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鄭文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鄭文焯
《清代學者象傳》之鄭文焯
清代學者象傳》之鄭文焯
大清內閣中書
籍貫奉天鐵嶺
族裔漢族
出生咸豐六年(1856年)
奉天鐵嶺
逝世民國七年(1918年)
江蘇蘇州
出身
  • 光緒元年乙亥恩科舉人

鄭文焯(1856年—1918年),字俊臣,號小坡,又號叔問鶴道人,別號瘦碧冷紅詞客大鶴山人,內務府漢軍正白旗人(屬內務府正白旗漢姓滿洲旗人),籍奉天鐵嶺(今屬遼寧)大鶴山。清朝晚期詞人,善書畫。

生平

[編輯]

鄭瑛棨任陝西巡撫。文焯生於清文宗咸豐六年(1856年),光緒元年(1875年)乙亥科順天鄉試舉人(榜名文焯,時隸內務府正白旗漢軍毓琳佐領下)[1]。曾官內閣中書,於25歲(c.1881年)棄官南遊,久客吳中(蘇州),為多任江蘇巡撫(包括恩壽端方陸元鼎陳啟泰 (同治進士)等)幕僚,後在蘇州授學於存古學堂。曾學琴於江夏李復翁,討論古音。博學多才,精詞學。與樊樊山朱祖謀況周頤稱清季「四大詞宗」。俞樾評文焯的詞:「豪宕之中兼以細膩,合大江東去、曉風殘月為一手」。又通音律,擅長書畫,康有為稱其書法︰「遒逸深古,妙美沖和,奄有北碑之長,取其高深而去其獷野」。光緒十二年至十三年(1886-1887),舉詞社於蘇州城西之壺園,唱和者有易順鼎(字實甫,其父江蘇布政使易佩紳)等。與朱祖謀唱和,與俞樾時有書信交往(載《俞樾函札輯證》, 2014)。清亡後,移居上海,精醫學,行醫於漢口路福利公棧,兼賣書畫以自給。民國七年(1918年)卒於吳門(蘇州),葬於光福鄧尉山的梅花林中。康有為作《清詞人鄭大鶴先生墓表》。

清光緒十年(1884)至十一年,蘇州觀察朱修庭(名朱福清,江蘇候補道)、蘇州怡賢親王胤祥祠(又名敕建報恩禪寺、怡賢寺)僧雲閒(著《枯木琴譜》)、狀元洪鈞、詞人鄭文焯(文小坡)、文人彭南屏等人倡議併集資在蘇州虎丘憨憨泉邊建造了擁翠山莊(載楊峴《擁翠山莊記》)。鑲白旗滿洲景星 (清朝)任職江蘇蘇松常鎮太糧儲道時(1888-1893),與文焯、朱修庭以及內務府正白旗蒙古、內務府郎中兼蘇州織造榮廷(字虞臣,博爾濟吉特氏,賜漢姓尹氏,著《吳下詩存》)互有唱和(據朱福清,《雙清閣袖中詩本》,俞樾序,1893)。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在蘇州怡園成立「怡園畫社」,主要成員有吳大澂、顧鶴逸(顧麟士即進士顧文彬之孫)、吳昌碩顧沄鄭文焯等。與耦園主人進士沈秉成在園中時有唱和。在蘇州寒山寺大雄寶殿右牆的後側,嵌有一幅「寒山子」的石刻畫像,那是根據鄭文焯於光緒六年(1880年)遊覽楓橋寒山寺時,在遊船上用手指畫就的寫意人物——寒山子畫像,琢刻而成。

客居蘇州時,文焯初寓馬醫科的謳園(今繡園),其藏書處為「大鶴山房」;後卜居於喬司空巷潘氏西園、剪金橋巷冷紅簃等處;又曾寓居廟堂巷的壺園,結社唱詞。光緒三十一年(1905),在飲馬橋畔的孝義坊,買下了五畝地,築建庭園,別號「樵風別墅」;蘇州文人孫德謙,有賀其新居文云:「度地新規,洞天別啟,近鄰蕭寺,旁枕清溪」。文焯有畫作《歸鶴圖》,其畫跋記載了其在壺園居住期間,「嘗蓄六鶴,馴知人語,皆就掌取食,應聲起舞」(壺園今已無存[2])。

文焯的《玉樓春》詞寫道:「梅花過了仍風雨,着意傷春天不許。西園詞酒去年同,別是一番惆悵處。/ 一枝照水渾無語,日見花飛隨水去。斷紅還逐晚潮回,相映枝頭紅更苦」。他的《琵琶仙》詞寫道:「……又還念、遼鶴歸來,奈鄉夢、重重渺難寄。愁向十洲屏畫,說滄桑餘事。殘篴外、西江落月,見故宮、洗面清淚。謾倚煙柳津橋,杜鵑聲里」。

著作

[編輯]
  • 詞集有《瘦碧》(俞樾易順鼎序)、《冷紅》、《比竹餘音》(王闓運序)、《苕雅余集》(朱祖謀序)、詞論《詞源斟律》,其後刪存諸詞集合為《樵風樂府》九卷。又有《大鶴山人詩集》。
  • 著《千金方輯古經方疏證》八卷、《婦人嬰兒方義》兩卷、《醫故》(又名《醫詁》)二卷(俞樾序,1891年刊本,又有2015年現代版)、《揚雄說故》一卷(由姻戚楊鍾羲著錄於《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
  • 吳昌綬收集其平生作品合刊為《大鶴山房全集》[3]
  • 輯《國朝著述未刊書目》一卷(光緒十四年(1888)蘇州書局刻本)、《南獻遺征》(光緒十三年(1887)蘇州書局刊行,又載於《國粹學報》1910年六卷第一、二期)。

