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西扎之戰 (1111年)

座標35°16′00″N 36°34′01″E / 35.266707°N 36.566952°E / 35.266707; 36.56695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扎之戰
十字軍東征的一部分
日期1111年9月13-29日
地點
西扎(今敘利亞境內)
結果 十字軍勝利[1]
參戰方
耶路撒冷王國
安條克公國
的黎波里伯國
埃德薩伯國
塞爾柱帝國
布里迪王朝
迪亞巴克爾
哈馬丹
指揮官與領導者
鮑德溫一世
加利利王子坦克里德
的黎波里伯爵貝特朗
鮑德溫二世
馬杜德
托特金
蘇克曼
波爾蘇克
兵力
不明 不明
傷亡與損失
無顯著戰損 無顯著戰損

西扎之戰發生於1111年,是十字軍領袖鮑德溫一世為阻止摩蘇爾總督馬杜德入侵,而在西扎塞爾柱軍隊所發動的一次戰爭。在此戰中,十字軍成功保衛住了自己的城池不被攻陷,卻在戰後沒有反擊。

背景[編輯]

自1110年至1115年,塞爾柱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一世英語Muhammad I Tapar每年都嘗試入侵十字軍國家。他在1110年對埃德薩伯國的進攻以失敗告終,因此他在阿勒頗市民及拜占庭帝國的刺激下,於1111年向敘利亞北部的法蘭克人進擊。穆罕默德指派摩蘇爾總督馬杜德為軍隊指揮官,麾下包括了蘇克曼、波爾蘇克及其他多位酋長的聯軍。

穆斯林軍隊抵達後,來自埃德薩伯國的軍隊由於人數過少,不得不撤退至兩座城鎮內,依城而守。儘管塞爾柱軍隊經過拉丁城邦時並未傷害百姓,這並沒有使得埃德薩和托貝索轉變印象。而被阻攔的塞爾柱軍隊便轉移至阿勒頗,在那裏與托特金所率部隊會合。阿勒頗大部分市民對塞爾柱軍隊持友好態度,但是其統治者拉德溫拒絕迎接塞爾柱軍隊入城。他認為這些屬於蘇丹的軍隊是對他統治權的一個威脅。

此時,波爾蘇克和蘇克曼都生了重病,他們因此決定撤軍。波爾蘇克在回去的途中便病死了,急於接收他的領土的另一名酋長阿哈馬迪爾也隨之退出了聯軍。

與此同時,坦克里德已經召集了安條克的軍隊,並駐紮在安條克城南部五十公里的一座城堡。西扎的統治者因而向馬杜德發出了求援信,於是馬杜德率軍向西南方向進軍一百二十公里,並在城鎮外紮營。

另一方面,在坦克里德的求助下,鮑德溫一世率領他和貝特朗伯爵的軍隊前去支援。鮑德溫一世的軍隊在魯吉亞與聯軍會合,他們共同進發至阿帕梅亞(今迪納爾),隨後再向西扎城外的穆斯林軍隊進擊。

戰爭過程[編輯]

馬杜德的軍隊使用了其常用的騷擾戰術,他們切斷了敵軍的後勤路線,也預防了他們從奧龍特斯河汲取水源。[2]但是耶路撒冷方面軍並沒有被激怒,他們組成了一個更密集的陣列。直到土耳其的弓騎兵過於接近其軍陣時,他們才發動了攻擊,迫使敵軍退軍。此後雙方的軍隊展開了持續的小型遭遇戰,塞爾柱軍隊無法阻攔鮑德溫軍隊的進擊。

儘管鮑德溫所部紮營到了西扎附近,他們在兩個星期後因土耳其切斷了他們的後勤而不得不撤退至阿帕梅亞。在撤退途中,鮑德溫所部遭受了塞爾柱軍隊的襲擾,他們依舊沒有因此便使得戰鬥升溫。而馬杜德手下的戰士此時因為多次失敗的劫掠而軍心渙散,轉而自行回家了。

後來的外交官烏薩馬·伊本·穆奇德英語Usamah ibn Munqidh時年16歲,他也參與了此次戰爭,他後來將這場戰爭記錄在了他的自傳Kitab al-I'tibar中。

結果[編輯]

這場戰爭未分勝負,鮑德溫一世成功抵禦安條克不遭襲擾,十字軍治下的城鎮也沒有在此戰中被塞爾柱軍隊所侵佔。

此戰過後,敘利亞北部直到1115年才發生新的大型戰爭。

腳註[編輯]

  1. ^ Byzantium and the Crusades By Jonathan Harris, pg. 84
  2. ^ Smail, p 142

參考文獻[編輯]

書目[編輯]

  • Smail, R. C. Crusading Warfare 1097-1193. New York: Barnes & Noble Books, (1956) 1995. ISBN 1-56619-7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