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蕭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蕭珊(1917年—1972年8月13日),浙江鄞縣(今寧波市)人,乳名長春,原陳蘊珍巴金之妻,1936年與巴金相識,1944年5月,在貴陽花溪與巴金結婚,相濡以沫2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加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任《上海文學》、《收穫》編輯,兼事文學翻譯。[1]

生平

[編輯]

1936年,19歲的蕭珊由寧波上海,進入上海愛國女子中學就讀。在中學期間熱衷於戲劇和表演,曾經扮演曹禺話劇《雷雨》中的人物「四鳳」。並且在同年結識巴金,在其鼓勵下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此時在《烽火》雜誌(茅盾主編)發表其處女作《在傷兵醫院》。由於有着13歲的年齡差距,每次給蕭珊回信,巴金總是稱她為「我的小友」。在巴金的眼裏,蕭珊還是個孩子,這個小女生不過是千萬個給他寫信的讀者中的一員。

中學畢業後,蕭珊以優異成績考取西南聯合大學(當時因戰爭而暫遷昆明)外文系。1944年5月,戀愛八年之後,與巴金在貴陽共結連理。1945年,女兒李小林出生,1949年,兒子李小棠出生。蕭珊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在此之後,曾任《上海文學》、《收穫》等刊物的編輯,從事文學翻譯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之後,《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點名批判巴金。上海市文藝界先後編印多種巴金批判專輯,蕭珊也因此遭到殘酷的迫害與批鬥,身體健康每況愈下。1972年8月13日,蕭珊因為罹患直腸癌,在手術後病逝於上海,終年55歲。

後事

[編輯]

巴金的床頭一直放着蕭珊的譯作,巴金時常對着這些物品出神。巴金對蕭珊一往深情,寫了《懷念蕭珊》(1978年)[2][3]、《再憶蕭珊》,還有《一雙美麗的眼睛》等文章,被收入在多本文集及高等教育教材中。

蕭珊去世之後,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臥室里,直到2006年11月25日,根據巴金的遺願,蕭珊與巴金的骨灰一起被撒入上海長興島附近的東海海域。

著作

[編輯]

譯著:

  • 《別爾金小說集》(普希金
  • 屠格涅夫的《阿西亞》、《初戀》、《奇怪的故事》等作品
  •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與巴金合譯)
  • 普希金之《黑桃皇后》(與巴金合譯)

參考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