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張深切
外觀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延伸閱讀
[編輯]- 自條目內文移動,提供有興趣的讀者深入研究。默然(留言) 2018年6月28日 (四) 04:04 (UTC)
著書
[編輯]資料列表
- 張季琳,2009,《台灣における下村湖人―文教官僚から作家へ》。東京:東方書店。
- 林慶彰,2000,《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梁明雄,2002,《張深切與臺灣文藝硏究》。臺北:文經。
- 王詩琅(編),1979,《日據時期臺灣小說選》。高雄:心影。
- 簡素琤,2013,《日治時期啟蒙思想的五個面向:臺灣殖民地現代性的建立與張深切思想的指標性意義》。新北:花木蘭文化。
- 陳正昇(編),1998,《臺灣文化座標:張深切的生命面貌》。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論文
[編輯]資料列表
- 余崇生,2008,〈張深切的儒學思想──以孔子哲學評論為中心〉,《儒學研究論叢: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研究專號》,頁143─162。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研究中心。
- 包恆新,1988,〈張深切與王詩琅的創作〉,《臺灣現代文學簡述》,頁98-100。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
- 吳興文,1998,〈張深切全集及其他〉,《文訊雜誌》,期150,頁10。
- 巫永福,1998,〈時代見證者──我所了解的張深切(上、下)〉,《自由時報》,1998年2月23─24日,版41。
- 廖仁義,1992,〈臺灣觀點的中國哲學研究─孔子哲學評論與張深切的哲學思想〉,《臺灣文藝》,期133,頁45-68(收入《臺灣史料研究》,期2,頁93-109;《張深切全集》,卷5,頁538-566)。
- 張季琳,2014,〈張深切和下村湖人的對決:以臺中一中罷課事件為主〉,《中國文哲研究通訊》,卷24期2,頁121-162。
- 張孫煜,1998,〈懷念我的父親張深切先生〉,《張深切全集》,卷1,頁22-26。
- 張泉,1994,〈張深切〉,《淪陷時期北京文學八年》,頁281-284。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 張泉,2006,〈張深切移居北京的背景及其文化救國實踐─抗戰時期居京臺籍文化人研究之一〉,《臺灣研究集刊》,期2,頁80-88。
- 張炎憲,1998,〈臺灣人的日本觀〉,《張深切全集孔子哲學評論》,頁228-231。
- 徐復觀,1965,〈一個自由人的形像的消失—悼張深切先生〉,《臺灣風物》,卷15期5,頁7-8(收入《張深切全集》,卷11,頁417-420)。
- 木山英雄、黃英哲,1995,〈資料『張深切日記』[台灣/華北]〉,《野草》,期56,頁1-27。
- 木山英雄(著)、廖為智(譯),1998,〈讀張深切北京日記〉,《張深切全集》,卷11,頁346-358。
- 朱雙一,2008,〈從蠻荒到文治:生民活力與僵固教化的辨證──從「陳三五娘」看台灣民間粗礪的生命力〉,《台灣文學與中華地域文化》,頁161-162。廈門:鷺江出版社。
- 朱雙一,2011,〈台灣新文學中的陳三五娘〉,《台灣研究集刊》,期3,頁91-98。
- 李南衡,1979,〈張深切〉,《日據下臺灣新文學‧小說選集二》,頁49。臺北:明潭。
- 李泰德,1999,〈張深切孔子哲學評論之評析〉,《臺灣人文》,期3,頁295-320。
- 林培雅,〈論張深切的《邱罔舍》劇本對民間文學的繼承與改造〉,《高苑論文集》,期1,頁280-295。
- 林安梧,1988,〈張深切的臺灣性與中國性及其相關之問題〉,《鵝湖》,卷24期2,頁2-11。
- 林惺獄,1995,〈台陽美術協會與臺灣文藝聯盟〉,《藝術家》,期241,頁332-349。
- 林有壬,1966,〈追悼臺賢張深切先生〉,《縱談日本》,頁136-137。臺北:泰山(收入《張深切全集》,卷11,頁438-439)。
- 林柏維,2007,〈張深切:生來就帶反骨的野人─黑色的太陽〉,《狂飆的年代:近代臺灣社會精英群像》,頁213-216。臺北:秀威。
- 林淇瀁 [向陽],2001,〈回看張深切〉,《日與月相推》,頁97─99。臺北:聯合文學。
- 林淇瀁 [向陽],2008,〈再現南投意義地圖─析論日治以降南投新文學發展典模〉,《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期14,頁29-56。
- 林義正,2005,〈張深切的孔子哲學研究〉,《第四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思想與臺灣主體性》,頁77-90。臺北: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收入洪子偉(編),2016,《存在交涉: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頁 167-190。臺北:聯經)。
- 林義正,2006,〈張深切的老子哲學研究〉,《2006年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3-213。高雄: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
- 林芳年,1998,〈張深切‧張文環與我〉,《張深切全集》,卷11,頁454-462。臺北:文經社。
- 林載爵,1977,〈黑色的太陽—張深切的里程〉,《夏潮》(張深切先生紀念專輯),卷3期3,頁 65-70。
- 梁明雄,2002,〈文學隧道─追尋張深切〉,《南臺文化》,期1,頁20-22。
- 洪尊元,1998,〈悼亡友張深切兄〉,《張深切全集》,卷11,頁440-441。臺北:文經。
- 洪炎秋,1965,〈悼張深切兄〉,《臺灣風物》,卷15期5,頁5-6(收入《張深切全集》,卷11,頁414─416)。
