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炳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門炳岳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891年
 清朝河北東光縣
逝世1944年8月12日(1944歲—08—12)(53歲)
 中華民國重慶市璧山
籍貫河北東光縣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學歷
經歷

門炳岳(1891年6月24日—1944年8月12日),字湘文,河北東光縣於集鄉程莊人,國民革命軍騎兵中將。[1]

生平[編輯]

祖父門端朝。父門樹藩,字彤卿,歲貢生

北洋時期追隨孫岳,任曹錕衛隊旅營長、徐樹錚屬下褚其祥的參謀長、國民二軍少將旅長。北伐時期投靠同學唐生智,任第四集團軍參謀長、師長。唐生智新桂系擊敗後,1929年1月所部被收編為第52師(葉琪)第155旅。蔣桂戰爭爆發後,被湘軍何鍵收編為「護黨救國軍」第三十五軍新編第7師第2旅。又因追隨唐生智,遭南京國民政府通緝,亡命北平。1933年投蔣,任北平軍分會少將高參、廬山軍官訓練團軍事教員、中央嫡系騎兵第七師中將師長。抗戰爆發後該師成立騎兵第六軍兼軍長。1939年至1940年傅作義綏西三戰役,其中第一戰包頭戰役,傅作義各部分路直插敵後合擊攻入包頭市區,原部署門炳岳騎兵師伊盟北渡黃河切斷歸綏包頭的鐵路阻援,但日軍仍然馳援成功,將突入包頭的傅軍包圍,傅軍傷亡慘重,包頭得而復失。傅作義認為這是門截擊不利所致,諉罪於門。此後兩場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門炳岳騎兵師也表現平平。門被召回重慶竭蔣述職,蔣則不待門啟齒,即滔滔質詢,語多指責。門炳岳力諫原委,蔣乃慰門炳岳再回河套帶兵。但門已經向軍政部長何應欽遞交辭呈。1940年夏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騎兵監,把原來僅20餘人的機關擴大為百餘人。由於精通德語,1944年春作為中國軍方代表赴印度參加中英美蘇聯合參謀會議。回重慶,從璧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訓部(牛角灣)到壁山縣城的分監部路上因中暑暴斃「一天門」(今璧山縣城東璧泉鄉牛角灣軍醫院附近)路邊。 [2]

家人[編輯]

  • 原配馬氏
  • 繼配吳湘華(1910-1978),湖南益陽人,北平女子中學畢業。[3]
  • 長女門燕資,廣州工學院電力本科畢業,水電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高級工程師;婿張福熙,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工程部經理,高級工程師。
  • 長子門楚瀛(1932-),北京市經委工業技木開發中心工程師。長媳任開信,北京廣播器材廠工程師。
  • 次子門東湖,北京市第三住宅建築工程公司技術科工程師。次媳陳夢清,北京電線廠醫務室大夫。
  • 二女門冀陽,北京市政二公司助理工程師;婿寧伯才,北京市政一公司工程師。

參考文獻[編輯]

  1. ^ 劉國銘主編 黃晉明 陳予歡 王叔凱副主編 《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下冊)》 2005 第2161頁
  2. ^ 劉增哲提供,楊雲峰整理:「《門炳岳將軍傳略》更補」,發表於《東光文史資料》第三輯,1989年1月出版
  3. ^ 「門炳岳將軍傳略」,發表於《東光文史資料》第二輯,1986年12月出版,第1-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