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貝茨霍芬-哈特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米貝茨霍芬-哈特畔
州府 慕尼黑
經緯度: 48°11′54″N 11°34′35″E / 48.19833°N 11.57639°E / 48.19833; 11.57639座標48°11′54″N 11°34′35″E / 48.19833°N 11.57639°E / 48.19833; 11.57639
面積: 13.4164km²
人口: 75488人 (2015年12月31日)[1]
人口密度: 5,627人/km²
郵政編碼: 80807, 80809, 80937, 80939
電話區號: 089
地圖
地圖

米貝茨霍芬-哈特畔 於慕尼黑的位置

米貝茨霍芬-哈特畔(德語:Milbertshofen-Am Hart)是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市轄第11區

簡介[編輯]

米貝茨霍芬-哈特畔作為在因戈爾施塔特大街德語Ingolstädter Straße (München)施萊斯海姆大街德語Schleißheimer Straße (München)之間的一條狹長的地帶,是從北端的城市邊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佩圖埃爾環路德語Petuelring。而在因戈爾施塔特大街東側、海德曼大街(Heidemannstraße)和歐洲工業園德語Euro-Industriepark之間也有一小塊區域屬這一市轄區管轄。環繞着米貝茨霍芬-哈特畔的還有(位於阿姆利森費爾德德語Am Riesenfeld地區的)奧林匹克公園西南大部分地帶直至蘭茨胡特大道德語Landshuter Allee以西、慕尼黑北環鐵路德語Münchner Nordring直至威廉·賴卡德大街(Wilhelmine-Reichard-Straße)以北以及威利·格布哈特河岸/艾克曼大街德語Ackermannstraße以南。它由三個市轄分區所組成:米貝茨霍芬、利森費爾德畔和哈特畔。

市轄分區

與之相鄰的市轄區分別是東部的施瓦賓-弗萊曼,南部的施瓦賓西,西南部的諾伊豪森-寧芬堡,以及西部的莫薩赫費爾德莫興-哈森貝格爾。在米貝茨霍芬-阿姆哈特北部接壤的則是市鎮上施萊斯海姆

有湖有塔的奧林匹克公園
BMW世界
奧運村德語Olympisches Dorf (München)內的納迪湖德語Nadisee
施萊斯海姆大街德語Schleißheimer Straße (München)271-273號
米貝茨霍芬文化之家德語Kulturhaus Milbertshofen
米拉購物中心德語Mira (Einkaufszentrum)
裝甲草場德語Panzerwiese遠眺安聯球場
哈特霍爾茨德語Hartelholz森林
München Marathon

東南部分-米貝茨霍芬[編輯]

市轄區東南部的分區是米貝茨霍芬德語Milbertshofen,它涵蓋的地區是1913年被併入慕尼黑的原同名城市米貝茨霍芬。由於那裏較早便開始工業化,因此形成了工業、商業以及社會住房比例較高的居所的混雜。歐洲工業園德語Euro-Industriepark便位於因戈爾施塔特大街旁。通過對許多住宅設施進行翻新以及新建現代化的公寓,使得米貝茨霍芬在近期與南部相鄰的施瓦賓之間的差異日漸模糊。自從交通繁忙的佩圖埃爾環路通過開通佩圖埃爾隧道德語Petueltunnel而將行車引入地下後,施瓦賓和米貝茨霍芬間可以通過綠道佩圖埃爾公園德語Petuelpark相連。2005年,米貝茨霍芬文化之家德語Kulturhaus Milbertshofen開業,其附屬的廣場庫爾特·梅茲格廣場德語Curt-Mezger-Platz也在2007年落成。那裏逢周五的的13:00至18:00還會舉辦每周集市德語Wochenmarkt[2]

西南部分-利森費爾德畔[編輯]