- 潘惠華,2007,〈淺探民間文學的台語書寫─以張深切劇本落陰、邱罔舍為例〉,《中山醫學大學第2屆臺灣語文暨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中:中山醫學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 王昶雄,1998,〈先賢的風貌與文采─張深切全集〉,臺灣立報,臺灣立報(收入2002,《王昶雄全集 散文卷2》,頁453─455。臺北:臺北縣文化局)。
- 王美惠,2004,《民俗或迷信─李獻璋《臺灣民間文學集》相關問題探討》。臺南:崑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王錦江,1965,〈張深切兄及其著作〉,《臺灣風物》,卷15期5,頁12-14(收入張良澤(編),1979,《王詩琅全集》,卷10,頁97-101;《張深切全集》,卷11,頁429-433)。
- 盧建榮,2001,〈以筆代劍:後殖民的國族認同困境──解析張深切晚年自傳〉,《二十世紀臺灣新文化運動與國家建構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歷史博物館、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臺灣歷史學會、義美文教基金會、延平朝陽文教基金會。
- 簡素琤,2003,〈被殖民情境中的啟蒙辯證─張深切的自由思想在日據時代臺灣文化啟蒙運動中的指標意義〉,《中外文學》,卷32期5,頁151-169。
- 簡素琤,2007,〈日治時期臺灣文人的文化調和觀─從傳統文人到新式知識份子張深切〉,《中央大學人文學報》,期32,頁171-221。
- 粟多桂,1991,〈抵抗文學傑出的理論戰士與活動家—張深切〉,《臺灣抗日作家作品論》,頁91-100。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羊子喬、林梵、張恆豪(編),1979,〈張深切〉,《豚(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頁157-158。臺北:遠景。
- 莊永明,1989,〈臺灣的黑色太陽〉,《臺灣紀事》,頁940。臺北:時報文化。
- 計碧瑞,2006,〈衝突下的民族意識形態──論臺灣傳記文本里程碑和無花果〉,《臺灣研究集刊》,期4,頁90-96。
- 許俊雅,1995,〈日據時期臺灣小說之作者及其背景分析─小說作者之相關資料及生平略傳──張深切〉,《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頁227-229。臺北:文史哲。
- 邱坤良,1997,〈從文化劇到臺語片─張深切的戲劇人生〉,《藝術評論》,卷8,頁23-41(收入《張深切全集》卷7,頁2-32)。
- 邱容各,2013,〈三○年代的臺灣兒童文學:黃金時期─推動者行止─張深切與臺灣文藝〉,《臺灣近代兒童文學史》,頁279-284。
- 郭德欽,1998,〈悼念摯友張深切〉,《張深切全集》,卷11,頁421-423。臺北:文經。
- 陳佑慎,2013,〈社會運動的第一堂課──臺灣青年張深切與中國國民革命(1924-1927)〉,《史原》,期25,頁163-195。
- 陳晏晴,2010,〈淺析臺灣文藝聯盟的分裂與1930年代楊逵和張深切的文學思考〉,《東亞文學與文化年輕學者國際研討會》。韓國:韓國東國大學。
- 陳祖華,1966,〈潦倒一生的臺灣省籍作家張深切〉,《縱談日本》,頁133-135。臺北:泰山(收入《張深切全集》,卷11,頁434-437)。
- 陳芳明,2001,〈復活的張深切──導讀張深切全集〉,《深山夜讀》,3月,頁103─108。
- 陳芳明等,1997,〈深切─張深切文學專輯〉,《聯合文學》,期151,頁86-107。
- 陳萬益,1998,〈試論張深切的政治與文學〉,《張深切全集》,卷11,頁478─494。
- 陳言,2004,〈淪陷時期張深切與周作人交往二三事〉,《新文學史料》,期4,頁87-91。
- 陳逸松,1965,〈回憶文明批評家張深切先生〉,《臺灣風物》,卷15期5,頁9-11(收入《張深切全集》,卷11,頁424─428)。
- 陳重光,1965,〈弁言〉,《臺灣風物》,卷15期5,頁3。
- 黃國書,1988,〈日據時代臺灣左翼劇場運動的發展〉,《當代》,號28,頁34-45。
- 黃惠禎,2009,〈三○年代楊逵圖像:從社會運動到文學活動─左翼文學觀之宣揚與頓挫─楊逵與文聯張深切等人之爭〉,《左翼批判精神的鍛接──四○年代楊逵文學與思想的歷史研究》,頁63-71。臺北:秀威。
- 黃英哲,1983,〈廣東臺灣革命青年團初探〉,《史聯雜誌》,期2,頁18-24。
- 黃英哲,1988,〈張深切年譜初稿〉,《臺灣風物》,卷38期1,頁79-87。。
- 黃英哲,1988,〈張深切與廣東臺灣革命青年團 〉,《臺灣文藝》,期86,頁187-198。
- 黃英哲,1990,〈張深切におりる為政治と文學〉,《野草》,期46,頁62-79。
- 黃英哲,1990,〈張深切略年譜(二稿)〉,《中國文藝研究學報》,期15-16,頁189-195。
- 黃英哲,1991,〈孤獨的野人—張深切〉,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臺灣近代名人誌》,冊2,頁193-206。臺北:自立晚報。
- 黃英哲,1998,〈總論──張深切的政治與文學〉,《張深切全集》,卷1,頁27-46。臺北:文經。
- 黃英哲,2016,〈張深切的政治與文學:自傳作品所呈現的人生軌跡〉,《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頁23-46。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學位論文
[編輯]資料列表
- Iris Vrabec(藍依琳), 2006, Der taiwanesische Intellektuell Zhang Shenqie: Sein Leben sowie sein literarisches und philosophisches Werk. Fakultät für Ostasienwissenschaften, Ruhr-Universität Bochum. Dissertation der Philosophie, (Referent:Prof. Dr. Heiner Roetz, Koreferent: Prof. Dr. Wolfgang Ommerborn).
