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過衡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雁過衡陽〉,古琴曲,較早出現在汪芝撰輯的《西麓堂琴統》中,在蕭鸞撰輯的《杏莊太音補遺》亦有刊載。「雁過衡陽」在范仲淹的《漁家傲 秋思 》一詩中就有描述,「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古人說,自古以來大雁南飛,最遠能到達衡陽,再往南就飛不去了,因為有衡山阻擋。[1]

琴曲原文解析[編輯]

《杏莊太音補遺》:杏莊老人曰,過至也,如相過過我之過。衡陽有囬鴈峯,鴈至衡陽而止。此言鴈自絕漠以至衡陽,去寒就暖。以喻知機君子去亂國適治邦,如伯夷太公去以歸文王也。

《西麓堂琴統》:此曲亦幽棲孤高者流,神景迢遞,假此以示其意,孤舟野館,霜寒月白,與蛩音砧韻並奏,能不使宋玉生悲也耶。[2]

參考閱讀[編輯]

  1. ^ 《唐詩宋詞元曲大鑑賞》 南海出版社 2011年
  2. ^ 《存見古琴曲輯覽》 查阜西 195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