利森費爾德畔德語Am Riesenfeld是米貝茨霍芬-哈特畔三個市轄分區中最靠西的一個。區內的奧林匹克公園還設有奧運村德語Olympisches Dorf (München)奧伯維森費爾德學生社區德語Studentenviertel OberwiesenfeldZHS德語Zentrale Hochschulsportanlage的體育中心以及工業大學和奧林匹克山。在奧運村內密集發展出了寧靜的、適合兒童的住宅,而居住區內位於基底上層的行車道則是在行人路下方伸展。這一地區是在1966至1972年間,為迎接1972年第二十屆夏季奧運會而全面重新設計。在此之前,它被稱為奧伯維森費爾德德語Oberwiesenfeld並容納有一個大型的飛行場地,鄰近的BMW工廠一直在此進行航空發動機的測試直至1945年。位於奧林匹克公園北側的是奧伯維森費爾德畔德語Am Oberwiesenfeld社區,那裏設有BMW集團經典博物館德語BMW Group Classic。在2007年10月20日至21日,BMW世界在佩圖埃爾環路旁正式開門迎客。BMW博物館也設於此[3]

北側部分-哈特畔[編輯]

北部的市轄分區哈特畔德語Am Hart(慕尼黑北環鐵路以北)有很大一部分從屬於前市鎮費爾德莫興,僅卡爾特貝格(Kaltherberge)和鄰近如今因戈爾施塔特大街旁的地帶歸屬另一個前市鎮米貝茨霍芬。在哈特畔西南部的裝甲草場德語Panzerwiese仍有可用的空地,那裏自1990年代以來已形成了一個擁有數千居民的住宅區北大荒德語Nordheide (München)。哈特畔的北端則與森林地形哈特霍爾茨德語Hartelholz相連。進而影響地區發展的是一系列來自戰間期的原工人住房,例如哈特霍夫德語Harthof (München)、哈特畔(哈特景區,由森林覆蓋的小山)、卡爾特貝格和諾伊赫爾貝格等居民區。在克諾爾大街德語Knorrstraße (München)/特羅保大街(Troppauer Straße)拐角的BMW研究與創新中心對面,豎立有一個紀念雕塑,名為米貝茨霍芬猶太營德語Judensiedlung Milbertshofen[4]。分區的南部是歐洲工業園德語Euro-Industriepark米拉購物中心德語Mira (Einkaufszentrum)和2411文化中心(Kulturzentrum 2411)相繼於2009年和2012年開業。2016年則成立了慕尼黑北文理中學德語Gymnasium München Nord,一所運動精英學校德語Eliteschule des Sports[5]

總覽[編輯]

米貝茨霍芬擁有在慕尼黑各市轄區中數量最多的製造業就業崗位。這很大一部分得益於BMW的總廠和相關的研究與創新中心。奧運村內有過半數的居民來自中產階級——當中包括許多官員和學者。而市轄區錄得的39.2%的外籍人口比例亦為全市最高[6]。至於服務行業,尤其是在西部的歐洲工業園以及包括新上巴伐利亞警察總局德語Polizeipräsidium Oberbayern巴伐利亞州立憲法保護局德語Bayerisches Landesamt für Verfassungsschutz在內的公共部門,使其日益擁有更大的就業份額。早前在個別市轄分區之間的社會結構巨大差距已在過去三十年間得到消弭。與以往一樣,市轄區內擁有孩子的家庭所佔比例較高。區內有28%的領土為綠地空間,其中最顯著的貢獻來自奧林匹克公園和裝甲草場[7]

歷史[編輯]

米貝茨霍芬最早是在1149年或1152年以「Ilmungeshoven」的名義被首次提及。這個詞可能是出自Illungshof的刻意模糊的發音。後者曾是一個隱居者庭院的名稱,那裏的人們後由於疾病或是懲戒已被強行遷走,具體的原因當地居民並沒有公開。這一名稱的最早記載出現在1140年左右的一份文獻,當時法雷的康拉德一世德語Konrad I. von Valley伯爵將他在Ilmungeshoven的所有財產及其父母的超度亡靈都移交給舍夫特拉爾恩修道院德語Kloster Schäftlarn。由於所捐贈的土地只能作為牧場用途,修道院便使它成為一個牲畜飼養場,以及一個牧場農舍,並根據聖人喬治取名為「聖佐治牧場農舍[8]

