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石門鄉 (威寧縣)

座標27°21′53″N 103°56′40″E / 27.36475°N 103.94432°E / 27.36475; 103.9443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石門鄉
坐標:27°21′53″N 103°56′40″E / 27.36475°N 103.94432°E / 27.36475; 103.94432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村級區劃單位數
人口
 • 總計19,072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52 05 26 210
電話區號+86 (0)857

石門鄉位於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西北部,因鄉政府位於石門坎而得名。距縣城草海鎮140公里。全鄉總面積140.59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87個村民組。鄉政府駐石門坎村

全鄉總人口1萬6167人,其中少數民族4278人,有等民族。

基督教曾在石門鄉非常盛行,1905年,英國衛理公會傳教士柏格理應大花苗的邀請,來當地傳教。柏格理在當地興建了教堂、醫院和學校,並為當地苗民引進了土豆玉米等農作物以及農業試驗場。他還為當地苗民改進了土灶和紡織機,並在當地人的幫助下,歷史上第一次為苗語創建了書寫系統:滇東北老苗文。柏格理及其他傳教士還試圖按照西方的習慣改良當地的風俗,引入了多種體育、文化運動,並堅持舉辦端午節運動會,成為全苗族的盛會。

在短短時間內,石門坎一躍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全民受教育程度甚至超過了同時代的許多漢族地區,石門坎中學校友中甚至擁有博士兩名,23人進入大學學習,著名人物包括楊漢先張超倫等。因此,當時石門坎被稱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區"。[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由於不善管理,石門鄉現在是威寧縣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石門鄉下轄以下地區:[3]

榮和村、​女姑村、​新民村、​民主村、​高潮村、​新龍村、​新合村、​河壩村、​年豐村、​團結村、​營坪村、​泉發村、​草原村和鍋廠村。

參考資料[編輯]

  1. ^ 司霖霞. 〈論塞繆爾·柏格理對貴州民族地區教育的貢獻〉: 78. 
  2. ^ 趙濤. 〈論柏格理教育思想對貴州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啟示〉. 《銅仁學院學報》. 2014, 16 (5): 152. 
  3. ^ 2023年石门乡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