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景裕
盧景裕(?—?),字仲孺,小字白頭,范陽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陽盧氏北祖,北魏、東魏官員。
生平
[編輯]盧景裕是章武伯盧同的侄子,父親盧靜是北魏太常丞。盧景裕少年時聰明敏慧,專心於經學,與堂弟盧勇一起學習,叔叔盧同稱道說:「白頭定會以文才而通達,季禮當會以武功而顯貴,能讓我們家族興盛的就是這兩個孩子。」[1][2]之後盧景裕居住於拒馬河,帶一位老年婢女給自己做飯,妻子兒女不讓跟隨在一起,又躲避到大寧山,不過問世事,居住期間不從事其他經營,唯獨一心註解。盧景裕的叔叔盧同擔任顯要官職,而盧景裕的足跡只在田園之間,感情寄托在郊野之中,謙恭守道,貞素自得,因此人們稱他為居士[3][4]。
魏節閔帝元恭初年,盧景裕出任國子博士,參議音韻的訂正工作,非常受親近待遇,被給予不需稱臣的禮節,永熙初年,官職依例被解除。天平年間,盧景裕回到故鄉,與邢子才、魏季景、魏收、邢昕等人同時被徵召到鄴城。盧景裕寄居在僧寺中,不停止他的講課。不久,盧景裕回到范陽郡[5][6]。
天平三年(536年)十二月,河間邢摩納與盧景裕堂兄盧仲禮、盧仲裕佔據范陽郡反叛,逼着盧景裕一起反叛,以響應西魏元寶炬,高歡命令都督賀拔仁討伐平定了他們。高歡聽說盧景裕經學明達德行顯著,就用驛站的快馬特別徵召他,讓盧景裕住在家中,讓盧景裕教導太原公高洋及比高洋年幼的兒子們[7]。盧景裕在學館十天回一次家,連同館中飲食一起帶回家。盧景裕風度儀表和言論舉止被人們嘆服讚賞[8][9][10][11]。此前盧景裕注《周易》、《尚書》、《孝經》、《論語》、《禮記》、《老子》,其他《毛詩》和《春秋左氏》沒有註解完。高澄入朝擔任丞相,在府第中開課講學,延請當時的優異名士,讓盧景裕講解他所註解的《周易》。盧景裕理義精微,談吐閒雅。當時有詰問駁辯,有人詆毀吵鬧,厲聲叫嚷,言語不遜,而盧景裕神彩儼然,風度語調如一,從容應對,沒有可鑽的空子。因此士大夫都嘆賞讚美他[12][13][14]。
當初,元顥攻入洛陽,任命盧景裕為中書郎。普泰初年,盧景裕又出任國子博士。進退之間,盧景裕未曾有得意或失望的神色。盧景裕個性清靜,淡泊名利,破衣粗食,恬然自安,終日端莊嚴肅,如同面對賓客一樣[15][14]。興和年間,盧景裕補任齊王開府屬,在晉陽去世,高歡為他哀悼痛惜[16][17]。
盧景裕雖然不聚徒講學,所註解的《周易》卻風行於世,他又喜好佛學,通曉佛教大義。天竺胡僧道悕每次講述佛教經典,就要請求盧景裕為自己作序。盧景裕出事後被關押在晉陽監獄,他至誠的念佛經,枷鎖自然脫掉。當時有人犯罪當處死,夢見僧人教他講經,這人醒來後把夢中的佛經默念了一千遍,臨刑時刀折斷了,主刑人上報給朝廷,赦免了他的死刑。這部佛經就流行於世,號稱《高王觀世音經》[18][19][20]。
盧景裕生有一叢白髮,數了之後有四十九根,所以偏好《老子》和《易經》,在四十九歲時去世[21]。
其他
[編輯]北魏末年的經學儒生,大多出自大儒徐遵明的門下,黃河以北講解鄭玄所註釋的《周易》,徐遵明將周易傳授給盧景裕和清河崔瑾,盧景裕傳授給權會,權會傳授給郭茂[22][23]。
齊文宣帝年幼時拜盧景裕為師,他內心的識解能力超過別人,自己卻不曾有過表露,盧景裕不能測度他[24][25]。
高浚虛齡八歲時,向盧景裕詢問說:「『祭神如神在。』是有神呢,還是沒有神呢?」盧景裕說:「有。」高浚說:「有神應當說祭神神在,為什麼麻煩加個『如』字?」盧景裕不能回答[26]。
高澄曾經招集朝士,命令盧景裕講解《易經》。李崇祖當時虛齡十一歲,和盧景裕論辯責難了一次又一次,盧景裕害怕他。李崇祖的父親李業興幫助自己兒子辯論,以至於憤怒爭執,高澄的臉色也是忿忿不平[27]。
洛陽城陽門內御道東有一座景林寺,有一塊石銘,由盧景裕撰文[28]。
著作
[編輯]家庭
[編輯]高祖
[編輯]- 盧昭,北燕僕射、黃門
祖父
[編輯]- 盧輔,北魏幽州別駕
父親
[編輯]- 盧靜,北魏太常丞
兄弟
[編輯]子女