對於聖佐治牧場農舍內有繳稅義務的農民,其富餘的穀物在研磨前會由一個領班和俗人修士負責儲存在磨坊附近的貨倉內。由於這些穀物是他們餐資來源的一部分,因此貨倉的所在地也被稱為「磨無酵餅Mühlmazze)」。不久它又被稱作無酵餅磨坊(Mühlmazzhof),這便是地名米馬茨霍芬(Mühlmatzhofen)-米貝茨霍芬的起源。此後它也曾採用過不同的名稱,例如1310年的米靈斯霍芬(Mülingshoven)、1325年的米本霍芬(Mülbenhoven)、1336年的穆曼茨霍芬(Mulmantzhoven)以及1468年的米貝茲霍芬(Milberzhofen[9]

1668年1月10日,選帝侯費迪南德·瑪利亞德語Ferdinand Maria (Bayern)將「米貝茨霍芬的聖佐治牧場農舍(St. Georgenschwaige zu Milbertshofen)」升格為宮廷領地德語Hofmark級別[8]

米貝茨霍芬在經歷了幾個世紀後仍然只是一個牧場農舍,直至1800年起開始擴張為慕尼黑最新的市分區,因為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四世將莊園移交給了四個森林地區的農民。一個屬於牧場農舍的教堂在1360年被首次提及。16世紀初在其遺址上建立的老喬治教堂德語Alte St.-Georgs-Kirche (Milbertshofen)是米貝茨霍芬發跡的僅存見證。早期米貝茨霍芬的中心位於如今的發動機大街(Motorstraße)上。米貝茨霍芬在1800年前後只有432位居民[10]

1905年,米貝茨霍芬體操及體育俱樂部德語TSV Milbertshofen成立。1910年,米貝茨霍芬獲得城市地位。然而僅僅三年後,在1913年4月1日,米貝茨霍芬便被併入慕尼黑[11]。此前一年,新喬治教堂德語Neue St.-Georgs-Kirche (Milbertshofen)已在米貝茨霍芬廣場德語Milbertshofener Platz落成。在納粹獨裁德語Zeit des Nationalsozialismus期間,一座用於猶太市民的臨時營地德語Judenlager Milbertshofen自1941年起落戶米貝茨霍芬,並從那裏被驅逐至不同的集中營。自1941年4月落成後,它在1941年9月至1942年8月作為猶太人居住區供在此期間「租住」的猶太裔慕尼黑人使用,並最終用作驅逐的中轉倉庫。慕尼黑的前兩次大型驅逐行動分別是在1941年11月20日發往考那斯(立陶宛)以及1942年4月4日發往皮亞斯基(波蘭),它們都發生在鄰近的米貝茨霍芬車站[4]

在1980年代,尼策街7號(Nietzschestraße 7b)成為了慕尼黑龐克文化聚會的後花園。龐克樂隊休閒81德語Freizeit 81亦是在此演奏[12]

2008年6月11日,區議會決定將市轄區更名為米貝茨霍芬-哈特畔-奧運村(Milbertshofen-Am Hart-Olympiadorf),但在隨後的一次會議中,市政當局卻要求無限期擱置。他們希望避免,對慕尼黑可能申辦成功的2018年冬奧會以及隨之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奧運村發生混淆[13]

人口統計[編輯]

(截至每年12月31日)

