurochelys) 滿洲鱷(Monjurosuchus) 矢部龍(Yabeinosaurus) 翼龍類(Eosipterus) 樹翼龍(Dendrorhynchoides) 鸚鵡嘴龍 中華龍鳥 原始祖鳥 尾羽龍 熱河獸(Jeholodens) 東北巨龍(Dongbeititan) 中國獵龍(Sinovenator) 北票龍(Beipiaosaurus) 中國鳥龍(Sinornithosaurus) 中華麗羽龍(Sinocalliopteryx) 張和獸(Zhangheotherium) |
孔子鳥 長城鳥(Changchengornis) 遼寧鳥(Liaoningornis) 始反鳥(Eoenantiornis) 原羽鳥(Protopteryx) 吉祥鳥(Jixiangornis) 錦州鳥(Jinzhouornis) 紅山鳥(Hongshanornis) | ||
陸家屯層 | (無) | 無尾目 有鱗目 鸚鵡嘴龍 纖細盜龍(Graciliraptor) 寐龍(Mei) 曲鼻龍(Sinusonasus) 帝龍(Dilong) 切齒龍(Incisivosaurus) 神州龍(Shenzhousaurus) 熱河龍(Jeholosaurus) 遼寧角龍(Liaoceratops) 中國獵龍(Sinovenator) 盤足龍相似種(cf. Euhelopus) 爬獸(Repenomamus) |
(無) |
(根據周忠和, 2004及2011的列表簡化並修改。)
另外,在朝鮮(北韓)新義州也曾發現蛙嘴龍科翼龍與疑似孔子鳥目鳥類的化石,年代可能與義縣組相當[1]。
目前人們對下白堊紀鳥類的知識來源於熱河生物群的發現:這裏的鳥類化石有古鳥類如熱河鳥和會鳥,還有孔子鳥。白堊紀時期的代表反鳥亞綱(如中國鳥,原羽鳥,長翼鳥)還有現代鳥類今鳥亞綱的早期代表: 朝陽鳥,松嶺鳥,義縣鳥和燕鳥。近現代的所有鳥類目都屬於今鳥亞綱。不同的形態細節和胃容物證明,這些熱河生物群的鳥類當時佔有了各種不同的小生境。
特別重要的發現是帶羽毛的恐龍如中國鳥龍,尾羽龍和小盜龍,它們顯示出了羽毛覆蓋體表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它們是鳥類從小型的獸腳類恐龍進化而來的直接證據。
哺乳類動物
[編輯]直到目前為止,在熱河生物群發現的6種哺乳類動物分屬不同的類別:
類型 | 發現種 |
---|---|
真三尖齒獸類 Eutriconodonta | 熱河獸 (Jeholodens) |
戈壁錐齒獸類 Gobiconodonta | 戈壁錐齒獸(Gobiconodon) 爬獸(Repenomamus) |
對齒獸類 Symmetrodonta | 張和獸(Zhangheotherium) |
多瘤齒獸類 Multituberculata | 中國俊獸(Sinobaatar) |
真獸類 Multituberculata | 始祖獸(Eomaia) |
最高級的當屬真獸亞綱動物:它的四肢比例屬於樹棲型,而且其骨盆顯示,幼獸會如現在的有袋類動物一樣,在育兒袋中度過童年時期。
被子植物?
[編輯]被針葉林覆蓋的熱河植被,也發現了具爭議性的被子植物的早期代表:古果(Archaefructus)的花,其上擁有雄蕊,而其果實則很明顯在一種心皮的包裹之下。但它缺少的是被子植物的典型結構花瓣和萼片。這裏的所說的「心皮」,在有些古植物學家看來並非開花植物的心皮的同源器官。很明顯,古果是高級被子植物的一個分支,但其種系發生位置待定。
參考文獻
[編輯]- Chiappe, L.M., Shu'an, J., Qiang, J. & Norell, M.(1999): Anatomy and Systematics of the Confuciusornithidae (Theropoda: Aves) from the Late Mesozoic of Northeastern China.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o. 242, New York, 98 S.
- Zhou, Z., Barett, P.M. & Hilton, J.(2003): An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Lower Cretaceous ecosystem. - Nature 421: 807- 814.
- Zhou, Z.(2004): The origi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birds: discoveries, disputes and perspectives from fossil evidence. -Naturwissenschaften 91: 455- 471
外部連結
[編輯]- (中文)驚異的熱河生物群
- 熱河生物群 - 朝聖中生代生命演化聖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自然雜誌27卷1期
- ^ Gao, K.-Q., Li, Q.-G., Wei, M.-R., Pak, H., Pak, I. Early Cretaceous birds and pterosaurs from the Sinuiju Series, and geographic extension of the Jehol Biota into the Korean Peninsula. Journal of the Paleontological Society of Korea. 2009, 25 (1): 57–61 [2020-02-08]. ISSN 1225-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