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李洋 (羽球運動員)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小作品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台灣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羽毛球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羽毛球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羽毛球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編輯請求 2021-07-31[編輯]

請求已拒絕

台灣男子羽球運動員,籍貫金門縣金寧鄉[6]--Ultraman88留言2021年7月31日 (六) 22:49 (UTC) 中華民國男子羽球運動員,籍貫福建省金門縣金寧鄉[6][回覆]

@Ultraman88中華民國虛省後,特別提到省級行政區沒太大意義,請問特別提及能幫助閱聽人有什麼其他收穫嗎?-Terry850324留言2021年8月1日 (日) 10:08 (UTC)[回覆]
未見更改意義未完成--SD hehua留言2021年8月5日 (四) 00:29 (UTC)[回覆]

首段敘述[編輯]

@Wildcursive關於您在首段的編輯我有些意見要跟您討論:

  1. 「2020年東京奧運羽球男子雙打比賽中與搭檔王齊麟組成麟洋配、聖筊組合。」我先前修改此敘述,是因為這個敘述讀起來像李洋、王齊麟在奧運才搭檔,但兩人早已搭檔至少兩年。
  2. 臉書那段敘述我個人還是認為不適合一字不刪的放入,不過看來您很堅持,那我建議放在主文的2020奧運章節,不適合放在作為總結內容的首段。
  3. 證明同一件事情提供一條來源即可。-Terry850324留言2021年8月8日 (日) 02:55 (UTC)[回覆]
@Terry850324
  1. 我只加入李洋的感言宣告及部分代表性媒體報導,別的文字,另有其人。
  2. 重點是他主動、親自說了什麼,而非他透過什麼平台說,現在是資訊時代、社群媒體時代,臺灣總統蔡英文、印度總理莫迪、美國前總統川普、日本前首相乃至無數的國家元首、政府官員(如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企業巨頭(如特斯拉及SpaceX的Elon Musk)、運動或影藝明星、乃至傳統媒體本身等都習慣透過Facebook, Twitter, Youtube發言,並廣獲媒體追蹤轉載報導。哪個民主國家的重要媒體沒報導過臉書文的?!別忘了臉書可是目前市值全球第6高的公司,還有哪個跨國媒體平台優於此?從時點與內容來看,李洋的這段話都是無可取代的,我看不出他於第一時間自貼心境之文會「低於、次於、不重要於」他若投稿其他傳媒或接受訪問等形式而留下之文字。形式是為內容而服務的!
  3. 我編維基的歷史不晚於你,我的編輯符合維基方針與指引。他擊敗敵國後的這段話與媒體報導可謂他此生迄今最重要、也最可能被記得的一段話。臺灣參加奧運迄今共獲得7面金牌、11面銀牌、18面銅牌,你記得那些得主在得獎當天說過什麼嗎?但李洋的這段話是會被記住的!本屆臺灣奪牌者共16人,過了三個月或到下屆巴黎奧運時,還會被記得、被引用的話大概不超過三、五句,這自然會是其中之一。體育與政治其實分不開,沒什麼好迴避的,他都不迴避了,你我幹嘛迴避?他的宣告會是本屆東京奧運臺灣國手的註腳,見證臺灣時代、國族、社會的轉變,也將被無數超越體育的文章所引用。從這個角度說:他的話雖源於金牌;但他的話,已經比他的金牌更重要。放在首段,以此點睛,有何不可?
  4. 多數人的多數編輯都只引一註,多數人對多數這類文句段落無意見。若是完全相同的資訊,自可省卻重複。可若為防連結失效、為提供英文原文及中文轉引對照、為證明確有不同國內外代表性媒體報導,凸顯關注度,而顯非孤例,維基是鼓勵增列不同而可靠可查證來源的。事實上,報導李洋這段話的國際媒體甚多,遠超過李說的其他話或其他國手講的任何話。如果我心情好,要貢獻我的時間與能力再加10則國際來源,洽洽是更完善了這條目,不是嗎?讓大家甚至讓李洋本人知道哪些知名媒體如何報導解讀了他這段象徵臺灣年青人擺脫陳腐糟粕桎梏的宣言,誰曰不可?
--WildCursive留言2021年8月8日 (日) 06:07 (UTC)[回覆]
  1. 那是我誤會了,不好意思,稍後我會修改該句敘述。
  2. 閣下倒是不必提參與維基編輯的歷史,我並沒有指責違反方針的意思,只是就個人經驗才提出討論,想知道您的想法。
  3. 臉書敘述既然你認為這句話有點睛之效,我也認為無不妥,當時只是覺得首段若能精簡更佳,但是標點符號可能需要調整,等等一併修改。
  4. 我現在看到每個來源出自各國媒體,當時沒理解用意。-Terry850324留言2021年8月8日 (日) 06:40 (UTC)[回覆]
嗯,大家能理解出共識是最好的。我習慣說清楚、講明白,就當是初認識閣下這位新臺灣維友的自我介紹。--WildCursive留言2021年8月8日 (日) 07:03 (UTC)[回覆]