年份 人口 外國人(比例) 面積
(km²)
人口密度
(每km²)
來源及其它數據[14]
2000 60,265 20,094 (33.3 %) 13.3733 4,506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1 61,034 20,372 (33.4 %) 13.3733 4,564 慕尼黑統計年鑑00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2 61,655 20,800 (33.7 %) 13.3733 4,610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3 61,886 21,154 (34.2 %) 13.3734 4,628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4 63,076 21,773 (34.5 %) 13.3734 4,717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5 64,612 22,896 (35.4 %) 13.3734 4,831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6 66,992 23,355 (34.9 %) 13.3734 5,009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7 67,864 23,903 (35.2 %) 13.3711 5,075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8 68,198 24,105 (35.3 %) 13.3831 5,096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09 68,023 23,683 (34.8 %) 13.4164 5,070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10 68,970 24,373 (35.3 %) 13.4164 5,141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11 70,470 25,517 (36.2 %) 13.4164 5,253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12 72,506 27,197 (37.5 %) 13.4164 5,404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13 73,617 28,243 (38.4 %) 13.4164 5,487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2014 74,667 29,253 (39.2 %) 13.4164 5,565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政治[編輯]

米貝茨霍芬-哈特畔上一次的區議會德語Bezirksausschuss選舉是在2014年3月16日。其議席分配如下:社民黨13席、基社盟11席、綠黨5席、自選協德語Bundesverband Freie Wähler Deutschland/生民黨德語Ökologisch-Demokratische Partei3席以及自民黨1席[15]。在米貝茨霍芬-哈特畔共48789名符合投票資格的居民中,有15489人行使了自己的表決權,選民投票率約為31.7%。

參考文獻[編輯]

  • Beate Freytag, Alexander Franc Storz: Milbertshofen – Die Geschichte des Stadtteils von der Schwaige zur Vorstadt Münchens. Buchendorfer Verlag München, München 2004, ISBN 3-934036-80-5.

註釋[編輯]

  1. ^ Die Bevölkerung in den Stadtbezirken nach der Einwohnerdichte am 31.12.20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424 kB). Statistisches Amt der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21. Januar 2016.
  2. ^ Wochenmärkte: Wochenmarkt Milbertshofen München.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9). 
  3. ^ Rekordjahr 2011 in der BMW Welt und im BMW Museum, Pressemeldung der BMW Group, 24. Januar 2012
  4. ^ 4.0 4.1 Helga Pfoertner: Mit der Geschichte leben. Mahnmale, Gedenkstätten, Erinnerungsorte für die Opfer des Nationalsozialismus in München 1933-1945. Band 2: I bis P. Literareon im Utz-Verlag, München 2003, ISBN 3-8316-1025-8.
  5. ^ Neues Gymnasium München-Nord mit Eliteschule des Sports. Münchner Serviceagentur für Ganztagsbildung.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9). 
  6. ^ Die Bevölkerung in den Stadtbezirken nach dem Migrationshintergrund am 31.12.201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425 kB). Statistisches Amt der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1. November 2015.
  7. ^ Münchner Stadtteile im Portrait: Milbertshofen. Neubau-Immobilien München. 2014-08-08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8. ^ 8.0 8.1 2. Ein Blick in die Geschichte (PDF). München Milbertshofen-Am Hart. 2010, (1): 9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4-19). 
  9. ^ Milbertshofen-Am Hart.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 
  10. ^ Milbertshofen - Am Hart . Süddeutsche Zeitung. 2012-05-11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11. ^ Wilhelm Volkert (Hrsg.), Handbuch der bayerischen Ämter, Gemeinden und Gerichte 1799–1980, München: C.H.Beck’sche Verlagsbuchhandlung. 1983, ISBN 3-406-09669-7 (德文)  Seite 601
  12. ^ Ein ganzes Viertel in der Hosentasche. Süddeutsche Zeitung. 2016-04-14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13. ^ Milbertshofen-Am Hart-Olympiadorf · Bindestrich-Namen. Münchner Wochenanzeiger. 2008-06-17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9). 
  14. ^ Archiv Stadtteilinformationen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2-11.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9. Juni 2014.
  15. ^ Wahl des Bezirksausschusses – Stadtbezirk 11 – Milbertshofen-Am Har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3. Juni 2014.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