- 崔末順,2004,《現代性與臺灣文學的發展(1920-1949)》。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 張志相,1991,《張深切及其著作研究》。臺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 林純芬,2002,《張深切及其劇本研究》。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王申,2010,《淪陷時期旅平臺籍文化人的文化活動與身分表述─以張深切、張我軍、洪炎秋、鍾理和為考察中心》。北京:北京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王美惠,2008,《1935年民間故事整理論爭及其意義─批判地繼承─以張深切中心的民間文學論述》。臺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 程曉飛,2004,〈五十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廈門:廈門大學人文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 簡素琤,2006,《日治時期啟蒙思想的五個面向:臺灣殖民地現代性的建立與張深切思想的指標性意義》。臺北: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許倍榕,2006,《寫實主義路線之爭─啟蒙知識份子的寫實主義路線─張深切的道德文學》。臺南: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鍾政瑩﹝鍾喬﹞,1984,《由日據下臺灣文學的發展論張深切的戲劇活動》。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 黃文成,2006,《受刑與書寫──臺灣監獄文學考察(1895-2005)》。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 黃東珍,1999,《張深切孔子哲學評論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名冊
[編輯]資料列表
- 一軍,2002,〈張深切與臺灣文藝研究評介〉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號39,頁12-14。
- 吳興文,1992,〈張深切全集及其他—八十七年二月~八十七年三月〉 《中央月刊文訊別冊》,期150,頁10-16。
- 吳鴻玉,1999,〈張深切全集出版〉,《1998臺灣文學年鑑》,頁177。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婁子匡,1969,〈金馬獎編導張深切(臺澎人物傳)〉,《臺北文獻》,期5,頁124-126。
- 封德屏(編),2008,〈張深切〉,《2007臺灣作家作品目錄》,頁740。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 封德屏(編),2010,〈張深切〉,《臺灣現當代作家評論資料目錄(四)》,頁2541-2553。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 張超(編),1994,〈張深切〉,《臺港澳及海外華人作家辭典》,頁666-667。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
- 王晉民(編),1991,〈張深切〉,《臺灣文學家辭典》,頁291-293。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 王景山(編),2003,〈張深切〉,《臺港澳暨海外華文作家辭典》,頁798-800。北京:廣西教育出版社。
- 陳芳明(編),2011,《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卷52)》。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 蕭開元,2004,〈張深切在中國〉,《臺北文獻》,期148,頁169-185。
其它參考資料
[編輯]資料列表
- 國家圖書館,《臺灣歷史人物小傳─張深切》。
- 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網─張深切》。
- 臺灣文學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庫─張深切》。
- 中央研究院「日治臺灣哲學與實存運動」研究計劃,《日治時期臺灣哲學文獻清單列表》。
- 開拓文教基金會,《孤獨的野人「張深切的簡介與年表」》。
- 向陽,《回看張深切》。
- 朱立熙,《張深切與崔承喜的訪談》。
- 莊永明,《張深切完成鴨母》。
- 管仁健,《第一位被日本判刑的「臺獨」分子─張深切》。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張深切徒步旅行之名人題字錄》。
- 中央廣播電臺,《臺灣小百科─孤獨的野人 張深切》(2015年3月31日)。
- 漢清講堂,《張深切的孔子哲學研究》(2016年8月19日)。
- 漢清講堂,《永遠的張深切》(2016年8月19日)。
- 漢清講堂,《我來談張深切》(2016年8月19日)。
- 漢清講堂,《談張深切的電影邱罔舍》(2016年8月19日)。
- 民視臺灣學堂,《臺灣事件簿─反殖民文學家張深切 推崇自由主義精神》(2017年8月17日)。
- 臺灣青年劇團、青年高中電影電視科,《深切的火花─演劇先驅張深切》。臺中:中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