[編輯]- 盧仲賓,北齊莒州諸軍事、莒州刺史、擒昌縣開國侯[31]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北齊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文偉族人勇,字季禮。父璧,魏下邳太守。勇初從兄景裕俱在學,其叔同稱之曰:「白頭必以文通,季禮當以武達,興吾門在二子也。」
-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勇字季禮,景裕從弟也。父璧,魏下邳太守。勇初與景裕俱在學,其叔同曰:「白頭必以文通,季禮當以武達。興吾門者,二子也。」
- ^ 《魏書·卷八十四·列傳儒林第七十二》:盧景裕,字仲儒,小字白頭,范陽涿人也。章武伯同之兄子。少聰敏,專經為學。居拒馬河,將一老婢作食,妻子不自隨從。又避地大寧山,不營世事,居無所業,惟在註解。其叔父同職居顯要,而景裕止於園舍,情均郊野,謙恭守道,貞素自得。由是世號居士。
-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景裕字仲孺,小字白頭。少敏,專經為學。居拒馬河,將一老婢作食,妻子不自隨從。又避地大寧山,不營世事。居無二業,唯在註解。其叔父同職居顯要,而景裕止於園舍,情均郊野。謙恭守道,貞素自得,由是世號居士。
- ^ 《魏書·卷八十四·列傳儒林第七十二》:前廢帝初,除國子博士,參議正聲,甚見親遇,待以不臣之禮。永熙初,以例解。天平中,還鄉里,與邢子才、魏季景、魏收、邢昕等同徵赴鄴。景裕寓託僧寺,講聽不已。未幾,歸本郡。
-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節閔初,除國子博士,參議正聲,甚見親遇,待以不臣之禮。永熙初,以例解。天平中,還鄉里。與邢子才、魏季景、魏收、邢昕等同徵赴鄴,景裕寓託僧寺,講聽不已。未幾,歸本郡。
- ^ 《北史·卷八十一·列傳第六十九》:始天平中,范陽盧景裕同從兄仲禮於本郡起逆,齊神武免其罪,置之賓館,以經教授太原公以下。
- ^ 《北齊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六》:魏天平中,范陽盧景裕同從兄禮於本郡起逆,高祖免其罪,置之賓館,以經教授太原公以下。
-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河間邢摩納與景裕從兄仲禮據鄉作逆,逼其同反,以應西魏。齊神武命都督賀拔仁討平之。聞景裕經明行着,驛馬特徵。既而舍之,使教諸子,在館十日一歸家,隨以鼎食。景裕風儀言行,雅見嗟賞。
- ^ 《北齊書·卷二·帝紀第二》:始,范陽盧景裕以明經稱,魯郡韓毅以工書顯,咸以謀逆見擒,並蒙恩置之第館,教授諸子。
- ^ 《北史·卷六·齊本紀上第六》:始范陽盧景裕以明經稱,魯郡韓毅以工書顯,咸以謀逆見禽,並蒙恩置之第館,教授諸子。
- ^ 《魏書·卷八十四·列傳儒林第七十二》:河間邢摩納與景裕從兄仲禮據鄉作逆,逼其同反,以應元寶炬。齊獻武王命都督賀拔仁討平之。聞景裕經明行着,驛馬特徵,既而舍之,使教諸子。在館十日一歸家,隨以鼎食。景裕風儀言行,雅見嗟賞。先是景裕注周易、尚書、孝經、論語、禮記、老子,其毛詩、春秋左氏未訖。齊文襄王入相,於第開講,招延時俊,令景裕解所注易。景裕理義精微,吐發閒雅。時有問難,或相詆訶,大聲厲色,言至不遜,而景裕神彩儼然,風調如一,從容往復,無際可尋。由是士君子嗟美之。
-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先是,景裕注周易、尚書、孝經、論語、禮記、老子,其毛詩、春秋左氏未訖。齊文襄入相,於第開講,招延時俊,令景裕解所注易。景裕理義精微,吐發閒雅。時有問難,或相詆訶,大聲厲色,言至不遜。而景裕神彩儼然,風誦如一,從容往復,無際可尋,由是士君子嗟美之。
- ^ 14.0 14.1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八》:盧景裕本儒生,太師歡釋之,召館於家,使教諸子。景裕講論精微,難者或相詆訶,大聲厲色,言至不遜,而景裕神采儼然,風調如一,從容往復,無際可尋。性清靜,歷官屢有進退,無得失之色;弊衣粗食,恬然自安,終日端嚴,如對賓客。