家庭

[編輯]
  • 始祖鄭朝輔(c.1570s-?)。「鄭朝輔,正白旗包衣人,世居瀋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其孫鄭仁民原任䕶軍校,曾孫鄭連原任佐領,……四世孫鄭禪寳原任浙江按察使,……五世孫永徳、成徳俱現任筆帖式」(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77)。
  • 二世祖鄭國安(c.1600s-?),從龍入關。
  • 三世祖鄭思民(c.1630s-?)。胞兄鄭仁民,原任䕶軍校。
  • 四世祖鄭璉(又鄭連,c.1660s-?),曾任內務府正白旗包衣第五㕘領第一旗鼓佐領(繼任曹寅)、內務府鑲黃旗包衣第五㕘領第六旗鼓佐領(卒於任上)(據《欽定八旗通志》)。
  • 五世祖鄭從義(c.1680s-?),內務府員外郎。
  • 太高祖鄭禪寶(字永錫,c.1710s-?),內務府郎中兼內務府正白旗包衣第五㕘領第二旗鼓佐領(據《欽定八旗通志》)(該佐領繼任,內務府正白旗漢軍、參領赫達色,又名李維屏、黑達塞,其祖父系總管內務府大臣李延禧 (清朝));雍正六年山東巡鹽御史,浙江按察使,雍正十年山東布政使署理山東巡撫,總管內務府大臣(雍正八年協理,九年(1731)出任)。
  • 高祖成德(c.1740s-?),內務府主事。
  • 曾祖鶴年(c.1770s-?),內務府主事。曾祖母張氏。
  • 本生祖父普明(c.1800s-?),江南織造筆帖試;本生祖母原配張氏、繼配馬佳氏。養祖父普安,江南織造兼管龍江關稅務,內務府鑲黃旗、正黃旗公中佐領;養祖母丁氏。
  • 鄭瑛棨(c.1820s-1878;母馬佳氏),河南巡撫、署河東河道總督、陝西巡撫。任職河南時,與河南學政俞樾共事並多有書信交往(載《俞樾函札輯證》,2014)。嫡母李氏,繼母周氏。
  • 胞兄:
    • 文炳(c.1850s-?),江西廣饒九南兵備道、江西提法使。妻完顏桂芬(父內務府鑲黃旗滿洲、兵部左侍郎署直隸總督完顏崇厚(1826-1893),母蔣重申(父鑲藍旗漢軍、廣西思恩府知府蔣明遠),祖父嘉慶己巳科進士完顏麟慶)。
    • 文煥(字伯質,號幼蘭,1851-?)。妻葉赫那拉氏(父內務府鑲黃旗滿洲、咸豐六年(1856年)丙辰科進士文肅公銘安,胞叔咸豐癸丑科進士浦安,嫡堂兄光緒乙酉科舉人、軍機大臣那桐)。鄭文焯有《送幼蘭兄之遼東》詩送其兄文煥(同行者有姻戚那桐,據《《大鶴山人詩集》》)。
    • 文炘,文燮。
  • 從兄鄭文烺(號嚼梅居士)。
  • 胞姊鄭氏貞儀,嫁正藍旗滿洲佟佳氏毓秀(父理藩院左侍郎德椿)。胞姊鄭氏,嫁鑲黃旗滿洲鈕祜祿氏明存(父盛福,祖父富僧額,曾祖觀音保,高祖承恩公、副都統伊松阿,高祖姑母鈕祜祿氏封雍正帝之孝聖憲皇后即乾隆帝之生母)。
  • 妻張氏眉君(c.1850s-1917),工畫善琴。其父內務府正白旗、內務府郎中兼熱河總管毓泰(字秀峰;咸豐四年任淮安關監督);胞兄張文棫(字叔瑟),妻李氏(父內務府正白旗漢軍、湖北荊州府知府李恆琛,母章佳氏(其父正白旗滿洲、道光丙申恩科進士慶廉 (道光進士));胞姊李寶蘩(1861-?)嫁內務府正黃旗漢軍、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進士楊鍾羲;嫡堂兄光緒十一年(1885)乙酉科舉人、詞人畫家李寶巽(又李孺),系正藍旗漢軍進士胡俊章胞侄女婿)。
  • 女鄭氏茂詔,嫁重慶江北籍戴正誠(字亮集)。戴正誠,卒業京師大學堂,民國初年任財政部主事,第一屆國民大會四川省代表,編有《鄭叔問先生年譜》(1941)、《戴氏宗譜 》(1939),參與編寫民國《江北縣誌》;1951年,戴正誠把自己平生收藏的13764冊線裝書以及碑帖等,全部捐獻給了西南人民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前身)。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載《順天鄉試同年齒錄: (光緖元年乙亥恩科)》,1875
  2. ^ 關於壺園的復原分析,參考劉敦楨《蘇州古典園林》、楊鴻勛《江南園林論》第四章。
  3. ^ 鄭文焯. [2012-08-16].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