-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初,元顥入洛,以為中書郎。普泰中,復除國子博士。進退其間,未曾有得失之色。性清靜,淡於榮利,弊衣粗食,恬然自安,終日端嚴,如對賓客。
- ^ 《魏書·卷八十四·列傳儒林第七十二》:初,元顥入洛,以為中書郎。普泰初,復除國子博士。進退其間,未曾有得失之色。性清靜,淡於榮利,弊衣粗食,恬然自安,終日端嚴,如對賓客。興和中,補齊王開府屬,卒於晉陽,齊獻武王悼惜之。
-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興和中,補齊王開府屬,卒於晉陽。神武悼惜之。
- ^ 《魏書·卷八十四·列傳儒林第七十二》:景裕雖不聚徒教授,所注易大行於世。又好釋氏,通其大義。天竺胡沙門道悕每論諸經論,輒託景裕為之序。景裕之敗也。繫晉陽獄,至心誦經,枷鎖自脫。是時又有人負罪當死,夢沙門教講經,覺時如所夢,默誦千遍,臨刑刀折,主者以聞,赦之。此經遂行於世,號曰高王觀世音。
-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景裕雖不聚徒教授,所注易大行於世。又好釋氏,通其大義。天竺胡沙門道悕,每譯諸經論,輒託景裕為之序。景裕之敗也,繫晉陽獄,至心誦經,枷鎖自脫。是時,又有人負罪當死,夢沙門教講經,覺時如所夢,謂誦千遍,臨刑刀折。主者以聞,赦之。此經遂行,號曰高王觀世音。景裕弟辯。
-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二·報應一》:後魏盧景裕字仲儒,節閔初,為國子博士,信釋氏,注《周易》、《論語》。從兄神禮,據鄉人反叛,逼其同力以應西魏,系晉陽獄。至心念金剛經,枷鎖自脫。齊神武作相,特見原宥。
- ^ 《太平廣記·卷二○二·儒行〔憐才、高逸附〕》:范陽盧景裕,太常靜之子,司空同之猶子。少好閒默,馳騁經史,守道恭素,不以榮利居心,時號居士焉。初頭生一叢白毛,數之四十九莖,故偏好《老》《易》,為註解,至四十九歲而卒,故小字白頭。性端謹,雖在暗室,必矜莊自持。盛暑之月,初不露袒。妻子相對,有若嚴賓,歷位中書侍郎。
- ^ 《北齊書·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六》:凡是經學諸生,多出自魏末大儒徐遵明門下。河北講鄭康成所注《周易》。遵明以傳盧景裕及清河崔瑾,景裕傳權會,權會傳郭茂。
- ^ 《北史·卷八十一·列傳第六十九》:自魏末,大儒徐遵明門下講鄭玄所注《周易》。遵明以傳盧景裕及清河崔瑾。景裕傳權會、郭茂。
- ^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幼時師事范陽盧景裕,默識過人,景裕不能測也。
- ^ 《北史·卷七·齊本紀中第七》:幼時,師事范陽盧景裕,默識過人,未嘗有所自明,景裕不能測也。
- ^ 《北齊書·卷十·列傳第二》:年八歲時,問於博士盧景裕曰:「『祭神如神在。』為有神邪,無神邪?」對曰:「有。」浚曰:「有神當雲祭神神在,何煩『如』字?」景裕不能答。
- ^ 《北史·卷八十一·列傳第六十九》:崇祖字子述。文襄集朝士,命盧景裕講《易》。崇祖時年十一,論難往復,景裕憚之。業興助成其子,至於忿鬩。文襄色甚不平。
- ^ 《洛陽伽藍記·卷一·城內》:有石銘一所,國子博士盧白頭為其文。白頭,一字景裕,范陽人也。性愛恬靜,丘園放敖。學極六經,說通百氏。普泰初,起家為國子博士。雖在朱門,以注述為事,注《周易》行之於世也。
- ^ 《隋書·卷三十四·志第二十九》:《老子道德經》二卷(盧景裕撰。)
- ^ 《新唐書·卷五十九·志第四十九》:盧景裕、梁曠等《注》二卷
- ^ 劉文 / 杜鎮. 《陕西新见唐朝墓志》.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22年2月: 19–20. ISBN 9787551825757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